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环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区冰碛土的空间分布特征。
(2)指出环青藏高原边缘冰川区冰碛土发育的条件。
(3)分析环青藏高原边缘冰川区冰碛土的形成过程。
(4)研究表明,温度骤升和局部降水是诱发寒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因素,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参考答案:
(1)环青藏高原边缘山地区冰碛土发育极为广泛,多分布于边缘山脉、地表崎岖的高寒地带;古冰碛土分布在海拔较低但跨度大的地区,现代冰碛土受冰川作用影响,海拔较高。
(2)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有冰川分布;复杂的地形和地质构造;冰期和间冰期的气候交替;气温垂直变化特征明显;高山系成群存在。
(3)受长期寒冻风化及热力学作用的影响,冰床内及两侧基岩不断在磨蚀及拔蚀作用下产生松散岩块碎屑;进一步变形侵蚀,加剧冰川基岩及周围碎屑物磨损;从而碎化崩解进入冰川运动体系中,经冰川运输后,消融沉积形成冰碛堆积物(冰碛土)。
(4)(温度骤升和局部降水)使多年冰川及冻土融化,为灾害发生提供大量冰碛土物源;使冰川活动层增加,提高了冰川泥石流和崩塌等灾害发生的频率;温差反复变化导致冰川内部岩石的受力环境发生变化,增加了寒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等。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简析天摩沟冰碛土分布异常丰富的原因。
(2)推测堰塞坝堆积体形成后帕隆藏布江河道右侧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3)简述堰塞坝堆积体形成后对当地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降水充沛,冰川体量大,雪线海拔较低,温度相对较高,冰川物质补给充足,冰川活跃度高,消融量大,聚集了大量的冰碛土。
(2)变化:河道右侧变得陡峭;水深变深;成为凹岸;河岸由直变弯等。
原因:堰塞坝堆积体形成后,帕隆藏布江河道受阻变窄,上游水流大量向河道右侧流动,流速加快,不断对河道右侧河床进行冲刷侵蚀,导致河道右侧水深加深,河道变陡,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
(3)阻塞河道,有溃坝的风险,易对下游形成洪水灾害,淹没农田及村庄;堆积体多碎石,在水流作用下易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当地基础设施;导致河流上游来水量减少,威胁下游用水安全;改变河道形态,影响当地自然景观等。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分析冰碛土粒径分布随沉积年代的增大而减小的主要原因。
(3)分析高寒山区冰碛土易发生滑坡的自然原因。
(4)简述雅鲁藏布江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的演变过程。
参考答案:
(1)特点:无分选性、无层理性、结构松散、磨圆度差。
(2)年代越久远的冰碛土,风化程度越高;古冰期冰碛土运移距离较现代冰期长,冰碛土磨蚀度高;现代冰川运动对冰碛土产生改造作用,使粒径减小。
(3)上部坡积物较为松散,状态不稳定;降雨时,浅层松散土体入渗量大,易达到饱和;坡体内部冰碛土的细颗粒不断向内部迁移,而下层为弱透水的古冰碛层,会堵塞渗流路径产生滞水促滑带,降低土体稳定性;边坡坡度较大,诱发冰碛土失稳。
(4)受冻融循环、暴雨等极端气候影响,冰碛土的稳定性降低,易发生崩塌、滑坡;滑坡体挟带坡面上的堆积物补给沟道;降雨、冰川融雪在沟道上部汇聚成洪水,洪水与松散固体物源掺混,形成泥石流;大量泥石流物质汇入河道后极易造成堵塞,并形成堰塞坝(或堰塞湖);随着蓄水量增加,堰塞坝溃决形成洪水,对下游村庄和城镇造成威胁。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