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荒野沙漠中的神秘“石浪”,层层累积的岩石形成于距今1.9亿年前(中生代)。顺着纹路触摸,仿佛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石浪”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
A. 侵入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喷出岩
【2】“雕刻”出“石浪”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A. 风力侵蚀 B. 海浪侵蚀 C. 流水侵蚀 D. 冰川侵蚀
【答案】
【1】C
【2】A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看到图中构成“石浪”的岩石,导致构造清晰,是沉积岩的特征。按成因分类属于沉积岩,C对。侵入岩、变质岩、喷出岩没有导致构造,A、B、D错。
【2】根据材料,该地貌分布在沙漠中,“雕刻”出“石浪”的地质作用可能是风力侵蚀,A对。该地不临海,没有海浪侵蚀,B错。降水少,流水侵蚀 弱,C错。冰川侵蚀形成的是U形谷,不是“石浪”,D错。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举例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气孔或流纹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
层理构造、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题目】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下列哪项对这句话的相关理解是错误的
A.热带雨林具有明显的脆弱性
B.热带雨林区的土壤十分贫瘠
C.热带雨林地区因为全年高温多雨,雨林植被一旦遭受破坏,土壤在高温、暴晒和暴雨的淋洗下将很快出现荒漠化
D.这句话只代表部分人片面、偏激的看法,实际上并没有道理
【题目】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是旅游资源的是( )
A. 旅游饭店B. 西安兵马俑C. 黄果树瀑布D. 陕西华山
【题目】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②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 B. 1月温和多雨,7月炎热干燥
C. 1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7月受西北风控制 D. 位于地形迎风坡全年降水丰富
【2】①、②、③三地自然环境
A. 主要受地形影响植被出现东西差异 B. 主要受洋流影响自然景观出现狭长分布
C. 主要受热量影响自然景观出现南北差异 D. 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自然景观出现东西差异
【3】④地自然景观为
A. 温带荒漠 B. 温带草原
C. 温带落叶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题目】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常年盛行风向。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H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河流m段具有削峰补枯的作用
C. 上游地区的植被条件影响湖床的高低
D. 湖水主要通过陆地内循环得到更新
【2】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 R地年降水量比Q地少 B. 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 m河段流量季节分配比n河段均匀 D. 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
【题目】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女娲”为何要补天?现代“女娲”主要在什么地方进行补天?
(2)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3)现代“女娲”在补天的同时,还要将天“变薄”,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是现代“女娲”,请你谈谈如何将天“变薄”?
【题目】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洋流不会加剧海洋污染的扩散
B. 顺着洋流航行更浪费燃料
C. 寒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D. 有上升流的海域鱼类资源丰富
【题目】2018年1月,重庆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格雷斯教授来渝讲学。下图为格雷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重庆某大学王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格雷斯教授与王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格雷斯教授飞抵重庆江北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A. 10日05:00 B. 10日21:00
C. 11日04:00 D. 11日12:00
【2】伦敦和重庆两地相比
A. 伦敦和重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伦敦和重庆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重庆小于伦敦
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重庆大于伦敦
【3】格雷斯教授到达重庆后,发现
A. 气温比伦敦低 B. 日出时刻比伦敦早
C. 昼长比伦敦短 D. 太阳高度比伦敦小
【4】格雷斯教授讲学结束后,计划去北极地区观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 地球公转 B. 太阳活动
C. 太阳辐射 D. 地球自转
【题目】下图示意杭州市1987年和2008年城市形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美誉或称号不属于杭州的是
A. “鱼米之乡” B. “丝绸之府” C. “人间天堂” D. “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