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入门书籍指南:写给苔藓初学者

苔藓入门书籍指南:写给苔藓初学者

——在苔藓植物的书海中快乐驰骋

韩国营

用耳朵听苔藓

瞬间解放眼睛

点击下方小喇叭播放语音

走过了漂泊远方,才知道什么是乡愁;看遍了百花怒放,才懂得苔藓的宁静;学会了阅读顺序,才读得懂苔藓书籍。只有读得懂,“扑在书籍上”才能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般痴迷。

在苔藓之恋交流平台上,我接触过成百上千的对苔藓植物感兴趣的人。他们有的是在种子植物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开始关注苔藓的,有的是因为爱好园艺、景观、水族等,开始知道苔藓而想了解苔藓的。前者会带着学习花草树木的经验和惯性,找到苔藓植物志自行鉴定苔藓标本,结果发现自己根本走不下检索表来;后者则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手中苔藓的名字,一问苔藓专业人士得知仅靠照片定不到种,自己对着彩图专著看半天还是有点蒙,再随着很多人养的苔藓死掉,三分钟热度退去,也就失去了对苔藓的兴趣。

一拨人的退出,伴随着新一拨爱好者涌来,他们不断地重复同一个问题:苔藓植物入门读哪些书?

在初中课本上会有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的内容,这应该是我们中学阶段唯一一次在课本上讲到苔藓,而整个高中阶段却不涉及苔藓植物。一节课时在我们脑海中能存留的印象必定极其短暂,故而大多数人对苔藓植物是相当陌生的。

在大学里《植物学》及相关课本上,都会有“苔藓植物”这部分内容,教学任务通常两三个学时讲完,连实验课都未必有。大学里的教授重点在种子植物,苔藓就像是“昙花一现”般一闪而过,在学过《植物学》的人们记忆中也多随时间变模糊了。

中学、大学使用的教材或课外读物往往比较科学、简洁地讲述了苔藓植物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要学习苔藓植物,读懂苔藓专业的书籍,我们不妨从中学和大学课本中的“苔藓植物”章节开始入手,开启苔藓植物书海的驰骋之路吧!当然,这条路必定是先艰辛坚持而后才快乐无比的。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王凯基,1959年)

《苔藓和蕨类》(裘佩熹,1981年)

《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陈阜东等,1985年)

值得一提,有三本较早出版的中学阶段参考书籍专门介绍了苔藓植物,分别是《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王凯基,1959年,第1-29页),《苔藓和蕨类》(裘佩熹,1981年,第1-35页)和《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陈阜东等,1985年,第1-11页)。这些书以及后文介绍书籍,在各大图书馆或电子书库中均容易找到。我们先把自己摆正在中小学生的阶段来学习苔藓植物的基础知识和了解其基本类群。

在看书的同时,如果有条件去旁听相应的课程,或在网络上寻找各老师讲授的苔藓植物公开课。经过这样一个自学和老师教授的过程,我们就对苔藓植物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就不会再觉得陌生了。

在喜马拉雅搜索“苔藓之恋”了解更多苔藓语音

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接下来,就需要阅读苔藓专题的书籍进行自我提升。此时,拿本苔藓植物志来看,依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可以肯定,如果你已经坚持把前面的内容学习过,到这个阶段就会愈发想去探究更多苔藓知识。

“根、茎、叶”的定义都是以种子植物为对象提出来的,即便对种子植物知识相当熟悉,到苔藓植物部分又会涉及到众多新的知识点,与种子植物有着极大不同之处。这时我们需要去阅读《中国藓类植物属志》(陈邦杰等,1963,第1-72页)、《苔藓植物学》(胡人亮,1987年,第15-54,136-140,144-188页)、《苔藓植物生物学》(吴鹏程,1998年,第23-45,48-60页)等,这几本书中关于苔藓植物形态描述的基本术语。知道了这些常用术语,才能在之后的实践中对上号,并逐步认识和熟悉起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阶段正是练功的第一阶段,而这些内容还起着工具书的作用,供我们随时翻阅查找需要的知识点。

有了基础知识做铺垫,我们再来读几本彩图文字并茂的书籍,将会去乏味而充满乐趣。快乐与情趣则是学习苔藓的源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可依次阅读《苔藓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曹同等,2011年)、《梅峰小宇宙——苔藓植物世界》(林善雄,2000年)、《植物王国的小矮人——苔藓植物》(张力等,2015年)等,这几本书会让我们了解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一系列相关信息,帮我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再深入关注和学习。

如果你有幸选择继续认识更多苔藓植物种类,成为一名超级苔藓爱好者,那就先从认识苔藓植物的常见种类和对苔藓科、属的感性认识入手。准备两本彩照书籍放在案头,闲暇之余不时翻阅,久而久之则能印入脑海之中。第一本是日本超级爱好者所写《苔藓图鉴》(藤井久子,2019年),作者从爱好者角度观察、思考和语言描述出发,通俗形象宏观介绍,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不会有读天书的感觉。书中收录种类相对少些,又多常见,易让读者快速识别和掌握,符合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从常见到稀有的认知规律,是爱好者不错的工具书之一。第二本是《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第1卷,苔藓植物,张力、左勤,2016年),本书有众多苔藓领域人员参与照片的拍摄,收录614种苔藓野外原色照片。这本书最给力的用途就是让我们通过清晰的照片观察一个属,一个科内大量的代表物种,来加深对各个科属的感性认知。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就能自行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快速判断某种苔藓所在科属的标准。这种认知往往是丰富经验的积累,而又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给人一种看似很“神秘”的感觉。随着对苔藓干燥湿润状态下对应观察、野外采集与室内鉴定的反复结合,这样的实践操作越多,这种通过野外原色照片判断苔藓所在科属的准确度就越高。第三本是《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苔藓册》(张力、贾渝、毛俐慧,2016年),这本书收录了大概300种常见苔藓,图文并茂,是一本口袋书,便于随身携带。到野外时,可以把看到的东西与书本上最接近的科属对应起来。这本书在编写和设计上就考虑到在野外使用,所以读者不需要用显微镜,只用放大镜就可以检索。这是学习苔藓植物的第二阶段,到这个时候,对于爱好者来说,一年、两年或者很多年的时间已经经历过了,所以开篇提到的三分钟热度是不可能成为会识别苔藓植物的超级爱好者的。

已经认真坚持修炼到这个阶段的爱好者是执著的,是值得敬佩的。这时也容易出现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喜欢依据野外照片就直接定出物种。除了少数常见而特征明显的物种,如长了孢蒴的真藓和长蒴藓、地钱、小蛇苔等,大多数苔藓不用显微镜还真定不出种呢。

倘若注定今生把苔藓当做一大爱好,自己花几百到千元投资上一台显微镜,走近苔藓植物的微观世界,又何尝不可呢?这是学习苔藓的第三阶段,更多的惊喜和挑战将在这个阶段呈现。这时就需要翻阅苔藓专业的工具书,也就是刚开始让爱好者如同读天书的苔藓志。如若能找到一个或几个共同学习的伙伴,能找到随时解忧排难的指导老师,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观察某一个地区的苔藓标本,地方苔藓志是要用的,已经出版的地方苔藓志有《东北藓类植物志》(高谦,1977年)、《东北苔类植物志》(高谦、张光初,1981年)、《黑龙江植物志》(第1卷,敖志文、张光初,1985年)、《内蒙古苔藓植物志》(白学良,1997年)、《山东苔藓志》(任昭杰、赵遵田,2016年)、《昆嵛山苔藓志》(任昭杰,等,2017年)、《江苏植物志》(第1卷,刘启新,2015年)、《广东苔藓志》(吴德邻、张力,2013年)、《西藏苔藓植物志》(黎兴江、1985年)、《横断山区苔藓志》(吴鹏程、2000年)、《秦岭植物志》(第3卷第1册,张满祥,1978年)、《云南植物志》(第17-19卷,高谦,等,2000-2005年)、《贵州苔藓植物志》(第1-3卷,熊源新,等,2014-2018年)、《香港苔类植物(Hepatic flora of Hong Kong)》(吴鹏程、毕培曦,2009年)、《澳门苔藓植物志》(张力,2010年)等。

当地方志不能满足需求时,则看《中国苔藓志》(第1-10卷)、《中国高等植物》(第1卷,吴鹏程,等,2012年)、《中国高等植物彩色图鉴》(第1卷,张力、左勤,2016年)、《中国苔藓植物图鉴》(高谦、赖明洲,2003年)、《中国苔藓图鉴》(吴鹏程,2017年)等。《贵州苔藓志》(第三卷)、《贺兰山苔藓植物彩图志》(白学良,2014年)、《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地貌苔藓植物彩图志》(白学良、赵东平,2018年)等书中采用了大量显微镜下的解剖照片,使用起来比墨线图更容易理解。在使用这些工具书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或这或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时可以进入苔藓之恋公益共享交流平台联系我们的公益团队一起学习交流。

走过了苔藓学习的三个阶段,才知道坚持的重要性;看遍了苔藓野外和显微镜下照片,才懂得苔藓之美的震撼;阅读了苔藓的各类书籍,才领会苔藓人付出的艰辛。只有坚持过,付出过,驰骋在苔藓书海才会快乐而不困倦。

THE END
0.[地理·中国]考察组对藏东南冰川有了初步的了解[地理·中国]登上神农顶 发现大量冰川地貌遗迹 [远方的家]大好河山——齐鲁大地 海滨风光 神奇贝壳堤 《创新进行时》 20220428 虾稻共作新模式(一) 《《202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公开课》开课啦! 《共富经》 20250923 稻田新势力 《法律讲堂(文史版)》 20160201 法说聊斋·官虎吏狼 《东方之鹰——探寻古肃慎jvzquC41vx4de}{0ep532;91325268[KFGTOoLhgmX}SkN:2H:yQhs7632750|mvon
1.聚焦双新提升品质东莞十中教学开放日圆满举行《冰川地貌》向巧 《声声慢》魏铭炼 《4.2.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成磊 必修一Unit3 Reading and Thinking 李瑛 《物质的量》何晓敏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陈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陈慧晓 《向大师致敬——走进梵高》黎凤女 《家有“四度”,助我翱翔——探索影响生涯发展的jvzquC41fiyeuqnil|~/fpo{0pku1rshq1722:458;640qyo
2.纪录片《地球的力量》第3集冰川(16)世界上最长的冰河地图上描绘了阿拉斯加境内马拉斯皮纳冰川的蓝色冰层 It flows through a gap in the mountains 它跨过了山脉间的深沟 and spreads out like syrup for more但冰河一般要花几万年的时间 来雕塑地貌 occasionally, they can trigger a devastating change 有时,它们会引起破坏性的变化 that happens in just a fewjvzquC41yy}/mnpgpgz/exr1Ctzjeuj142763946267477xjvor
3.探索地球之巅:近50年珠峰升温速率为全球的2倍,冰川融化了近1/3|图5 珠峰东绒布冰川垭口海拔6500m的自动气象站 2016年,中国科学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等研究机构和高校,对珠峰地区开展气候、环境和人文动态等综合科学考察。本次考察开展了科普活动,通过野外直播讲授公开课,呼吁公众保护珠峰地区生态环境,随后出版了《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3],并提出了应对气候环境变化、实现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476=63::a35=88?h4d27:29yu{74ivvq
4.游(麦积山+官鹅沟+扎尕那+花湖+莲宝叶则+九寨沟+黄龙+达古冰川佛学院有时会有汉语佛法公开课,有缘分有兴趣的队员,可自行前往经堂听课,注意要遵守课堂秩序。中午在色达县城自由用过午饭后,我们前往阿坝县城。(车程约310公里,约6小时)☆ 晚上在阿坝县城入住,大家可以自行前往【格尔登寺】,参观阿坝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感受虔诚的信仰。温馨提示:1、如果是要拍摄人物jvzquC41yy}/ojkgpi}p0ls1ucrfu8=956=85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