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吴**(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1、第六章 冰川地貌 一.冰川作用 1.1.冰川冰川 注意:冰体不运动则不叫冰川,称为死冰。 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降雪量大于融 雪量,不断积累的积雪经一系列物理变化转化 为冰川冰,并在自身的压力作用下向坡下运动, 称为冰川。 现 代 冰 川 占 陆 地 面 积 的 1 0 %1 0 % , 总 面 积 约 1.61.610107 7kmkm2 2,总体积约2.62.610107 7kmkm3 3,占全球 淡水资源的85%,若冰川全部融化,可以使海 面上升66m。 2.雪线雪线 年降雪量=年消融量的界限。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 1)温度(低纬度/高纬度) 2)降水量(
2、补给与消融的关系) 3)地形 A.一般阴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 B.地形 气候 雪线 Ablation消融 Firn粒雪 雪线 0 1 0 20 30 40 50 60 70 80 0 6km0 6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赤 道 地球上的雪线分布高度(据卡列斯尼克) 雪线位置最高不 在赤道,而在南北 半球的副热带高 压带。原因是赤 道附近降水量多。 这两个地区温度 对雪线的影响不 如降水量影响大。 接近赤道附近的 东非乞力马札罗 山 , 雪 线 高 度 45705425m;南 纬20o25o的安第 斯山雪线高度达 6400m。 昆仑山雪线 湿热气流 喜马拉雅山南
3、坡雪线高度44004600m 北坡雪线高度58005900m 4.冰川的形成过程 雪花 粒 雪 粒雪冰 新雪落地后自动圆化晶体长大 冰晶体力求使自己 的表面自由能最小 在地雪热力条件下,因水汽压力对 于晶体的各个几何部位不平衡,使 晶棱、晶角处发生升华,晶面及凹 处凝华,导致晶体趋于球形 0以下,大晶吞小晶 温度接近融点时,再 冻结作用使晶体合并 粒雪 冰川 成冰作用 运 动 粒雪密度增大,失去透气性 冰 0.50.8g/cm3 0.010.1g/cm3 5.冰川的运动 1)冰川运动的前提条件 冰层厚度临界厚度(每增加1个大气压,冰 的融点降低0.0075oC) 2)导致冰川运动的因素 重力流
4、 山岳冰川 压力流 大陆冰川 3)影响冰川运动速度大小的因素 冰层厚度 地形坡度 冰面坡度 冰川温度 天山冰川 长江源头-唐古拉山格拉 丹东冰川末端 天山最高峰托木 尔峰(海拔7435米) 4)冰川的运动速度 A.缓慢(数十数百m/a) B.冰川各部分运动 速度不同 C.裂隙、褶皱 5)冰进、冰退 A.冰进 B.冰退 托木尔峰冰川 6.冰川作用 1)冰蚀作用冰蚀作用 n冰冻风化作用(冰劈) n挖掘作用(Plucking,先压碎,后拔起。若冰 层厚100m,压力可达90t/m2) n磨蚀作用(Abration action) Glacial striation in a rock outcrop
6、冰川 冰 斗 冰 川 山 谷 冰 川 托木尔峰地区的悬冰川 唐古拉山冰川 雪峰连绵的祁连山 祁连山“七一”冰川 祁连山冰 川的陡崖 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 祁连山中段冰川融水补给的哈拉湖 祁连山是我国现代冰川研究最早的地区之一;北坡 的冰雪融水对于甘肃河西走廊的工农业用水有着重 要的作用。现代冰川集中了全球淡水资源的85%。 2.山麓冰川 山谷冰川流出山口,漫流于山前平原之上,形成 山麓冰川。 3.大陆冰川 面积巨大,冰层很厚,运动不受地形限制,覆盖 了大片陆地的冰流。 1)冰盾冰川表面中心部位上凸 2)冰盖冰川表面随下伏地形起伏(范围更大) 4.高原冰川 发育在高原上的冰川。 南极冰山 三、冰蚀
7、地貌 1.冰斗(Cirque) 2.角峰(Horn)、 刃脊(Arete) 3.冰川谷 (Glacial Trough) 角峰 冰川U型谷 悬冰川 4.悬谷 (Hanging valley) Tarn冰斗湖 5.冰川三角面、羊 背石(Roche moutonnee) 6.冰蚀平原 四.冰碛物及冰川堆积地貌 1.冰碛物的基本特征 (1)地形方面 常构成尾碛垅,侧碛垅和底碛平原。在地形组 合上,上游为冰蚀地形,下游为冰碛地形。 (2)岩矿成分 不稳定矿物多,长石含量较高。 (3)岩相特点 粒度成分 冰碛物的分选性 冰碛砾石的磨圆度 冰碛砾石的表面形态 冰川漂砾(Glacial Erratic) 冰
8、碛物中的砂粒特征 砾石的排列方向 2.冰碛地貌 1)冰碛丘陵(基碛丘陵) 基碛表碛、内碛、中 碛、底碛 2)侧碛堤(垄)(Lateral moraine) 3)尾碛垄(End moraine) 4)鼓丘(Drumlin) 5)冰碛阶地 五、冰水堆积地貌 冰雪融化以后形成的水流称为冰水。 在冰川区内,这种水流可以形成冰面 河、冰下河、冰侧河及冰下湖、冰面 湖等。大部分冰水最后经冰川前缘流 出,形成冰前河流及冰前湖泊。上述 各种水流形成的堆积物,统称冰水堆 积物。 1.冰砾阜及冰砾阜阶地 1)冰砾阜 (Kame) A.常分布在 冰川边缘最 近终碛的地 方。 B.结构 C.成因 2)冰砾阜阶 地(K
9、ame Terrace) 冰下河流冰洞 2.锅穴(Kettle) 3.蛇形丘(Esker) 4.冰蘑菇 5.冰水扇 6.冰水湖(Glacier lake) 7.冰水冲积平原 (Outwash plain) 8.冰水阶地 Esker蛇形丘 Kettle锅穴 锅穴 蛇形丘 外冲平原 疏勒南山的冰碛湖 冰川堰塞湖 六.冰川地貌组合 1.山岳冰川地貌组合(具有垂直分带 性) 1)冰蚀地貌带 位于雪线以上,以冰斗、刃脊、角峰为主。 2)冰蚀冰碛地貌带 位于雪线以下,尾碛垅以上,以冰谷、侧碛 堤、冰碛丘陵、鼓丘为主。 3)冰碛地貌带 以尾碛垅为代表。 4)冰水堆积地貌带 尾碛垅以下,表现为冰水扇和外冲平原。 2.大陆冰川地貌组合(具有水平分带性) 1)冰蚀地貌带 位于大陆冰川中央,如冰蚀平原。 2)冰碛地貌带 位于终碛堤以内,如冰碛丘陵。 3)冰水堆积地貌带 位于终碛堤以外,以外冲平原为代表。 3.冰川阶地 是一种阶梯状地形,阶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