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咖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国内外知名咖啡品牌纷纷进入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国内消费者对于咖啡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口味创新、服务体验和品牌形象等方面。除了传统的咖啡连锁店,线上咖啡品牌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增加了市场的竞争压力。同时,咖啡市场的增长潜力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导致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
瑞幸咖啡为中国咖啡行业龙头企业,当前,瑞幸咖啡的正面竞争者是库迪咖啡,后者来势汹汹,成立时间不到一年,门店数量已超5000家,走快速扩店和低价营销策略。2023年4月,库迪率先推出8.8/9.9元券;6月,瑞幸主打“每周9.9喝咖啡”的营销策略,推出9.9元到店券,在顾客中反响热烈,带动门店消费人数增长。
至此,9.9低价策略,中国咖啡市场“价格战”开启。在这一背景下,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和CEO王静瑛表示,“星巴克无意参与价格战。从25年前星巴克在中国开创了高端咖啡体验开始,我们的目标始终是在这一市场做到最好和第一。”
主张不参与价格战的星巴克,近日似乎被“9.9块的风”卷到了,已然在悄悄的降价。根据媒体报道,多位星巴克的忠实消费者表示,他们的星巴克卡包里被派送了很多“39.9两杯”、“49.9两杯”的优惠券。在不少电商平台上,星巴克也推出了“106元、103元/5杯”、拼团等优惠。一位消费者表示,“平均下来一杯20元不到,和9.9肯定还有差距,但和星巴克之前的定价相比已经降很多了。”
一杯咖啡不到10元,咖啡品牌能赚钱吗?加盟商能赚钱吗?有业内人士透露,咖啡市场是近年来为数不多呈现增长的优质消费市场,9.9元促销的目的是为了收割流量,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不同品牌供应链能力不同,导致盈利能力不同,烧钱补贴的可持续性存疑。目前来看,2023年全年,咖啡市场或将一直在9.9元价格上比拼。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在上游领域,咖啡加工商一般有两种咖啡豆采购方式,一种是直接向种植基地采购,另一种是向生豆贸易商采购。在我国,云南省是国内最大的咖啡种植省份,而生豆的贸易商主要是全球性企业,包括日本UCC、法国路易达孚和日本三井物产集团。
在咖啡机生产商中,大型、专业型咖啡机市场由国外企业占领,代表性企业有意大利德龙(De'Longhi)、瑞士奈斯派索(Nespresso)、飞利浦家电、瑞士雪莱(Schaerer)、意大利意利(illy)等;国内咖啡机生产企业主要以家用咖啡机为主,代表性企业有广东美的卡菲、小熊电器等。
在中游环节,按咖啡成品细分市场的参与者类型来看,咖啡熟豆的代表性品牌有Uncle Bean’s Coffee、illy等;挂耳咖啡品牌有UCC、隅田川咖啡等;胶囊咖啡品牌有L’or、Blendy、Nespresso等;咖啡液品牌有永璞、柯林、吉饮等;在速溶咖啡市场中,代表性品牌主要有三顿半咖啡、雀巢咖啡、G7咖啡等;冻干咖啡品牌主要有马克斯韦尔(Maxwell House)、摩可纳咖啡等;即饮咖啡市场的代表品牌有贝纳颂、农夫山泉炭仌、雀巢等;而现磨咖啡市场的代表品牌主要有星巴克、瑞幸咖啡、Costa、%Arabica咖啡等。
在下游流通市场,流通渠道可分为连锁咖啡店、连锁便利店、快餐店、电商平台和外卖平台。其中,连锁咖啡店、便利店是现磨咖啡的主要消费渠道;而即饮咖啡、速溶咖啡则通过商超、便利店、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麦咖啡和K咖啡主要依托麦当劳门店和肯德基门店进行销售。
综合来看,中国咖啡行业头部品牌主要有瑞幸咖啡、星巴克中国、库迪咖啡、Manner Coffee等。
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是中国本土连锁现磨咖啡品牌龙头,是中国唯一的万店咖啡品牌。瑞幸从创立至今的发展沿革可以分为“创始与兴起”、“上市与暴雷”、“变革与重生”三个阶段。瑞幸咖啡成立于2017年,仅用不到两年就完成了品牌创立到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最快的IPO公司。2023年6月,瑞幸的连锁门店数量破万。
2月23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3年总净收入为249.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3%。2023年瑞幸咖啡在美国会计准则(GAAP)下营业利润为30.26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实现翻倍增长。
瑞幸咖啡2023全年净新开门店8034家,门店数量与2022年末同比增长97.8%。截至2023年末,瑞幸咖啡国内门店数量达16218家,其中自营门店10598家,联营门店5620家。瑞幸咖啡在2023年也布局海外市场,报告期内新加坡门店总数达到30家。与此同时,瑞幸咖啡全年推出102款新产品,产品售卖数超过20亿件,现制饮品数超过19亿杯。截止2023年底,瑞幸咖啡有8个SKU销量破亿。
4月20日,总投资1.2亿美元、年产能超3万吨的瑞幸咖啡(江苏)烘焙基地在苏州昆山开业投产。这是瑞幸咖啡迄今最大的一笔生产性投资,以智能化优势助力构建高品质供应链体系。瑞幸咖啡(江苏)烘焙基地位于昆山综合保税区,是涵盖生豆仓储、分拨、烘焙、包装及销售的智慧型咖啡烘焙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15亿元,年烘焙生产加工咖啡豆3万吨,占全国咖啡烘焙产能近20%。
据企查猫股权穿透图显示,瑞幸咖啡(中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企业共55家,其中45家存续和5家在业状态及5家注销状态,包括瑞幸咖啡(广州)有限公司、瑞幸咖啡食品(天津)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南京)有限公司、瑞幸咖啡(长沙)有限公司、瑞幸咖啡(沈阳)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商务管理(厦门)有限公司等。公司投资企业布局主要以厦门、广州、天津、南京、长沙等为主。
星巴克中国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随着霍华德·舒尔兹于1987年收购该公司,星巴克便于十年间迅速成长为全球知名的连锁咖啡企业,除售卖精品现制咖啡外,亦通过店内及店外零售袋装咖啡豆、咖啡冷热饮料、糕点食品以及咖啡机、咖啡杯等。
1月31日,星巴克公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星巴克中国一季度净收入达到7.35亿美元,同比增长20%(去除汇率变动影响)。中国市场第一季度净新增门店169家,新进入28个县级市场,门店总数达6975家。截至目前,星巴克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店数已突破7000家,而2024年也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的25周年。财报显示,美国和中国的门店数占到了星巴克全球门店数的61%。
2022年9月,星巴克中国发布2025战略愿景。星巴克中国表示,至2025年,中国门店总数将达到9000家,要实现上述开店目标,星巴克中国表示,未来三年内,公司计划以平均每9小时开出一家新店的速度新增3000家门店,覆盖中国300个城市。
库迪咖啡
库迪咖啡(COTTI COFFEE)创立于2022年,是一家连锁咖啡品牌,由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钱治亚携瑞幸原核心团队打造,隶属于库迪咖啡(天津)有限公司,以咖啡、饮品、冰淇淋、热狗等为主要产品进行销售。截至2024年2月,库迪咖啡全球开业门店数达7000家。
Manner Coffee
三顿半咖啡
三顿半,由CQI认证的咖啡品质鉴定师主理品控,主营精品咖啡,通过构建和开拓精品咖啡的消费场景,致力于精品咖啡的大众化,主要为用户提供澎湃装挂耳咖啡、手冲咖啡系列、冷萃咖啡系列、手摇咖啡磨豆机等产品;同时提供各种不同冲煮形式以及各种场景的咖啡器具与咖啡文化交流,并与巴黎、悉尼、东京等世界各地的工作室合作家居、香氛、护理等文创项目;旗下拥有SATURNBIRD COFFEE品牌。
幸运咖
挪瓦咖啡
NOWWA挪瓦咖啡,作为精品连锁咖啡品牌,创立于2019年6月,由饿了么高管团队创立于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上海。在3年多的时间已累计开出1800多家店,服务覆盖超100座城市,已成为本土门店数前三大咖啡品牌,也是果咖品类代表品牌。
Seasaw Coffee
截至目前拥有近100家直营店,门店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这8个城市,其中上海门店数最多。
隅田川咖啡
隅田川咖啡是杭州羽嬉贸易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中国新锐咖啡品牌。2009年,隅田川创始人林浩先生,率先将“滴滤式袋泡咖啡”引入中国,并正式将其命名为“挂耳咖啡”,隅田川也因此成为“挂耳咖啡命名者”。
隅田川咖啡主要产品为挂耳咖啡与浓缩咖啡液两大品类。目前,“挂耳锁鲜咖啡”主要有3个系列,均价在50-60元/盒;“锁鲜咖啡液”则推出了4个系列,均价约在2.4-4元/杯。根据其创始人林浩的说法,2022年隅田川的总成交量(GMV)破10亿,一年销售出去的杯数超过3.5亿杯。
贝纳颂
贝纳颂是味全企业旗下的饮料品牌,产品是贝纳颂咖啡及奶茶饮料。贝纳颂以新瓶型、新包装创造新风潮,更以卓越的产品力为基础,提出独特的品牌主张“咖啡是门学问”。贝纳颂精选阿拉比卡咖啡豆,坚持萃取第一道咖啡原液,21天冷藏保鲜,顺滑口感,细致绵长,以精湛工艺,成就纯正咖啡口味。
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咖啡品质的要求提高,咖啡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咖啡文化在中国的普及,消费者对于咖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将会提高,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同时,随着科技和创新的不断推进,咖啡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另外,咖啡与健康、生活方式等领域的结合也将推动咖啡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咖啡产量保持稳定
据美国农业部(USDA)于2023年6月底发布的《全球咖啡市场与贸易》,2022/23咖啡年度中国咖啡产量为2000千袋,每袋为60KG,约计12.0万吨,与上一咖啡年度持平。
——中国咖啡消费量总体增长
USDA数据显示,2017-2023年中国咖啡消费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22/23咖啡年度中国咖啡消费量达4200千袋,较2017/18年度增长44.83%。
——连锁咖啡店多分布在新一线城市
在下游流通市场,咖啡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连锁咖啡店、便利店、快餐店等线下渠道以及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外卖平台等线上渠道。线下渠道方面,以连锁咖啡店为主导,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我国连锁咖啡店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城市,占比达23.58%。
——中国咖啡行业品牌矩阵:分为三大类
根据主营咖啡产品的品类不同,我国咖啡品牌可分为现磨咖啡品牌、速溶咖啡品牌和即饮咖啡品牌三大类。现磨咖啡赛道参与者众多,国外品牌主要有星巴克、Costa、%Arabica咖啡等,本土品牌有瑞幸咖啡、库迪咖啡、M Stand、Manner Coffee、幸运咖、挪瓦咖啡、Seasaw Coffee等;速溶咖啡品牌主要以雀巢咖啡、三顿半咖啡、G7咖啡、隅田川咖啡等品牌为主;即饮咖啡代表性品牌有雀巢、贝纳颂、农夫山泉炭仌、星巴克咖啡等,现磨咖啡、即饮咖啡和新势力品牌共同竞争。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未来,随着咖啡消费人群的增多以及消费者对咖啡品质要求的提升,咖啡行业参与者将更注重上游咖啡豆的选品以及下游线下门店的选址,推动行业构建咖啡全产业链动态闭环。同时,咖啡品牌还将扩大门店辐射范围,在高线城市与周边点位间形成系统联动。此外,咖啡作为食品饮料的一种,品牌营销是重点,未来将建立“品牌-代言人-消费者”三方深度绑定关系,且新中式咖啡有望解锁热衷国风文化的Z青年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