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发病率飙升,已经从 20 年前不起眼的癌症,变成了今天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群中的最大癌症。
从成龙大哥到乒乓冠军王楠、主持人朱迅,甲状腺癌向人们伸出魔爪,一个个扼住人们命运的咽喉。
甲状腺癌,偏爱年轻人
甲状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了?
中国人最容易得的癌症,甲状腺癌已经算是其中之一。
对甲状腺患癌这个「小确难」,中国的男男女女也没有幸免。2005 年以来,中国甲状腺癌的世标发病率由每 10 万人 3.21 上升至 2016 年的每 10 万人 9.7,翻了两倍有余。
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很大一部分「功劳」是青壮年群体贡献的。
2005-2014 年这 10 年间,在中国肿瘤登记地区,青壮年群体首当其冲,平均发病年增长率都超过了 10%。其中,30-34 岁人群,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15.98% 。
不仅 90 后该提防甲状腺癌,00 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年轻人最容易得的癌症,一定少不了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重男轻女
除了年轻人,甲状腺癌还悄然盯上了女性群体。
甲状腺癌在女性群体中直线上升,与 2012 年全国癌症流行病学统计数据相比,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由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
女性发病率在男性的 3 倍以上。每一个得了甲状腺癌的男人,背后都有三个同样患癌的女人。
甲状腺癌,最温和的癌症
虽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得可怕,但不幸中的万幸是,甲状腺癌,其实是一种公认的脾气相对温和的癌症,它们本身的危险性相对不高。
在中国,甲状腺癌的 5 年存活率达到了 84.3% 。在美国,甲状腺癌更不是什么大病了, 5 年存活率能达到 98.7% 。
恶性程度很高、5 年生存率不到 10% 的未分化癌仅占小部分,且多发于老年群体。
换句话说,甲状腺癌日益增高的检出率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变化,也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科技进步了,癌症被发现了,但无需恐慌。
这也就是为什么,甲状腺癌有很多「天使别名」:懒癌、幸福癌、假癌、善良癌……
甲状腺癌,有4个信号
在甲状腺癌出现时,局部癌症的影响容易导致甲状腺功能受损。身体也会出现一些症状,要注意留意,及时筛查。
甲状腺位于气管前方,和气管、食道、声带是邻居,因此呼吸、吞咽、声音的改变都可能与甲状腺有关。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甲状腺肿瘤中心主任乔纳森·罗素提醒,下面这 4 个症状可能是甲状腺发来的信号:
01
颈部肿块或肿胀
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颈部底部附近出现肿块、结节或肿胀,但并不是所有肿块都意味着癌症。
研究表明, 60 岁以上人群中, 50% 有某种类型的甲状腺结节,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癌性肿瘤。因此,检查肿块很重要,但有肿块也不必过于惊慌。
02
声音持续嘶哑
03
吞咽困难
甲状腺肿瘤有时会压迫食道,导致吞咽困难。通常难以吞咽的多为固体食物,如面包、肉类,一般液体不受影响。
04
慢性咳嗽或气短
罕见情况下,肿瘤可能会大到压迫食道,导致呼吸急促或慢性咳嗽。
懒惰的甲状腺,4步保护好
甲状腺出问题,很多时候是被免疫系统「连累」的,因此保护甲状腺的重点是保护免疫系统。
精神
睡好玩好
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精神压力过大虽然不会直接影响甲状腺,但可通过扰乱神经、内分泌系统,造成免疫功能失调,破坏对自身抗原的「兼容性」,导致甲状腺被免疫系统攻击。
生活中,建议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学会调适心情。
饮食
适量摄入碘盐
曾经,我国是全球碘缺乏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随着食盐加碘政策的施行,「大脖子病」、呆小症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也有人质疑「长期补碘可能造成碘过量」。
实际上,绝大部分人在日常食物中获取的总碘量仍然不足,且国家已 3 次下调食用盐碘含量并推行「因地制宜」政策,大家不必担心碘过量问题。
除有特殊要求外,正常人最好食用加碘盐,且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 5 克。
自查
摸摸喉结两侧
对着镜子,头部稍微后仰,露出颈部:
一看颈部两侧是否对称、肿大;二咽口水,找到随着吞咽动作上下活动的甲状腺;三摸甲状腺是否有软的小鼓包、小肿块,或硬的小结节。
如发现结节、肿块,应尽早去医院排查。
筛查
35岁开始做
此外,生活中要尽量避开重金属、电离辐射、农药等环境「毒素」,警惕含雌激素类化妆品、保健品,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我们每个普通人其实要做的事情也简单:按时体检及时排查隐患。如果患病也无需焦虑,吃药、手术、规整生活,和得过甲状腺肿瘤的成龙大哥一样生龙活虎,就再也不是梦。
参考资料:
网易文创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