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提到的“欧洲各国”并不包括欧洲的所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率先承认我国,成为最早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苏联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紧随其后,阿尔巴尼亚、波兰、罗马尼亚、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也在1949年便与中国建交。而中欧和西欧的一些小国,由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中国建交的时间则相对较晚。
尽管在建国初期,部分欧洲国家与我国的关系并不和谐,但仍有一些国家较早与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有些即使没有与我国正式建交,也都表现出了相互承认的态度。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各国与我国建交的时间。
瑞典位于北欧,是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瑞典很快与中国展开外交谈判,并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瑞典长期奉行中立政策,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均未参与战争。其采取中立立场的原因不仅仅是政治立场,还与瑞典本身强大的国力息息相关。瑞典的这种中立态度,使得它能够在全球政治纷争中保持独立和稳定的外交关系。
瑞士一贯坚持永久中立的外交政策,这一点广为人知。因此,瑞士与新中国的建交并没有让人感到惊讶。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为了确保中立地位,不仅避免加入国际军事同盟,也选择不参与大部分国际组织。即便是联合国,瑞士也直到21世纪才正式加入。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瑞士在国际政治中保持着独特的地位。
列支敦士登与瑞士在建交时间上几乎同步,这背后有着密切的外交关系。自20世纪起,列支敦士登的外交事务就一直由瑞士代为处理,几乎是完全依赖瑞士的外交政策。正因为如此,列支敦士登始终保持中立,瑞士与中国建交后,这个国家也立刻与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显示了两国之间深厚的联系。
芬兰是北欧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较高。二战时期,芬兰最初保持中立,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与德国发生合作,战后又恢复了中立政策。由于芬兰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它并未完全倾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而是采取了较为独立的外交策略。正因如此,芬兰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也较早建立,成为我国在欧洲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
挪威与其他北欧国家一样,也属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建交的时间相对较晚,挪威与英国的外交联系有很大的关系。可以推测,挪威在英国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后,选择紧随其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时期,中西方的外交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法国不仅是欧洲的资本主义大国,更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二战后,法国曾长期追随美国,但随着戴高乐的领导,法国开始采取独立的外交方针。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这个举动不仅对中法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中法建交后的关系非常友好,直到今天,两国依然保持着紧密的合作。
作为欧洲经济四强之一,意大利虽然没有像英法那样早与我国建交,但它仍然在1970年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比德国早了一些。意大利在70年代积极推动与中国的外交接触,其灵活的外交政策使得中意两国在多个领域逐步展开合作。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与中国的建交却是相对较晚的。这里的“德国”指的是西德,因为二战后,德国被分为两部分,西德是其中之一。西德与中国的建交与当时中美关系的恢复密切相关。1972年,我国与美国恢复了外交关系,这一举动对西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西方国家在此之后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因此,西德也在此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标志着两国外交关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