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1.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温度影响因素
大气受热的绝大部分是通过地面介质(泥土,沙漠,水等)增温的长波反射后辐射获取,小部分是太阳直接的短波辐射的能量(短波辐射绝大部分都被地面介质吸收了)。
也就是说,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近地面介质的温度和大气的高度两个因素。
其中大气高度对大气温度的影响主要是增加高度,获取的长波辐射变弱,具体体现为距离还平面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
2.下垫面介质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
下垫面介质温度取决于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下垫面介质自身两个因素。
直接辐射强度代表着能量辐射总量,下垫面介质决定到底温度升高多少。
具体的关系是能量辐射总量除以地面介质的质量和比热容,就等于温度升高的度数。(温度物理公式)
其中,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取决于纬度和时间(前面两章介绍了纬度如何影响,以及常见纬度附近的国家和城市)。
3.大气的逆辐射(保温作用)
人们经常说阴天闷热,是因为大气受到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然后同时大气还会向着各个方面辐射热量,其中辐射向地面的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逆辐射也会增加地面温度,使得地面通过长波辐射减少的温度得到一定的补充,可以理解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所以会出现阴天闷热(云层厚),天晴会凉爽一些的原因,也是月球的表面温度变化比地球剧烈的原因。
4.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比
水4200J/kg.K;冰2100J/kg.K;混泥土比热容970J/kg.K;沙石920J/kg.K;泥土1000到2500J/kg.K,主要看含水量;钢铁460J/kg.K;玻璃670J/kg.K。
大概是水的比热容是冰的2倍,泥土的2-3倍,沙石和混泥土的4倍,玻璃的7倍,钢铁的10倍。
森林等植物之所以周围温度较陆地低一些,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将根部吸收的水分散发出去,降低近地面温度。
💗简单来说
综合气候地理第一,二,三3篇,可以给本地大气温度影响因素做个总结。
大气温度主要受着下垫面介质温度和大气高度的影响。
下垫面介质温度主要受着正午太阳高度角和下垫面介质自身的比热容影响。
而正午太阳高度角取决于当地和此时太阳直射角纬度之间差值决定,具体为90°减去这个差值,根据常见纬度附近的国家和地区大致得知当地纬度,根据太阳直射角春分到冬至的回归运动大致得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综合就得知当地的太阳正午高度角大小。
下垫面介质主要是影响接受同样太阳辐射,升温的程度或者减少相通热量,降温的程度,根据横向比较,水是冰的2倍,泥土的2-3倍,沙子和混泥土的4倍,玻璃的7倍,钢铁的10倍。
大气高度对大气温度的影响主要是地面长波辐射,而高度越高,长波辐射越弱,具体体现在距离海平面每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
这是本地大气温度影响的三个因素,大气温度还受着外来气体的影响,会在后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