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地理对滨海地区气温起调节作用为什么不是海陆风而是“大气热力环流”为什么强调“夏季”北大西洋暖流正在崩溃

对滨海地区气温起调节作用为什么不是海陆风而是“大气热力环流”?为什么强调“夏季”?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38页安排了活动:“绘制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模式图”,要求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绘制白天或夜晚的热力环流难度并不大,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容易忽略“夏季”,至于调节作用一般表述为:“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

这个解释中白天海风对滨海地区降温似乎能说通,但是为什么夜晚陆风是温热呢?如果夜晚陆地温热,那就意味着陆地上依然会形成低压,这样依然吹海风,看看矛盾显现出来了。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其实对滨海地区气温起调节作用的是“海陆间热力环流”。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通过热力环流在海陆间重新分配热量,滨海地区白天最高温降低夜晚最低温提高,从而缩小昼夜温差。(对于滨海地区,海洋白天是“冰柜”冰柜,夜晚是“暖手宝”)

一般海风比陆风要强。因为白天海陆温差大,加上陆上气层较不稳定,所以有利于海风的发展。而夜间,海陆温差较小,所波及的气层较薄,陆风也就比较弱些。

为什么教材要强调“夏季”呢?

其实海陆风只是小尺度形成的风,必须在静稳的天气条件下才可以看得到,其形成与发展受制于大尺度风带的影响(背景风)。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冬季风势力强,海陆风发育概率低;而夏季南北温差小,夏季风势力弱,海陆风才有形成与发育的舞台。

此外如果有强烈的天气系统,如台风等天气系统出现时,就看不到海陆风的现象了。

知识基础:

大西洋温盐环流,来自赤道的暖海水向北移动的过程中,海水释放出热量,逐渐变冷,再加上不断蒸发使海水盐度增加。因此越往北海水密度越来越大,最后在大西洋北部沉入深海,这部分海水转而向南移动,最终又回到赤道附近,完成"温盐环流"。

最新研究: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冰川融化形成的淡水增加,淡水降低了大西洋北部的海水盐度。这使得大洋表层密度降低,无法正常下沉到深海。由于洋流下沉速度减慢,造成了“洋流堵塞”,减缓了整个温盐环流的循环速度,其中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大大减弱。

带来影响:

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沿岸增温增湿效果减弱,气候在原有基础上趋于冷干。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看到洋流势力减弱并达到临界点后将会发生的气温变化情况,北半球整体年均温降低。此外,低纬度地区海水堆积,沿岸地区发生风暴潮和台风的概率增加。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 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 。

THE END
0.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高一教材教参给出的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高一教材教参给出的答案是: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海风能使滨海地区降温好理解,但陆风如何使滨海地区升温如何理解?jvzquC41yy}/|‚gcpi4dqv4swgyukxs14:l4;>>f4e
1.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解答一 举报 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压,海洋上为高压.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3、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更多答案(1) jvzquC41sd4{wx~gdcth0lto1zlf/zzguvopp8vwguzjqw4ehdi5e<5382h32k:g5:8ecl:7hc66;>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