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组成成分

作用

干洁空气

氧(21%)

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二氧化碳

(0.038%)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

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垂直分层

气温特点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上部热、下部冷,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

高层大气

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000℃以上。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保温过程

具体过程

过程1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过程2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过程3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①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②B、F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③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面,空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①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送的热量多。

②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产业发达,汽车数量多,人们生活、生产向大气释放的废热较多。

(2)影响与应用:城市规划时,一般把污染风险较大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热岛环流的范围之外,避免这些工业企业排出的大气污染物,岁城市热岛环流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区。

①标出海洋和陆地温度的高低。

②根据海陆温度的高低,画出海洋与海洋上空、陆地与陆地上空气流垂直运动的方向。

③根据气流垂直运动的方向,标出海洋、陆地表面气压的高低,再标出海洋、陆地上空气压的高低。

④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完成热力环流模式图。

风的

类型

作用力

受力及风向

名称

方向

受力作用分析

风向

理想状态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F)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高空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F1)

垂直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当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THE END
0.人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jvzquC41yy}/5?5fqey/pny1fqi04o63:3=48=3jv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