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八年级下学期地理练习第五节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pdf

认证主体:常**(实名认证)

IP属地:河北

下载本文档

第五节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地球上最南的地区

“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远航归来。这标志着历时174天的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

考察圆满收官。读“南极地区图”,完成1—2题。

1.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与南极洲范围一致

B.世界上跨经度范围最广的地区

C.海洋为主,周围被陆地包围

D.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主人”

2.关于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风力最强的地区

B.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C.动物有海豹、鲸、鸟类和鱼类

D.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常考地图】如图是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2022四川成都中考)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

A.中山站B.泰山站

C.昆仑站D.长城站

4.(2022四川成都中考)南极科考站多选择在2月建设,是因为此时南极地区()

A.正值暖季B.出现极夜

C.降水丰富D.风平浪静

5.(2022四川成都中考)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

A.焚烧废弃物品

B.捕捉喂养企鹅

C.运回生活垃圾

D.掩埋老旧设备

知识点2地球上最北的地区

【常考地图】读北极她区示意图,回答6—9题。

6.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

B.亚洲、北美洲、欧洲

C.北美洲、欧洲、亚洲

D.北美洲、亚洲、欧洲

7.目前,丁岛上冰层面积逐渐缩小,可能是因为()

A.全球气候变暖B.北极地区降水减少

C.丁岛陆地增厚D.丁岛风速增大

8.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积极参与北极科考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A.北极地区无极夜现象

B.北极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沟通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的最近海上航道

C.北极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D.北极地区自然条件比南极地区优越

9.我国在北极地区已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是()

A.长城站B.黄河站C.中山站D.昆仑站

能力提升全练

【时事热点】据报道,南极地区东部约1200平方千米的康格冰架于2022年3

月15日前后崩解,形成多个冰山在海上漂移。冰架一旦大面积崩解会对南极地区

的冰川、世界海平面及气候、海洋生物、过往船只等造成很大的影响。据此,读“康

格冰架位置及崩解过程图''和"南极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10—12题。

气温(%:)降水量(mm)

20500

得4

0400

完整冰架

-20300

-40200

-60100

-800

14710(月)

东方站

90°/

东经/大;

东经

0°..z媪80。

西经I西:黝太/西经

洋二

~2000~等高线(米)90。

•科学考察站

10.(2022北京房山一模21,线)与康格冰架最近的我国南极科考站是()

A.长城站B.昆仑站

C.泰山站D.中山站

11.(2022北京房山一模,22,线)康格冰架发生崩解时南极洲的季节及崩解后南极

洲气温走势是()

A.暖季、气温会升高B.暖季、气温,会降低

C.寒季、气温会升高D.寒季、气温会降低

12.(2022北京房山一模,23,倘)康格冰架崩解可能会造成()

A.海平面上升B.全球气候变暖

C.臭氧空洞D.荒漠化

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考察船无法直接到达北极点,因此需要换乘

直升机才能抵达。下图为我国赴北极点考察的航线(去程)图。读图,完成13—14

题。

13.(2021北京中考,24,线)北极点附近常年覆盖坚厚冰层的原因是()

A.纬度高、严寒B.海拔高、缺氧

C.淡水资源丰富D.年降雨量丰富

14.(2021北京中考,25,倘)去程途中()

A.航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太平洋

B.航线以西的北冰洋海域岛屿众多

C.航行方向大致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换乘直升机后向西北飞行

2022年3月,多国气象人员发现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了极端高温,气候学家认

为这种现象极为罕见。下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15—18题。

15.(2022北京朝阳一模,22,M?)图中)

A.北美洲在亚洲北方

B.科考站中昆仑站纬度最iWj

C.南极点海拔最高

D.长城站位于南极点东北方

16.(2022北京朝阳一模,23,线)南北极地区)

A.纬度高,冰面广B.海拔高,光照强

C.海域大,降水足D.陆地广,植物多

17.(2022北京朝阳一模,24,俄)极地极端高温如果持续,则)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降低

D.北极适航范围会缩小

18.【新情境・生活情境】(2022北京朝阳一模,25,储)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同学

们可以)

①低碳出行②降低工业能耗

③减少浪费资源④修复生态系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超过80%的土地被冰盖覆盖。岛上有数万人

口,集中分布在西南沿海。读格陵兰岛简图,完成19―20题。

80°60°40°20°0°

。。城市

19.(2022陕西中考,9,俄)格陵兰岛最大的城市努克位于岛屿西南部,自然原因可能

是()

A.气候相对温暖B.极光绚丽多彩

C.森林茂密葱郁D.极昼现象显著

20.(2022陕西中考,10,破)据卫星数据分析,近20年格陵兰岛上冰川的融化速度惊

人,为了减缓冰川消融的速度,应倡导()

A.开发矿产资源B.使用燃油汽车

C.绿色低碳生活D.使用煤炭取暖

21.(2022北京中考改编,29,俄)科学考察探索自然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是开

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我国对这两个地区进行了多次科学考察。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开放性试题】照片一和照片二反映的是两地区科学考察的场景。任选其一,

判断照片的拍摄地,并说出两点理由。

是0(单项选择)

A.11月〜次年4月B.5〜8月C.全年

(3)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但成因不同。青藏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南极地区主要是由于高。

(4)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都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①常表示气候变

化对两个地区环境的不同影响,将数字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①海冰、冰盖面积变化②高海拔湖泊、湿地面积变化③“亚洲水塔”水量变化

④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

对青藏地区的影响有;对南极地区的影响有0

素养探究全练

22.【地理实践力】(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南北极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向标”。极

地科学考察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高科技水平在国际舞台上的展现。图1是南

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图2是1979—2007年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冰川累计融化

面积变化统计图。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0°90°

图1

3恒

(1)下面这段介绍两极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文字中有几处缺失,请填入适合的内容,

把这段话补全。

南极地区地处60。以南;酷寒、干燥、多烈风,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

这里没有常住居民,除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科考队员以外,就是在冰面玩耍的

等动物。不同于以陆地为主体的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的主体是,在北

极冰盖进行科学考察,根本无法建立任何固定的科考站点。目前,我国在北极地区

的科考站只有建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黄河站;而在南极地区已建成和正在建的

科考站共有五个,其中站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在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

也有不同,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现时针方向。

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首批队员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地区。南极科考可以和北

由OO

(3)近30年间,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面积越来越o近年来,南极地区出现“西

瓜雪”的频率也在增加。“西瓜雪”是因极地雪藻异常繁殖,所含色素把雪染色后出

现的现象。这种藻类耐寒性极强,只有气温超过时才会明显生长。南北极不断

出现的这些现象,也从气温变化的角度反映出全球气候变的趋势。

(4)【开放性试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增加。我国首次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排放”和“碳吸收”

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

排放"

r什么是碳中和?

_I_2*3^能减排等

/排放上吸收可以吸收

/I温室气体

废气、汽车尾气等

为实现“碳中和”,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请试举出一例。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全练

1.D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A叙述错误;世

界上跨经度范围最广的地区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B叙述错误;南极地区以陆地

为主,周围被海洋包围,C叙述错误;南极地区气候酷寒,不适合人类居住,企鹅是南

极地区的“主人”,D叙述正确。故选D。

2.D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多狂风,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

风速可达100米/秒,被称为地球上的“风库”,A正确。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

资源,储存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海豹、鲸、鱼类等动物,是自

然资源的“大仓库”,B、C正确。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属于寒带气候,D错

误。根据题意故选D。

3.C读图可得,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含在建)纬度位置最高的是昆仑站,纬度最低

的是长城站。

昼,较温暖。

5.C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中,为保护极地环境,建议运回生活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焚烧废弃物品污染环境;捕捉喂养企鹅,与保护极地环境无关,还会打扰企鹅的正常

生活;掩埋老旧设备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综上所述,故C符合题意。

6.D依据大洲的经度位置及轮廓,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

洲、欧洲。

7.A图中丁为格陵兰岛,该岛屿上有冰川,其冰层面积逐渐缩小,可能是因为全球

气候变暖。

8.A极圈内都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北极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故A符合题意;

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是沟通亚洲、北美洲和

欧洲的最近海上通道,故B不符合题意;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

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的储量相当可观,故C不符合题意;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自然条件比南极地区优越,故D不符合题意。

9.B我国在北极地区已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是黄河站,位于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是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成立于2004年。

能力提升全练

10.D据康格冰架位置及崩解过程图可知,与康格冰架最近的我国南极科考站是

中山站,D正确;长城站、昆仑站、泰山站距离康格冰架较远,ABC错误。

暖季,接下来南极洲气温会逐渐降低,然后进入寒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A康格冰架崩解,冰川融化,会造成海平面的上升,A正确;温室效应下,气温升

高,可能会导致冰架的崩解,因果关系不对,B错误;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使用氟利昂

作制冷剂等方面的结果,跟冰架的崩解关系不大,C错误;冰架的崩解可能直接导致

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并不会直接导致荒漠化,D错误。故选Ao

13.A读图可知,北极点附近纬度高,气候终年严寒,所以常年覆盖着坚厚冰层。

14.C读图可知,我国赴北极点考察,航船从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以北极点为中

心的地图,逆时针方向是东方,顺时针方向是西方,航线以西的北冰洋海域岛屿较少,

以东的海域岛屿众多;航行方向大致先向东北再向西北;换乘直升机后向正北飞行。

15.B北美洲在亚洲的东方,A错误;科考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B正确;南极点海拔

在2000〜3000米之间,昆仑站海拔高于4000米,南极点海拔不是最高,且从图中无

法判读海拔,C错误;对于南极点来说,所有地点均位于它的北方,因此长城站位于

南极点北方,D错误;故选Bo

16.A南北极地区纬度高,冰面广,A正确;南极地区海拔高,北极地区不高,B错误;

极地地区降水量小,C错误;北极地区陆地少,两地区植被少,D错误;故选Ao

17.C极地极端高温如果持续,南北极冰川会融化,淡水资源将大幅减少,A错误;

海平面上升,全球陆地面积将减小,B错误;南极冰层厚度会降低,C正确;北极适航

范围会增大,D错误;故选Co

18.A同学们可以绿色出行、低碳出行,①正确;学生不能降低工业能耗,②错误;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减少浪费,节约资源,③正确;学生修复不了生态系统,④错

误。故选A。

19.A格陵兰岛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雪覆盖,不会出现茂密的森林,C错误。

努克位于岛屿的西南部,这里纬度相对较低,气候相对温暖,人口主要集中在这里,A

正确。努克位于北极圈以南,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且会出现极光也不是人口聚

集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A。

20.C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应该倡导

减少碳排放,减少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尽量利用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绿色

低碳生活。ABD错误,C正确。

21.答案⑴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学生可根据观察照片得出的信息作答,

如科考人员的装备、工具、周围场景与环境等,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例:照片

一为南极地区。判断理由:图中有科考船;地势平坦开阔;有冰雪覆盖;科考人员身

着厚实的防寒服;等。照片二为青藏地区。判断理由:图中有耗牛;远处有连绵起伏

的雪山;等。(合理即可)

(2)BA

(3)海拔纬度

(4)②③①④

解析⑴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特征。读图可知,照片一为南极地区,判断理由

是图中有极地科考船,冰雪分布面积广,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科考人员穿着厚实的科

考服;照片二为青藏高原地区,判断理由是图中有耗牛分布,且远处有连绵雪山。(2)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由于青藏高原和南极地区都为严寒地区,因此科

于海拔高,气候严寒;而南极地区是由于纬度高,气温低,气候严寒。(4)本题主要考查

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青藏地

区高山冰雪大量消融,使得“亚洲水塔”水量发生变化,进而使得高海拔湖泊、湿地

面积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南极地区冰川大量消融,海冰、冰盖

面积发生变化,导致极地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也变化。

素养探究全练

22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THE END
0.噩耗:全球变暖已无法逆转而且,卫星数据也证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失到太空中的红外线辐射越来越少,而反射到地球表面的辐射越来越多。这充分证明,温室效应正不断加强。 #4其他人类活动的对温室效应的影响也在不断显现出来,进一步证明温室气体的增加正加速全球气候变暖。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们就由简单的气候模型发现,二氧化碳增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jvzquC41yy}/mniq0pku0ls1e1>398=4976:0|mvon
1.越暖了.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常说.气候好像越来越暖了.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气象观测表明.全球气候确实有变暖的趋势.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4-0.8℃.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气候问什么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mq1ujoukhnfac973mi8c4982@i96:664Aj745g17l9e6
2.全球冰川加速融化现状因果及其对策(上).docx全球冰川加速融化的现状、因果及其对策(上)刘 行 华 (2016、8、28 北京)随着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加强、加快了地球上全球冰川、冰盖和冰架的融化过程,使得大量的冰川、冰架逐渐消融。全球冰川融化的结果是,大量的淡水资源白白地浪费,从而引发全球干旱、洪涝、低温和冰雪灾害,生态环境受到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21734B4756932:7522643960u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