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占全部卒中的60%-80%,其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热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侧支循环的存在。
因此,脑缺血后,侧支循环能否迅速建立对于缺血组织的保护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脑侧支循环?
脑侧支循环是指当大脑的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血流通过已存在或新生的血管旁路系统到达缺血区,从而使缺血脑组织得到不同程度的灌注代偿。
根据开放层次,脑侧支循环可分为三级:
一级侧支循环代偿:即Willis环的前后交通动脉,是颅内最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是颅内各主要动脉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使左、右侧大脑半球以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联通。
二级侧支循环代偿:主要包括眼动脉和一级软脑膜侧支。当Willis 环的代偿不能满足供血需求时,次级代偿通路开始发挥作用。
三级侧支循环代偿:即新生血管,是指通过血管新生和动脉生成产生的新生血管供血。当二级侧枝循环代偿仍不能满足供血需求时,新生血管就成为最终的侧支代偿途径。
二、脑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少最终梗死体积,使更多缺血半暗带恢复正常血流灌注;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出血转化风险;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增加脑血流,帮助药物输送;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促进远端微小血栓的溶解;
良好的侧支循环可减轻血管再通治疗后的再灌注损伤。
三、影响脑侧支循环的因素有哪些?
血管变异性:侧支循环的结构完整性,是发挥其一级和二级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重要前提。
血管管径:一般认为Willis环管径<1 mm,其代偿能力不良,但依然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危险因素:高龄、持续血压增高、高脂血症和血糖增高会使血管调节能力和内皮功能下降。
狭窄程度:狭窄程度越重,狭窄发生速度越慢,侧支循环越好。
其他因素:脑长期低灌注,可导致多重促血管生长因子浓度增加,促进新生血管生成。
四、脑侧支循环结构评估方法有哪些?
脑血管结构评估是包括对解剖存在的血管及新生血管的评估。
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评估侧支循环的“金标准”,能够清晰显示自主动脉弓至颅内各级血管及其分支的位置、形态等。
应用ASITN/SIR侧支循环评估系统,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无创性检查手段高,通过DSA确定侧支循环有助于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决策。
缺点是有创检查,费用较高,注射对比剂的剂量和压力差异有可能影响远端血管显影。
2.基于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包括单时相CTA、动态CTA及多时相CTA,是评估动脉闭塞的诊断工具之一,协助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及脑组织缺血改变和脑动脉侧支循环结构的存在或缺失。
3.经颅多普勒(TCD)与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CD)可无创直接测量血流速度、侧支情况及血管舒缩反应,主要用于评估前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动脉侧支血流。
重点
提炼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首要任务是促进血液复流,包括血管再通(溶栓、取栓)和血流再通(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脑侧枝循环分三级;良好的侧支循环可缩小梗死体积,降低脑梗死的复发风险、改善脑卒中的预后。促进血管再生和侧支血管建立的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靶点。
脑血管造影检查是评估脑侧支循环的“金标准”。因此,通过血管造影确定侧支循环有助于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决策。
北京老年医院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中心具备非常成熟的脑血管介入团队,可熟练开展各种常规及复杂性脑血管病变的介入诊疗。团队现有8人,高级职称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80%。
中心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医疗服务,可以快速、及时、高效的完成各项超急性期或急性期脑卒中血管内介入诊疗。
医生办公室:83183632、83183635
护士站:83183631、83183634
急性脑卒中介入诊疗救治热线:15911098317
专家介绍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工作经历
专业擅长
1.脑血管病血管内介入手术(脑脊髓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急性脑动脉闭塞动脉溶栓、取栓;慢性脑动脉闭塞血管再通;颅内外动脉瘤栓塞;颅内动静脉瘘及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管内治疗等);
2. 脑血管病病因分析及内科药物综合管理(头晕鉴别、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性狭窄、房颤脑栓塞、脑动脉夹层及动脉炎、脑动脉盗血等);
3. 各种神经系统疑难病例的影像学诊断。
出诊地点:
周一全天(普通门诊)
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路118号邮 编:100095医保编码:081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