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地球上的冰雪覆盖包括季节性积雪、高山冰川、大陆冰盖等,其面积随季节而变化。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当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最大时,该月北半球均温约为
A.20.6℃ B.7.8℃ C.12.8℃ D.13.5℃
【2】南、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差异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除极地地区和岛屿外,冰雪覆盖面积
A.北美大于亚洲 B.南美大于非洲
C.非洲大于欧洲 D.欧洲大于亚洲
【答案】
【1】B
【2】C
【3】B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当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最大时对应的温度在8℃以下,因此答案选B项。
【2】有图示可知的信息有北半球的个月的冰雪覆盖面积和全球的冰雪覆盖面积,全球的冰雪覆盖面积是北半球和南半球对应各月的冰雪覆盖面积的平均值,例如全球7月的冰雪覆盖面积=(北半球7月的冰雪覆盖面积北半球+南半球7月的冰雪覆盖面积)÷2,北半球的冰雪覆盖面积与平均值差异越大,说明与南半球的差异也越大,因此判断,在7月份北半球的冰雪覆盖面积与全球的平均值覆盖面积差值最大,说明南、北半球冰雪覆盖面积差异最大的月份是7月份。故该题选C项。
【3】冰雪覆盖面的大小,可以通过大洲高纬度地区的陆地面积来判断,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越大,冰雪覆盖的面积也越大,北美洲和亚洲相比,高纬度的陆地面积亚洲大于北美洲,A错;非洲的绝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高纬度区域小于南美洲,B对;亚洲的高纬度区域大于欧洲,欧洲大于非洲,因此CD项错。
【题目】今后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会 ( )
【题目】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最不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A.石质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沙尘暴
【2】下列地质地貌景观,最有可能在上图中甲地发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题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是( )①西北多,东南少 ②东南多,西北少 ③春秋多,冬夏少 ④夏秋多,冬春少.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题目】下列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是( )A.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B.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C.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题目】下图为1978~2006年我国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生产的MI指数值变化图,图中MI指数值越大,表示农作物空间相关程度(集中程度)越高,即一个地区的某种经济特征变量受到邻近地区同一经济特征变量的影响程度也越大,反之越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1978~2006年三种粮食作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稻谷种植区域越来越集中 B. 玉米生产的区域化集中程度一直低于小麦
C. 稻谷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 D. 区域分布的集中程度变化最小的是小麦
【2】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增长中心明显北移。我国粮食增长中心明显北移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
①南方人口增长快,人均粮食生产减少 ②南方地区耕地减少,农业结构调整,粮食产量减少 ③北方大量人口迁入,劳动力增加,促进粮食产量提高 ④随着科技的进步,北方粮食单产提高,耕地面积扩大,使粮食总产大增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题目】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的一切观念,无论如何复杂、高超玄远,归根结底都是从感觉或原始印象引申出来的。这一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题目】丘逢甲在近代中国一次战争后写下这样的诗篇: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场战争是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