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米尔高原的怀抱中,有一座慕士塔格峰,它被誉为"冰山之父"。
我们沿着G314国道向西南方向行驶,车窗外是连绵的雪山和广袤的高原草甸,偶尔可见成群的牦牛和骆驼悠闲地啃食牧草。经过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慕士塔格冰川公园。
我们这群人的门票绝大部分都是半价,连上景区交通车费为71.50元。在买票时,前台姑娘说:“70岁以上老人是不允许进入冰川区域的。”同行的老赵和潘姐就被刷了下来。
进入景区要乘坐景区的公交车,全程约7公里,看上去是新做的柏油路。最初的一段路穿过一片开阔的高山荒漠,稀疏的植被顽强地生长在砾石之间。7月初花期已过,只能偶尔看到一些零星的高山紫草。
随着车辆爬升,窗外的景观逐渐从草原过渡到裸露的岩石和零星的积雪。远处,慕士塔格峰的巨大冰盖在阳光下闪耀着蓝白色的光芒,像一位威严的君王俯瞰着脚下的土地。
车辆爬升过一段特别陡峭的之字形山路后,慕士塔格峰的形象便完整地展现在眼前了,巨大的冰川从峰顶倾泻而下,形成壮观的冰瀑布。这就是最著名的"冰舌"景观,冰川厚度达数十米,它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地质运动。
景交车停在一片相对平坦的高山台地上。从停车场到冰川还有800米的高度,沿栈道还需步行约1公里。一般速度行走需30-40分钟。对于体力不支的游客,休息站可提供骑马服务,上下山各100元,全程200元。
我选择了徒步,一方面想慢慢适应高海拔的环境,另一方面也不愿错过沿途的美丽景观。上山的路全是卵石铺成的栈道,比较好走。栈道两边山上全是裸露的山崖,大石乱砾遍布,中间还堆满了玛尼堆。极目四望,一派苍凉肃穆的景象,环境跟四川甘孜的稻城亚丁非常相似。栈道边上是一条马道,一些骑马的人便从马道上山。马匹被马师牵着,游客骑在上面。有时马师还给游客拍照。成群结队的马匹走在路上,也很壮观。
我慢慢地走,由于高原缺氧,我走一段路就停下来歇一会儿,有时还倒着走,尽量深呼气,慢吐气,不讲话,以保存体力。
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一个转弯处,整个冰川的形象便完整地呈现在眼前了:巨大的冰墙从山脊延伸至谷底,表面覆盖着灰黑色的冰碛物,而断裂处则露出晶莹剔透的蓝冰。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蓝冰散发出神秘的光芒,宛如外星景观。路旁的牌子解释说:“这种蓝色是因为冰层密度极高,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蓝光。”
我终于登上了冰川观景台,喜悦之情油然而生,登山时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
慕士塔格峰山顶为雪,观景台处为冰,其范围非常广大。从冰川散发出来的冷气在空气中飘散,周围环境比较寒冷,大多数人都穿上了薄棉衣。冰川下面有一片湖水,上面浮着巨大洁白呈各种形状的冰块。冰川在阳光照射下,有水从上面潺潺而下,注入下面的湖里。巨大冰川的对面,立有一块牌子:“慕士塔格峰海拔高度4468米。”这里是一个专门的摄影点,很多人排着队伍要在这里拍照留念。
在湖边,也有很多人以冰块为背景拍照。我在湖边漫步,慕士塔格峰金字塔造型,倒映在如镜的湖面上,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几位塔吉克族小孩在湖边兜售自制的手工艺品,他们纯真的笑容和流利的普通话形成了有趣的文化交融景象。
最令人震撼的是走近冰川末端时看到的景象。由于全球变暖,冰川正在以每年约10米的速度退缩,留下了明显的退缩痕迹。站在最新的冰缘,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冰川底部融化的冰水汇成小溪,这是塔里木河的重要源头之一。触摸这些形成于万年前的冰体,刺骨透凉,让人不禁对大自然的力量产生敬畏。
慕士塔格冰川之旅不仅让我们领略了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每年10米退宿的冰川,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人类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游览了慕士塔格冰川,我们驱车一小时,到阿克陶县的一个叫新疆爱帕度假酒店住宿。这个酒店的对面就是白沙湖。沙山、雪峰、湖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酒店的房间显得局促,价格也贵。但这里温度在22一27度之间,不需空调,风也很大,自进了房间,我便不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