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作用又称为拔蚀作用。这个过程使冰床加深,增大纵比降。
冰劈作用
冰溜面
冰川擦痕
磨蚀作用
磨蚀作用又称为锉磨作用。这个过程使接触面变光滑。
冰溜面
冰溜面上的擦痕和刻槽
二、冰蚀地貌
(1)冰蚀谷
由冰川剥蚀作用形成的谷地,称为冰蚀谷。也称为槽谷。
二、冰蚀地貌
(1)冰蚀谷
“U”形谷,比较宽阔、平直。
谷地两侧有谷肩,谷肩下的谷壁较平直,横剖面呈“U”字形。
冰川退缩后,谷内可见冰川侵蚀留下的微地貌,如羊背石、磨光面等。
横剖面上的谷肩特别明显,常有出口悬在谷壁上的支冰川悬谷。
“U”形谷的主要特点:
冰蚀谷:U形谷
冰蚀谷:U形谷
(2)悬谷
悬谷及成因:主流与支流的压力差
(3)冰蚀湖
青海高原上的冰蚀湖
(3)冰蚀湖
串珠状冰蚀湖
纹泥
夏季沉积速度快,颗粒粗,颜色浅;
冬季沉积速度慢,颗粒细,颜色深。
--冰川湖的典型沉积
纹泥
由细粒的暗色和浅色沉积层交替构成
每一组暗色层和浅色层代表1年形成的沉积
暗色层由粘土组成,系冬季沉积;浅色层由粉沙组成,为其余季节的沉积
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积雪最多,由于积雪的反复冻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雪窝后壁和侧壁不断后退,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藤椅状。
(4)冰斗
(4)冰斗
两个相邻冰川不断扩大,中间形成陡峭山脊。
(5)刃脊
几个方向的冰斗后壁围成的金字塔状山峰,称角峰。
由于雪窝后壁和侧壁不断后退,将雪窝扩大成藤椅状的冰斗;
雪窝后壁和侧壁进一步后退,两个长形冰斗之间形成尖锐的锯凿状山脊,称刃脊;
刃脊
U型谷
角峰
(6)角峰
几个方向的冰斗后壁围成的金字塔状山峰
挖掘
磨蚀
冰床上突起的坚硬基岩,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形成的椭圆形的小丘,就像倒卧的山羊,因此称之为羊背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