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新疆生态与地理所 自然科学部 在架上 56.378/370 新疆生态与地理所 自然科学部 在架上 56.378/370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订购中 134614-140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订购中 134614-130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订购中 134614-120 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南区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dxtm1fkucrqAkfCd9n6dd8g4d@9ed77::9f6eg8:8A99fe8
1.中国冰川与环境本书系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近50年来一部总结性冰川学专著,亦系我国冰川学研究的一本经典性重要著作,集我国冰川学研究之大成,由著名冰川学家施雅风院土主编。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冰川学概论,中国冰川及其分布特征,冰川物理,冰川能量平衡与物质平衡,冰雪化学及其环境指示意义,中国积雪地理分布、变化与气候关系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33>18A<1
2.《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专著出版本书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冰川研究的全面和系统总结,由施雅风院士主编,黄茂桓、姚檀栋、邓养鑫任副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发行.doi:CNKI:SUN:BCDT.0.2001-01-017黄茂桓CNKI冰川冻土施雅风 黄茂桓 姚檀栋.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10.施雅风,姚檀栋,黄茂桓. 中国冰川与环境-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hdf}7223622:<0jvs
3.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过去未来现在环境中国冰川本书内容包括冰川学概论,中国冰川分布特征,冰川物理,冰川能量平衡与物质平衡波动,冰雪化学及其环境指示意义,中国积雪地理分布,变化与气候关系,冰雪融水与径流,冰川积雪灾害与防治对策,冰芯记录与气候环境变化,第四纪冰川,冰期间冰期旋回与环境变化,冰雪水资源及灾害的未来趋势等.科学出版社jvzq<8444442;@34244448trce5cqxp192872HlnqdgmUnftej]b{Fykvnk
4.“窗含西岭千秋雪”,当“千秋雪”消融,意味着什么?“治标”方面,要构建冰川环境立体观测网络,开展冰川变化机理和影响机制研究,识别冰川消融的影响和风险,拓展公众参与冰川保护的形式和渠道,局部性采取“盖被子”、人工增雪等保护措施,积极防范冰川灾害及其衍生风险。 “治本”方面,要坚定不移走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之路,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经济,稳妥有序推进碳减排与固碳,加jvzq<84tgu4dgwjyu0ipo7hp1j;0vxtnu1tfy|3jvor@cri?346849<
5.保护冰川,刻不容缓”西北研究院唐古拉山冰冻圈与环境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副研究员何晓波长期驻守在长江源头监测冰川变化,他调出一张遥测对比图向记者展示,“以冬克玛底冰川为例,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条冰川分成了大、小冬克玛底两条冰川,仅2024年,大冬克玛底冰川末端就退缩了15.8米。根据现有观测数据推测,未来其消融趋势将持续,冰 jvzquC41egtfy|3eqo4dp8sgyu4ivvqAckj>3<<676<
6.保护冰川,刻不容缓”西北研究院唐古拉山冰冻圈与环境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副研究员何晓波长期驻守在长江源头监测冰川变化,他调出一张遥测对比图向记者展示,“以冬克玛底冰川为例,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条冰川分成了大、小冬克玛底两条冰川,仅2024年,大冬克玛底冰川末端就退缩了15.8米。根据现有观测数据推测,未来其消融jvzquC41yy}/ensgyu4dqv3ep1tfy|3jvor@cri?35=57=;
7.不再稳固:消融的冰川和不确定的未来冰川也在水循环之中。消融的冰川如何影响水循环的机制?气候变化背景之下,特别是虑及冰川消融速度,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水循环的具体环节有何变化?人类活动又如何对水循环的各环节,特别是对冰川变化,加以响应与施加影响?这些问题过去仅是科学家所面对的,现在铺陈于每个人面前,关乎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 jvzquC41yy}/ensgyu4dqv3ep1tfy|3jvor@cri?32;5:>8
8.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作者:施雅风主编,科学出版社 出版,欢迎阅读《中国冰川与环境:现在、过去和未来》,读书网|dushu.comjvzquC41yy}/f~xjw0ipo8gqqm522984597
9.首个世界冰川日:守护冰川,守护地球的未来!在3月21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显示,2020年前后中国最新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千米,冰川总条数约为6.9万条。与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2020年期间我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26% (每十年4.8%),约7000条小冰川完全消失。 jvzquC41egtfy|3eqo4dp8sgyu4ivvqAckj>3;58:;;
10.世界冰川日丨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发布:过去60年约7000条小冰川完全消失世界冰川日丨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发布:过去60年约7000条小冰川完全消失 2025-03-21 12:31 来源:澎湃新闻 ∙ 关键帧> 3月21日,是首个“世界冰川日”,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在海南陵水举办。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了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 澎湃新闻记者 曹俊杰 廖艳 编辑 林蓉 责任编辑:jvzquC41yy}/vqjrcrks0ls1pg}tFnycknegq{|ctfe42=:6447
11.首个世界冰川日:守护冰川,守护地球的未来!在3月21日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冰冻圈科学大会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次冰川编目数据集显示,2020年前后中国最新冰川面积约为4.6万平方千米,冰川总条数约为6.9万条。与第一次中国冰川编目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2020年期间我国冰川面积整体减少约26% (每十年4.8%),约7000条小冰川完全消失。与jvzquC41yy}/ensgyu4dqv3ep1tfy|3jvor@cri?3467:B:
12.保护冰川,刻不容缓”西北研究院唐古拉山冰冻圈与环境西藏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副研究员何晓波长期驻守在长江源头监测冰川变化,他调出一张遥测对比图向记者展示,“以冬克玛底冰川为例,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条冰川分成了大、小冬克玛底两条冰川,仅2024年,大冬克玛底冰川末端就退缩了15.8米。根据现有观测数据推测,未来其消融jvzq<84tgu4dgwjyu0ipo7hp1j;0vxtnu1tfy|3jvor@cri?35=57=;
13.地球三极,冰川正在我眼前消融从可可西里往南,是藏北高原,这里有全世界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原——普若岗日冰原。2024年9月7日,76岁的美国著名冰川学家汤普森和68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不顾高原反应,来到海拔5400米的普若岗日营地。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正在这里集聚,抢救性地钻取中低纬度最长的冰芯,以揭示过去的环境变化。 jvzquC41yy}/ensgyu4dqv3ep1tfy|3jvor@cri?35;95@:
14.科学与艺术相遇,让冰川之美延续,让地球更COOL!清华大学陈德亮院士以“让冰川之美得以延续”为题,引领观众走进冰川,感受冰川之美,聆听冰川的故事。陈德亮院士告诉观众,冰川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地球的记忆。现在,沉默的冰川正在悄然退却,失落的不只是冰,还有记忆、文化与未来。“只有不懈努力地探索与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她、爱护她,才能让冰川之美得以延续。”陈德亮jvzq<84tgu4dgwjyu0ipo7hp1j;0vxtnu1tfy|3jvor@cri?36?99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