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米级的雪山就有10座
过去我们欣赏这些雪山要走到雪山脚下
而最新规划的219国道康马至萨嘎段
尽可能地帖近喜马拉雅山
一路上皆可欣赏雪山群
可以看到9座8000米级雪山
是真正的世界级雪山观山大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219国道专辑”
01
调整之后的新219国道在西藏境内更靠南,也就更贴近喜马拉雅山脉
温钧浩,网名7556米,著名的追峰达人,在“成都遥望雪山群”中大家称他为“山王”。
去拜访他之前,颇有些狐疑,生活在成都的他对四川的雪山足够熟悉,对喜马拉雅山他还熟吗?况且四川的雪山相较于喜马拉雅山这个雪山王国可谓小巫与大巫,面对喜马拉雅山的冰峰雪岭,他还能“称王”吗?
在成都西村一个叫竹下的茶室,他给我看了一张他拍摄和标注喜马拉雅山群峰照片,一下子便把我震住了。
这张照片是他在新疆拉萨飞往阿里的航班上拍摄,而安排这一次行程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这张照片,像这样的“疯狂”之旅在他对雪山最狂热的时期是常态。
“就是成本太高了,幸好天气不错,否则机票钱可就白瞎了”他腼腆地笑了笑对说。
温钧浩还告诉我“这样的角度,只有在大飞机上才有可能获得。但在最新调整之后219国道康马至吉隆段,也能找到很好的拍摄点,虽然只能拍到某个雪山及附近的峰群,但也足够精彩”。
新219国道除了往南、北两端延伸之后,对老的线路也有所调整,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西藏境内从萨嘎开始不走拉孜而是向南经吉隆、岗嘎(老定日)、定日、定结、岗巴、康马,然后再往向东。
▲219国道路线图,红框为康马-吉隆段。@《中国国家地理》2021年10月刊
实际在线路调整之前,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一路向西,目标或为尼泊尔,或为阿里,或为更远的新疆。当行至曲水县的达嘎乡之后,有摄影经验的“老司机”往往会暂时离开主干道,向南进入另外一条路,经羊卓雍措、浪卡子、宁金岗桑至江孜,然后一个90度折转向南经康马县,再沿着嘎定线(康马县嘎拉乡至定日县)经岗巴县到定日县与国道318汇合或继续向西经吉隆至萨嘎与219国道汇合。
之所以大家舍近而求远,选择这条更绕更崎岖的线路,当然是因为风景。
这一路除了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等著名景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段再靠南,也就更加贴近喜马拉雅山脉北麓迤逦而行,对应从卓木拉日到希夏邦马一系列世界级的极高山雪山群,对于任何一个雪山控,都是不可错过的经典雪山、冰川之路。
我想“摄影爱好者”的自觉选择和新219国道的线路调整不谋而合,绝不仅仅是一种巧合,之间一定存在某些必然的关联。
▲海拔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大家通常把日喀则市亚东县至吉降县的区域称为珠峰地区。在这个长约400公里的范围内,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就有6座分布于此。摄影/杨建
02
喜马拉雅山脉,这里有地球海拔最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雪山群
众所周之,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最雄伟高大,也最年轻的褶皱山系,全长2400公里,宽200-300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山势高峻雄伟、冰峰林立,其中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余座,8000米以上高峰10座。
在喜马拉雅山2400公里的“交响乐”中,中段的珠穆朗玛峰地区无疑是最激荡人心的宏伟篇章。
我们通常将亚东以西,吉隆以东的区域称之为珠峰地区,在这个长约400公里范围内,汇聚了全球十四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就有6座,从东至西分别为干城章嘉、马卡鲁峰、洛子峰、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希夏邦马峰,如果再加上吉隆以西的马纳斯鲁峰、安纳普尔峰、道拉吉里峰,这一段8000米级高峰就有9座,喜马拉雅山脉的10座8000级高峰,除最西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之外,全在这里。在地球上还有那一个地方能有这样的殊荣?
巨大的海拔高度,南来的印度洋季风高都为冰川作用创造了条件。在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喜马拉雅山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多次发生规模巨大的冰川作用,迄今这里仍是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岳冰川作用中心。
据估算,珠峰地区有现代冰川600余条,冰川覆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而且以大型山谷冰川、冰斗山谷冰川为主,面积在2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山谷冰川就有15条之多。小规模的冰斗冰川及悬冰川更是数量众多,抬首可视。
在中低纬度各山区中,珠峰冰川具有中等规模,小于帕米尔、喀喇昆仑山、天山,大于祁连山、阿尔泰山、高加索山,和阿尔卑斯山相当。
雪山和冰川,无疑是这一路的永恒主题!
▲在吉隆镇拍摄的浪波岗日。摄影/陈志文
03
雪山与湖泊是青藏高原最完美的景观组合
从康马县沿年楚河支流江日曲,往南朝着喜马拉雅山北麓而行,河流两侧的阶地上青稞地如金色彩锦,层叠的色块铺满谷地。
过了嘎拉乡继续向南,帕里盆地出现在雪山之下,这是一个跨越喜马拉雅山南北分界线的裂谷盆地,多庆湖位于盆地的北部。
单之蔷先生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与羌塘高原南缘的地带称之为多湖地带,而且还因为多分布面积较大的湖,又被称为“大湖地带”。
▲多庆湖畔,卓木拉日峰下。摄影/周焰
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喜马拉雅山北麓之间也有一个“小湖地带”,以断陷盆地内的构造湖以及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为主。这一区域的湖泊面积虽不及大湖地带,但因为有雪山、冰川为邻,倒也多出了几份柔美意趣,湖光与雪山的组合,成为这一路最动人的风景。
多庆湖便是构造作用形成的湖泊。站在湖畔向南东望去,一排雪山拔地而立,这就是著名的卓木拉日峰及其卫峰。
▲站在湖畔向南东望去,一排雪山拔地而立,这就是著名的卓木拉日峰及其卫峰。摄影/老J不老
卓木拉日峰位于中国与不丹的边界,又名卓姆拉里,意为“干城章嘉的新娘”,是藏族民间传说的喜玛拉雅山七仙女之一,当地百姓称之为“圣女峰”。
海拔7326米的卓木拉日在8000米、7000米级高峰云集的喜马拉雅山在高度上毫不起眼,它能获此殊荣应当得益于它独特的造型以及与多庆湖“搭档”营造出的神圣气质。
▲多庆湖与卓木拉日。摄影/周焰
卓木拉日其实是由主峰及其他三座卫峰组成,海拔7326米的主峰位于最南侧,往东北还分布着卓木拉日2峰(6920米)、吉楚锥柯峰(6809米)和次仁岗(6532米)。卓木拉日群峰的西面是盆地、南面和北面几乎全为低于6000米的山脉,像是群山退去,刻意要突出卓木拉日的不凡气势。
▲多庆湖与卓木拉日。摄影/周焰
山峰的两侧分布着32条山谷冰川,冰川面积达62平方公里,中国境内就有15条冰川分布。山脉西麓的冰川前端普遍发育椭圆形的冰川湖,冰川融水通过冰川湖汇入盆地,最终在盆地的低洼处形成多庆湖和嘎拉湖。
▲夕照卓木拉山。摄影/周焰
多庆湖说它是湖,其实它有相当大的面积是沼泽湿地。沼泽和湿地围绕在湖的四周。毛茛、水蓼、高山嵩草、高原薹草、冰岛蓼、灯心草等组成的草甸被湖水随意地分割一道道,一弯弯地垄堤、浮岛。
多水草的湿地成为水鸟的天堂,成群的斑头雁、赤麻鸭等在这里起起落落。而雪山最好的搭档也是一弯湖水,湖的静谧与蔚蓝最能衬托雪山的雄阔气势。清晨或黄昏,卓木拉日雪峰和冰川倒影在没有草的湖面,阳光在雪峰上勾意游移,这是雪山的“高光时刻”,而多庆湖也因雪山的倒影而绰约多姿。
▲多庆湖盆地成为水鸟的天堂。摄影/周焰
04
寻找地球最壮丽雪山群的最佳观景点
在观山摄影圈将能观赏和拍摄某座雪山的点称为机位或点位,一个新的观山点位,往往是发现者立足“江湖”和“炫耀”的资本。
离开多庆湖,回到新219国道,继续往西行100余公里就到了岗巴县,这个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只有1.1万余人口的袖珍县是我国人口最少的5个县之一。岗巴,藏语为“雪山附近”之意,雪山指的就是位于尼泊尔和印度边境上的干城章嘉峰,这座海拔8586米的雪山是地球上仅次于珠峰和K2峰的第三高峰,也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第二高峰。
▲从岗巴县远眺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摄影/周焰
整个岗巴县城抬头即见干城章嘉主峰。天气晴好时,干城章嘉宽阔的山体总是横空出现在县城南侧,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横亘。以城市的路灯、建筑、车辆、行人为前景,以雪山为背景的照片也就成为这个高原小县名片式的风景。
尽管雪山抬头即望,但要拍到最美的干城章嘉,县城北东侧山坡上的岗巴古堡是最佳位置。岗巴古堡始建于13世纪的元朝,虽然700多年的的风雪已令城堡残破不堪,但险要的地势,高大的城墙、碉楼仍依稀可见昔日风骨。以残墙断壁为前景拍摄的干城章嘉峰有一种历史的苍桑感。
▲岗巴古堡。摄影/周焰
干城章嘉又名“金城章嘉”,藏语和锡金语中的意思是“雪中五宝”,指的是构成干城章嘉的5个峰顶,其中4个峰顶均在8400米以上。
岗巴县不仅是干城章嘉的最佳观景点,也是西望珠峰群峰的极佳位置。其实从岗巴县开始,沿嘎定线西行,便进入了“珠峰时刻”,一路都可以观赏到珠峰群峰的雄姿,如定结以西的协林藏布便可同时看到珠峰、洛子峰、章子峰等10余座8000米、7000米级高峰。
▲协林藏布遥望喜马拉雅群峰堡。摄影/老J不老
但若要评选新219国道上珠峰的最佳观景点,很多人还是会把票投给加乌拉山山口。加乌拉山口位于前往珠峰大本营的路上,距新219国道(与318国道重合)约20公里,是世界上少有的可同时观赏5座8000米级雪峰的观景平台,虽然距离珠峰尚有一定距离,但因为摆脱了加乌拉山的阻拦,垭口海拔达5200米,南望视野空阔,能见的雪山最多。
▲珠峰。摄影/杨建
这里正对珠峰,以珠峰为中心,两侧的群峰尽收眼底。北为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它们之间以锯齿状的刃脊相接,鞍部称北坳,是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必经之路。
南为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为世界第四高峰,两峰亦以锯齿状刃脊相连,鞍部称南坳,是南坡攀登珠峰的要道。由洛子峰向西,有五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7855米努子峰较为有名。洛子峰东面有一没有名称的卫峰高达8384米。
▲洛子峰。摄影/张梁(引自《中国国家地理》219国道专辑)
再向东,还有两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然后主山脊折向东南,出现世界第五高峰,海拔8485米的马卡鲁峰。以马卡鲁峰为中心,附近有10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比较有名的是其东北的珠穆隆索峰,海拔7804米。
珠峰以西,峰顶高度相对较低,除普莫里峰等几座7000米高峰而外,均在7000米以下。直到延至拔8201米卓奥友峰,高峰再次成群出现,卓奥友峰附近的7000米以上山峰6座。
▲加乌拉山口看马卡鲁峰。摄影/温钧浩
05
我们为什么要看雪山
从加乌拉山口重新返回新219国道,天色已晚。南侧的群峰暗淡在暮色,黝黑的雪峰的影子在青黛色的夜空下起伏,如远卧着的百万雄兵,这“雄兵”绰绰约约,仿佛随时可能突然醒来。
清晨5点,被同伴叫醒,穿上所有能穿上的衣服来到岗嘎镇西南角的观景平台。跨出车门,凛冽如冬的空气还是让人瑟瑟发抖。
天未亮,清晨仍在黑暗中。向南望去,我们前面隐约可见是一个谷地,谷地开阔,由北向南延伸,雪山在沟谷的尽头。谷地中的河流和湖沼在微弱的天光中反射出微弱的亮光,如打碎的镜子。
▲珠峰。摄影/杨建
过了一会儿,远处响起了人的低语和脚步的纷沓,那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他们的目的与我们一致,要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雪山的样子。
终于,雪峰背后的天空开始发亮,一缕阳光冲破了山谷的宁静,精确地打在卓奥友峰雄阔的峰顶,然后逐渐照亮两侧的山峰。珠峰在东侧,与卓奥友峰保持着的距离,标志性的金字塔峰顶也半隐在远端,这一刻它是低调的,这个观景点似乎专属于卓奥友峰,其它的雪山都得退避三舍。
▲岗嘎镇拍喜马拉雅群峰。摄影/李忠东
晨光移动,很短的时间已经将卓奥友峰及两侧的卫峰镀成金子般颜色。再过一会儿,完整的卓奥友群峰在青色的天幕下神采奕奕。当太阳由红而淡,四周的山影、河溪、草甸渐渐可辨,但卓奥友峰仍被太阳强调着,天地之间,巍峨的身姿时时提醒她才是这里的主人。
▲日照喜马拉雅群峰。摄影/李忠东
离开岗嘎,继续往西还有很多有趣的雪山观景点,如岗嘎镇至佩枯湖是希夏邦马峰的最佳观景区域,以佩枯湖为前景,可以拍到希夏邦峰及周围的11座7000米级、40余座6000米高峰。
▲希夏邦马峰。摄影/李忠东
如在佩枯湖西,沿着一条次级公路行10余公里便到了一个叫孔唐拉姆山垭口的地方,这里能拍到最标准的马纳斯鲁山峰。
而在仲巴县城东侧,则是安纳普尔峰的最佳观景点,往北行约70公里则是道拉吉里峰的最佳观景点。这些隐秘的雪山观景点大多是如温钧浩这样的“追峰人”一次一次“搜集”、“踏勘”发现的。
▲孔唐拉姆山垭口看马纳斯鲁峰。摄影/温钧浩
一路上我都在想,为什么很多人对雪山如此痴迷?它的魔力在哪里?
早在2003年,《中国国家地理》在做《四川专辑》时便提出“看山要看极高山”的观点,并推断中国即将进入“欣赏雪山冰川”的时代。
新219国道康马至萨嘎这一段,穿行在喜马拉雅山北麓,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数量最多、海拔最高、分布最密集的雪山群,和全球中低纬度最大的冰川区,是全球欣赏雪山和冰川的最佳公路,它正在迎来“欣赏雪山和冰川”的新时代。
▲希夏邦马峰的悬冰川。摄影/李忠东
青藏高原,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是地球演化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和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人类出现的第四纪恰好是喜马拉雅山脉快带隆升快的时期,虽然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却可以通过它形成的高大山体、如林雪峰去感受。
对于青藏高原,作家马丽华用三句话来评价:“全球的旅游者都可以来此一睹无限风光并进行一番终极体验;全球的登山健儿都可以在此一显人类的极限意志、勇气和体力;全球的科学家则纷至沓来,渴望在这最新成陆的地方探访到地球内部运动的奥秘,渴望从中寻找出古往今来人类生存环境变化的参照。”
▲青藏高原腹地雅江源头。摄影/李忠东
我想,很多人之所以忍受高寒、缺氧来到青藏高原,像苦行僧一样穿行在这片冰天雪山,除了马丽华说的三个原因之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们和古人相比已经有人绝对高度的概念。
我们寻找8000米级、7000米级雪山的观景点去看它、拍它、记录它,不仅是因为它雄阔壮美,更因为它无与伦比的高。
它在地球的高度排位让我们心生崇拜。
▲我们寻找8000米级、7000米级雪山的观景点去看它、拍它、记录它,不仅是因为它雄阔壮美,更因为它无与伦比的高。摄影/李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