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读图判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A.①③②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③①
【2】下面事例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
A.地球卫星照片B.登高望海上船帆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麦哲伦环球航行
【3】下列选项中,有关地球大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最大周长约为3万千米B.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C.地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D.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4】以下现象主要由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是
A.大陆漂移B.四季变化C.板块运动D.时间差异
【答案】
【1】B
【2】C
【3】A
【4】B
【解析】
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1】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一开始由于受活动区域所限,以为“天圆地方”,后来通过推测、麦哲伦环球航行和卫星照片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现在经过科学测量发现地球并非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B。
【2】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1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所以A叙述错误,BCD叙述正确。故选:A。
【4】极昼极夜、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四季的更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与地球的运动是海陆变迁。所以ACD错误,B正确。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所产生的自然现象,牢记即可。
【题目】下列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是:
A. 印度 B. 朝鲜 C. 塔吉克斯坦 D. 印度尼西亚
【题目】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粮食集中产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水稻 B. 冬小麦 C. 春小麦 D. 谷子
【题目】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 )
A. 大陆架 B. 大洋中脊
C. 海沟 D. 大陆坡
【题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下列哪个地区的天气状况( )
A. 青藏高原 B. 南部沿海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A. 冬至日 B. 夏至日 C. 春分日 D. 秋分日
【题目】下列哪些现象与地球公转有关( )
①四季的变化 ②太阳东升西落 ③昼夜更替 ④五带的划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B. 经度数越大,经线越短
C. 赤道不是纬度的起始线 D. 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
【题目】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及“我国探险队进行环球航行航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大洲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
(2)本次环球航行中没有经过的大洋是_____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_____。
(4)有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至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首先要横跨的是_____ 洋。
(5)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南美洲位于太平洋_____ (东岸或西岸)。
(6)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 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是_____ 洲。
(7)A 洲和 B 洲分界线是_____ 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是从印度洋进入大西洋的一条便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