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弘老师,长城和壁画也有关系吗?
是的哈哈,今天就带您看见一个不一样的长城。
那张明弘老师是如何理解长城文化的呢?
那“寻根长城”团队这些年做了什么呢?
自2014年起,我们一路行走、一路记录。不仅考察长城的物理现状,更深入挖掘其背后丰富而珍贵的文化脉络。
壁画在这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这些散落在边陲古堡中的壁画,堪称这条文化暗线的核心载体,其价值丝毫不逊于长城本体的砖石。
团队在壁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十一年来,我们发现了十五处濒危的长城沿线精彩壁画。截至目前,已直接或间接保护其中十四处,仍有一处亟需守护。
在“寻根长城”行动十一周年之际,
我们将陆续推出系列内容,
带您走进团队与这些【长城壁画】的
保护历程与当前状况,
见证另一种长城文明——
不在山巅,而在土墙之上;
不诉干戈,而绘众生心音。
寻根长城【壁画系列】
---甘肃肃南闪寺坝
文保碑记
2019年寻根长城团队拍摄
车辙在荒谷尽头隐入草丛,一片山野的寂静中,那座墩台蓦然浮现于视线尽头。它不像边关的哨兵,更像一位入定的老者,默然盘踞在谷口西侧的山梁上。这便是屈家口子墩——我们沿祁连山一路寻来,所遇最为古拙沉静的一座。它以杂石为骨,岁月为魂,残高两米,在低垂的天幕下勾勒出饱经风霜的轮廓。
与它相伴的,是身旁一字排开的十二座烟墩,如一群忠实的守卫,依旧在时光中履行着古老的誓言。此处再无人家,唯有群山环抱,静默如太古。它不仅是明代烽燧的遗存,更是通往屈家口幽深过往的苍劲坐标,为我们揭开了这段被草木与遗忘尘封的边塞叙事。
寻根长城团队2019年拍摄
前言-【寻根长城团队】与闪寺坝的故事
以下内容需上下滑动查看
01
一个关于屈家口子的执念之梦,将我们重新召回了祁连山下。尽管地图与村民都断言此地无路,我们仍沿着被雨水冲得模糊的车辙印记,在低云与蓝天之间小心前行,最终找到了这个仅有三户人家的隐秘山谷。在谷口,我们遇到了文保员马大叔。从他家门前,我们望见了山梁上的目标——屈家口墩。
登上西侧山脊,石砌的墩台和戍卒房址静默而立,而一旁十二座一字排开的烟墩,宛如沉睡的神兽,构成了令人震撼的边防序列。
罕见的十二烟燧连墩--寻根长城团队2019年拍摄
02
下山后,马大叔提及不远处还有一座由他们看守的石窟。这个意外之喜,让我们片刻不愿等待。在大娘的热情引路下,我们向西而行,穿过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进入一条深沟。对岸的半山腰上,闪寺坝石窟群赫然呈现。
03
四座石窟寂寥地镶嵌于岩壁之中。我们得以窥见其中三座:一座墙上有近年绘制的三世佛壁画;一座已半塌,却保存着明末清初的千佛壁画,笔法精湛,佛像庄严;另一座则透过铁窗,隐约可见一尊八米长的泥塑卧佛涅槃像。此地虽荒芜,但在百年前,想必是水木明瑟、绝尘清修的圣地。
04
当夕阳西下,我们带着满身的尘土与满心的感慨回到马大叔家。大娘为我们做了一碗热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面,这质朴的美味,为这一日的奇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程,因梦而起,穿越无路之径,得见烽燧、边墙与隐秘佛窟,仿佛是一场被历史本身指引的隔世之缘。河汉倒悬,烽燧遗落,而“寻根·长城”的意义,正是在这样的角落,被一次次重新发现与铭记。
张明弘老师和长城文保员合影留念
2019年寻根长城团队拍摄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0/000:00/00:11 切换到横屏模式 继续播放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00:11
00:11 倍速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0.75倍1.0倍1.5倍2.0倍 超清流畅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