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宜家家居于1943年在瑞典创立品牌,1958年起逐步拓展国际市场,秉持“低价、美观、实用”的产品定位,采取顾客自行提货、自行组装等销售方式,受到欧美市场的欢迎,逐步成为全球家具巨头。1998年,在上海市中心设立第一家体验店,但销售量不大,市场开拓存在一定障碍。据此完成1~3题。
1.宜家早期拓展美国市场并不顺利,例如衣橱抽屉浅,摆不下厚重衣物。导致这种设计差异的因素是
A.文化历史 B.气候特征 C.消费喜好 D.经济差异
2.1998年,上海成为宜家家居进驻中国市场的首站,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推测宜家家居拓展中国市场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A.设计风格与国情不符
B.产品价格定位低
C.不符合大众消费习惯
D.品牌知名度较低
【宜家家居知多少】
1. 宜家初期的设计,如衣橱抽屉浅,摆不下厚重衣物等特点,不适合冬季较漫长地区,而美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时间较长,人们冬季的厚重衣物较多,因此并不适合美国市场,所以宜家早期拓展美国市场并不顺利,导致这种设计差异的因素是气候特征,故B对。
2. 1998年之前,宜家家居已经成为全球家具巨头,而上海能成为宜家家居进驻中国市场的首站,主要是看重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发展速度快,经济水平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强,消费市场广阔,故C对。
3. 宜家家居于1943年在瑞典创立品牌,1958年起逐步拓展国际市场,秉持“低价、美观、实用”的产品定位,因此设计风格、产品价格、品牌都是开拓中国市场的优势条件,但是宜家家居采取顾客自行提货、自行组装等销售方式,这种销售方式不符合我国大众喜欢送货上门、成品家居的消费习惯,因此成为拓展中国市场面临的主要障碍,故C对。
图1
4.小明能够在同一地点同一方位再次拍摄到相同照片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 6月22日 B. 7月12日
C.9月3日 D.10月13日
5.小亮所在的城市可能是
A.伦敦(51.5°N,0°)
B.巴塞罗那(41°N,2°E)
C.东京(41°N,139°E)
D.纽约(41°N, 74°W)
【朋友圈里有知识】
4.B 本题考查了地球的公转与太阳视运动相关知识。6.2早晨看到“太阳灯”现象,再次看到相同的景象,地球需公转到与6.2位置相对于夏至日6.22位置对称的位置,即7.12左右。
5.B 本题考查的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和时差的计算。首先明确手机时间为北京时间,北京地理位置约(120°E,40°N),北京所在同纬度地区日出地方时约5:00。B项巴塞罗那(41°N,2°E)与之接近。当小亮5:05发朋友圈时,小亮所在地在北京时间12:56才日出,判断小亮所在地日出时间晚,应位于北京120°E以西,排除C;小亮与小明所在地相差大约8个时区,为中时区地区,排除D;6月2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故伦敦日出地方时远早于5:00,北京时间早于13:00,即小明发朋友圈时早已日出,A错。
丹霞地貌发育于近水平层状紫红色砂岩、砾岩中,岩层沿垂直断裂发生风化、侵蚀等多种地质作用,形成赤壁陡崖、山峰、峡谷、洞穴等地貌。位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南缘山地中的额日布盖峡谷(图2),属于发育在干旱内陆高原区的典型沟谷式丹霞地貌。据此完成6~7题。
图2
6.丹霞地貌中赤壁陡崖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7.与我国东南地区大部分丹霞地貌相比,额日布盖峡谷丹霞地貌的独特之处是
A.水平层理更加显著
B.岩性脆弱更易崩塌
C.崖体高大,坡度大
D.崖壁多凹槽、孔洞
【丹霞地貌析过程】
6.该题考察的是丹霞地貌的成因,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一般认为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形成)构成的,红色砂岩是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固结成岩.形成了砂岩后,经地壳上升,出露地表,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丹霞地貌.所以图中的景观形成的过程是流水沉积成岩---地壳上升---流水侵蚀,故C.流水堆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正确;
7.与我国东南地区大部分丹霞地貌相比,额日布盖峡谷丹霞地貌的独特之处该题考察的是对比分析我国东南地区和额日布盖峡谷地质作用的差异,两者红色砂砾岩都是在河流或湖泊环境中沉积形成,水平层理、岩性相似故A. B,C.崖体高大,坡度大,取决于流水堆积和流水侵蚀,南方流水堆积和侵蚀作用应该更强,故错误,额日布盖峡谷丹霞地貌形成后又接受风力侵蚀作用故D.崖壁多凹槽、孔洞正确。
休斯敦是典型的因油气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自1901年发现大规模油气资源以来,油气产业一直是休斯敦的主要支柱产业。休斯顿陆上交通便利,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图3)。20世纪80年代中期,休斯敦石化产业开始转型发展,多采取与所在国合作的形式向海外转移。据此完成8~9题。
图3
8.推测休斯敦石化工业多布局在
A.公路沿线和机场附近
B.河流沿线及交汇处
C.铁路沿线和火车站附近
D.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线
9.休斯敦石化工业向外转移的主要目的,除利用所在国廉价资源外,还包括
A.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
B.寻求替代油气的新兴产业
C.提供资金技术而获取利润
D.提升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
【石化工业布局有讲究】
8.D 休斯顿发展一度依赖石油、石化工业。石化工业运输量大,利用水运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运输成本。结合“后来又开凿了与墨西哥湾之间的深水运河,并修建了人工港”,也能看出,休斯顿港口航运条件优越,满足石化工业布局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所以D项正确。
9.C 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主要有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所以C项“提供资金技术而获取利润”正确;“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岗位”是产业转移给转入区带去的有利影响,不是企业的目的,A错;“寻求替代油气的新兴产业”可能是企业未来发展规划的方向之一,但不是对外产业转移的目的,B错;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本身具有技术优势,对外产业转移不会“提升油气开采与加工水平”,这一提升是针对转入区的,D错。
城市群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承载地。2000—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流入人口的分布在城市群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图4示意2000—2010年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的等级差异及其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0~11题。
图 4
10.据图推断2000—2010年
A.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出现明显扩散
B.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流入人口总量增加
C.珠三角城市群各级城市流入人口总量稳定
D.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向中心城市显著集聚
11.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例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大都市辐射 ②政府政策
③产业基础 ④社会福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人口流动有规律】
10.B据图2000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比例中心城市占比接近60%,一般城市和外围县市占比40%,2010年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比例中心城市占比则上升到75%,一般城市和外围县市占比降到25%,由此推断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出现明显集聚,故A选项错误;2000年和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比例中心城市占比分别为40%,但是根据材料“2000-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可知,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流入人口总量增加,故B选项正确;根据材料“2000-2010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流入人口规模快速增长”,而珠江三城市群各级城市人口2010年相比于2000年比重几乎没变,由此可知珠江三城市群各级城市人口总量增加,故C项错误;据图,长三角城市群2000年中心城市流入人口占比40%、一般城市占比25%、外围县市占比25%,而2010年长三角城市群2000年中心城市流入人口占比少于40%,且一般城市和外围城市占比分别略有上升,很显然,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出现明显分散,故D项错误。
11.B 本题借助中国三大城市群为载体考查影响大城市辐射功能与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三大城市群的特征可知①大都市辐射和③产业基础是正确的;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上海的辐射带动强,且外围县市的产业基础好,便于承接上海大都市的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所以与其他两个城市群相比,流入长三角城市群外围县市人口比例较大,故选正确答案选B。三大城市群外围城市③政府政策和④社会福利差异不大。
锋前增温是指冷空气来临之前,气温反常变暖的现象,有时让人产生季节转换的错觉。表1是某城市某年春节期间天气资料。据此完成12~13题。
表1
农历
年三十
年初一
年初二
年初三
天气
多云
早晚有轻雾
阴天
有分散小雨
阴天
有小到中雨
多云
风向
偏南风
偏东风
偏北风
偏北风
风速
2到3级
2到3级
2到3级
阵风4级
2到3级
阵风4级
最高气温
28℃
23℃
18℃
16℃
12.该城市“年三十”出现28℃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①云层较厚,保温作用强
②锋面到来前,暖气团受挤压而聚集
③吹偏南风,带来暖空气
④锋面到来前,冷气团受挤压而后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年三十”到“年初三”,该城市
A.能见度逐渐降低
B.气压逐渐降低
C.空气湿度持续降低
D.日均温持续降低
【冷锋过境有异常】
12.C 受即将到来的冷气团影响,暖气团受挤压而聚集,热量增多,导致气温高,②正确;由表格可知,年三十吹偏南风,偏南风来自较低纬度,较温暖,③正确;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不会导致白天最高温更高,①错误;冷气团位于锋面后,④错误。故选C。
13.D 由材料可知,“年三十”到“年初三”,天气从多云变为阴雨,再到多云,能见度先降低再升高,空气湿度先增加后降低,AC错误;受冷空气影响,最高温度持续降低,可推测日均温持续降低,气压升高,B错误、D正确。故选D。
在干旱区“荒漠植被—水”系统中,受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荒漠植被在生长季不同时期选择吸收地下不同部位的水分,以满足其生长需要。我国某内流湖流域(44°02′N~45°23′N,79°53′E~83°53′E)湖岸、河岸附近4种生境(河岸、沙丘、荒漠、盐沼)对应发育四种荒漠植被,图5示意其在生长季(春季至秋季)水分利用的来源及比例。据此完成14~15题。
图5
14.推测浅层土壤水被荒漠植被吸收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5.属于盐沼生境的植被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植被吸水有秘诀】
14.A根据材料可知,荒漠植被在生长季节不同时期选择吸收地下不同部位的水分。春季由于积雪覆盖及融化,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荒漠植被会优先利用浅层土壤水,故答案选A。
15.A 据图可知,甲根系分布较浅,吸收的浅层土壤水最多,故该地表层土壤水分丰富,该地应为盐沼,A正确。乙根系较深,春季优先利用表层土壤水,夏秋季可以利用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丙是深根系植被,拥有庞大的根系,可深达地下水层;推测乙、丙的生境为荒漠和沙丘。丁靠近河水,生境为河岸,因为河水的季节性变化较大,其主要通过深根利用地下水和中深层土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