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丹霞地貌”与“雅丹地貌”
很多同学是不是还搞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今天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地貌
01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不仅仅有风化作用,还包括流水作用(侵蚀、溶蚀),谷地两侧的红层基部常因差异侵蚀或风化凹进,使上部岩层失稳沿节理发生重力崩塌,形成丹霞地貌最为经典的丹崖赤壁。
重力崩塌形成陡崖示意
即先是沉积形成红色的砂岩或砾岩,后来随着地壳的抬升,岩层断裂经流水、风、生物等的侵蚀崩塌后就形成了丹霞地貌。
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的完整演化阶段
中国东南丹霞地貌演化阶段示意
中国的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具体分布如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西北地区还广布着另外一种红层地貌红层丘陵,其地势起伏和缓,无陡崖绝壁色泽明艳,较之丹霞更为多彩亦称为“彩色丘陵”。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七彩丹霞”就是典型案例。
遗憾的是,它常常被误认为丹霞,但其外形、岩性组成、形成原因皆区别于丹霞地貌。
02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形成条件:
(1)岩性条件:
岩性条件是雅丹形成发育的基础。因对雅丹的定义不一致,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2)环境条件:
现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
图为岩石物理风化过程示意,包括两种最常见的方式:温差风化与冻融风化
(3)动力条件:
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现主要集中于外营力条件的研究,包括风力和水力等方面。
图为雅丹地貌形成示意
03
两者的区别
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其实是不同的
雅丹地貌是干燥环境条件下湖积或平原干燥龟裂,定向风沿着龟裂面不断吹蚀裂隙扩大形成沟槽。
西北雅丹
峰林峰丛孤峰城堡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广西八角寨国家地质公园
而丹霞地貌则大多在湿热环境下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
04
试题链接
1.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在300~400米之间,常常变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孤岛状”山地顶部植被类型从山顶中心向外发生变化。特殊的丹霞地貌,孕育了与众不同的岩生植被群落,形成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下图为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孤岛”状山块顶部植被的分布特征是( )
A. 点状分布
B. 碎片状分布
C. 环状分布
D. 线状分布
(2)图中缓坡沟谷发育沟谷雨林或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的原因是( )
①土层相对较厚,保水性相对较差②山块围合,温度相对较高,热量条件好③通风良好,阳光充足,蒸发量大④地势较低,土壤较厚,保水性相对较好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影响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和地貌 B. 土壤和地貌
C. 植被和土壤 D. 植被和水文
【答案】
1. C 2. B 3. A
【解析】
(1)读图,山块顶部中心为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外围为常绿硬叶矮林和常绿硬叶灌丛等,植被呈环状分布,C正确,ABD错,故选C。
(2)缓坡沟谷发育沟谷雨林或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意味着缓坡沟谷区水热条件好。缓坡沟谷区地势较低,土壤较厚,土壤的保水性相对较好,水分充足。同时,缓坡沟谷区由于山块围合,热量不易散失,温度相对较高,热量条件好。水热组合条件好,适合雨林、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的生长,②④正确,①错;缓坡沟谷区通风条件一般,且受周围山块的影响,光照条件较差,③错。故选B。
(3)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所处纬度相对较低,热量丰富,适合多种物种的生长;读图,由于地貌的影响,山体顶部分布有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硬叶矮林和常绿硬叶灌丛等,山块悬崖洞穴分布有洞穴植被,悬崖分布有悬崖植被,缓坡沟谷区发育沟谷雨林或南亚热带沟谷季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A正确;土壤和水文影响了植被的分布,但是由于地貌导致区域局部的水分和土壤有所差异,进而导致植被差异,所以土壤和水文相比于地貌而言,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植被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表现要素,不是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2.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地貌。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处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前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③④①② D. ③①④②
(2)图中④时期我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为( )
A. 地壳下沉,气候干燥
B. 地壳抬升,气候干燥
C. 地壳下沉,气候湿润
D. 地壳抬升,气候湿润
(3)目前,乌素特地质公园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B. 雨水和冰川融水
C. 季节性融雪和地下水
D. 雨水和季节性融雪
【答案】
1. D 2. B 3. A
【解析】
(1)最先形成为河湖相沉积地貌即③;地壳褶皱隆起抬升,湖盆被分割为若干个小湖沼即①;进一步地壳隆起抬升,干旱环境风力侵蚀加剧,形成山丘即④;由于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柴达木盆地,后期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形成湖泊即②。故选D。
(2)根据上题描述的过程可知,④时期地壳隆起抬升,故AC错。地壳抬升后,湿润水汽受到阻隔,无法深入,使得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加剧,故B对,D错。故选B。
(3)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季节性积雪量少,故BCD错。海拔高,冰川广布,高山冰川对地下水补给稳定,所以主要为冰川融水和地下水补给湖泊。故选A。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丹霞地貌,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雅丹地貌是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主要在定向风吹蚀作用下,形成彼此相间排列的垄岗、堡丘、土柱(墩)、凹地等景观组合。
材料二 下左图为“我国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下右图为“我国著名的丹霞、雅丹地貌分布图”。
(1)简述我国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2)描述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3)左图中的雅丹地貌,垄槽相间、平行排列且高程相近,分析该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答案】
(1)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分布集中,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分布分散;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
(2)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3)湖底坡度小;定向风吹蚀;湖底干裂隙扩大;走向与风向一致。
【解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考查地表形态形成的过程分析。
(1)从图上可知,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分布于干旱气候区;主要受风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相对分散;气候湿润,主要受流水侵蚀形成。
(2)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砂岩(砾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形成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故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3)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其形成原理: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湖底平坦开阔,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的泥土被侵蚀,由于风向与裂隙方向一致,加强了风力的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垄槽相间、平行排列且高程相近的雅丹地貌。
END
戳下方视频听平哥讲等压线与天气系统
【学员答疑】
【课后服务】
每位报名学员配合专门的学管团队微信群,“学管老师+答疑老师+家长+学员”四人单独建群,时时互动,关注学员的学习情况,为学员建立独立的学习档案,服务内容如下:
①贴心学管督学
每位学员单独建群,实时跟进学员学习情况
②赠北师大地理系学长学姐一对一建群答疑服务
具体详情咨询学科助理老师
③配套教材精讲精炼
所有课程均配套纸质教材,课后落实复习无忧
④每期课程测试
每一期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会针对课程内容出一套试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赠送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