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梵净山风姿绰约再出发……

2020年末,“天空之城”梵净山换上一席白袍,白雪雾凇覆盖梵天净土,昭示季节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

“这座十四亿年前从海洋托起,2018年才走进世界遗产地名录的贵州灵山,从生态到人文、从春天到冬天,地上珍稀动植物、天空的云展云舒日出日落及穿梭于这里的善男信女芸芸众生皆为美景。”固定在东经108°45 ′ 55″、北纬27° 49 ′50 ″的梵净山,景区工作人员、摄影爱好者何朝清拍摄的十年梵净山之雪再次惊艳众人。

生于斯、长于斯,如何朝清一般,铜仁人着实热爱并崇敬着这片净土,并付诸行动。

12月24日,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报告发布显示,2019年梵净山区域生态养生产业维持上扬态势,持续向好发展。2019年总指数为369.97点,较2018年增长11.09%,年平均增长率达17.77%。

2016年以来,梵净山生态资源禀赋持续处于高位运行,梵净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源、生物、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已逐步转变为梵净山的生态产业优势。2019年,生态资源禀赋分指数为216.69点,同比增长0.81%,保持稳步上升。

申遗前后,梵净山的生态资源优势在保护开发与环境治理之下,始终得以极大限度地发挥,生态安全屏障步步夯实。

回望申遗之路

2013年,铜仁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将梵净山申遗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正式委托曾为贵州赤水、荔波、施秉以丹霞地貌和以喀斯特地貌成功申遗的文本编制团队贵师大熊康宁教授团队编制《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和《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

2015年,“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研讨会”在梵净山召开。签署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共识的会议纪要。同年,铜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梵净山“申遗”工作,审定了《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方案》。

2016年,国家住建部相关领导专程来铜就梵净山申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积极支持梵净山申遗,梵净山正式列入国家住建部申遗首推项目。

2017年,国务院批复住建部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就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作为2018年国家项目的请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贵州梵净山”作为2018年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

2018年5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向世界遗产中心递送评估意见和建议。同年7月2日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梵净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年申遗之路,梵净山乘风破浪走向全球,这座武陵山脉的最高主峰,以及栖息于此的“国宝”级珍稀动植物以黔金丝猴和珙桐、梵净山冷杉等大量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成为全人类共同呵护的瑰宝。

梵净山申遗是铜仁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铜仁市实施“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的重要支撑。

回望申遗之路,铜仁市委、市政府坚定信心和决心,明确对申遗工作各项手续做到特事特办、凡事简办、难事易办,为申遗服务,为申遗让路,为申遗配套,全力推进梵净山申遗各项工作;先后实施了“六绿”工程、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修复、环线边坡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梵净山生态环境得到极大保护。

铜仁市申遗办10余名工作人员奋战在申遗第一线,1800多个日夜风雨兼程,全程深入参与申遗相关资料整理、数次进入原始林区,为申遗奔忙。2014年申遗工作开展以来,申遗办用坏了3辆车,车辆累计行程达10万多公里,往返江口、印江、松桃三地,平均每天行程100余公里。

铜仁市以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熊康宁教授、院长为首的专家团队开展梵净山申遗科技支撑工作,并积极邀请相关国内外权威专家团队开展了上百次野外科考;先后委托IUCN核心专家帮助开展国际对比分析研究和修改完善申遗文本;数次登门拜会遗产专家寻求把关。自2013年梵净山启动遗产申报以来,贵师大专家组年均派出专家学者实地考察百余人次,为编制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编制,为梵净山申遗作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技术人员、市县乡干部、工人、景区工作人员等,不论申遗前后,铜仁市人民始终坚守初心,守护着这座历经14亿年的沧海桑田、地球同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绿洲。

保护这片人间净土

“梵净山是人类的宝贵遗产,植被丰富,有“生态王国”美誉,梵净山的开发一定会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在铜仁市梵净山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鲁文俊看来,只有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才能让梵净山生态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桃源铜仁的生态之源,人类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梵净山是铜仁的机遇与荣誉。这些年,铜仁全力做好梵净山遗产管理工作,让梵天净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2018年9月,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批准《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铜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与此同时,为保护好梵净山自然资源,铜仁市制定了《铜仁市梵净山管理条例》,实施了《梵净山社区共管共建实施方案》。建立了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和资源管理联动机制,形成了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协作联动执法和联合管理各类自然资源的工作格局;成立了梵净山保护管理队伍,专门进行梵净山森林资源的巡护、管理工作,目前,保护区已建立了100余人的管护队伍,重点打造森林保安队伍,进行梵净山日常巡护、森林防火、监测等工作。

梵净山之外,铜仁致力于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打造“一带双核”精品旅游线路;不断改善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并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培育生态产业,发展食用菌、中华蜜蜂、冷水鱼养殖等产业,切实与当地群众分享生态红利;积极兑现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020年,兑现国家公益林面积16.4万亩的资金242.3万元。

梵净山之内,铜仁实行门票限售、引入“全网实名制分时段票务系统”“双重安检系统”和“人脸识别系统”。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游客最大承载量、瞬时承载量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进行智能评估,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遗产地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建立植物监测固定样地30个,安置动物监测红外相机110台。为科学管理梵净山生态提供依据,以一个个举措践行着对梵净山的保护。

持续释放生态红利

去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将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215021”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

天上有颗“梵净山星”,地上有座梵净山,以梵净山为机遇而生的绿色名片正如繁星般闪耀黔东大地。

近年来,铜仁市不断将梵净山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梵净山生态保护工作稳步推进,绿色内生动力不断激发。

梵净山下,高山出好茶、名山孕佳茗。10.29万亩高品质抹茶原料基地汇集于“中国抹茶之都”铜仁,在江口,一场抹茶文化节让一叶碧绿享誉天下,冬日泛出春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铜仁集中打造“梵净山茶”公共品牌,茶区生态完好,茶园管理绿色防控率达到90%以上。“梵净山茶”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评为“十大绿茶公共品牌”,梵净山茶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类茶叶评比活动中获奖160多项。2020年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梵净山茶”品牌排全国第29位,品牌价值26.2亿元。

10月30日至31日,以“多彩贵州水·同仁话未来”为主题的2020第三届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在梵净山下成功举办。作为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永久性举办地的铜仁,产业发展步履夯实、欣欣向荣。铜仁市已建成10万吨产能的瓶装天然饮用水生产线13条,产能约达310万吨,铜仁市包装饮用水企业已达180余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包装饮用水企业总数的31.8%。今年1月至9月,铜仁市规模以上天然饮用水企业工业产值约7.57亿元,同比增长约24%,预计今年底将实现工业产值9亿元。梵净山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已成为全国天然饮用水行业的重大盛会。

11月21日,2020年环梵净山公路自行车赛(中国书法之乡·印江站)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鸣笛开赛,来自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支车队1000余名自行车运动员共赴“环梵赛”十年之约。在过去的十年中,“环梵赛”不仅成长为国内知名的自行车赛事品牌,通过赛事,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铜仁的厚重底蕴、欣赏到梵净山的秀美风光。以体育为媒介,以赛事为纽带,成为展示贵州秀丽风光,释放“梵天净土·桃源铜仁”魅力的重要窗口。

拥人间净土梵净山,览“天空之城”雾绕仙境,生于此的铜仁人,见证着梵净山走向世界,也将一如既往保护这片珍贵之地,绽放绿色的芬芳。(作者:刘怡珉)

编辑: 王萍 责编: 谭光芬 编审: 韦英

扫描二维码,下载动静新闻

贵阳公安网监备案 GYBA-第2919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2410521

THE END
0.然趣的美篇《丹霞山阳元石、阴元石奇观》中国境内已发现的丹霞地貌约有780多处,分布广泛。共有9个省的十几家风景名胜区提出加入丹霞地貌捆绑申遗行列,最终入选的6个提名地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的最佳代表。世界丹霞地貌学科奠基人、中山大学黄进教授,经在江西实地考察,确认东华理工大学郭福生教授团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新发现69处丹霞地貌,“江西发现的丹霞jvzquC41yy}/onnrkct/ew45zwmp8:k
1.综合新闻中心在沪全国青联委员学联代表赴京参会 (2010年8月23日 15:19) 为1.7万名残疾人提供居家养护服务 (2010年8月23日 15:19) 做好五方面工作 搞好灾后重建 (2010年8月23日 15:19) 《舞动美国》走进智障学校 (2010年8月23日 15:19) 贵州来沪举行丹霞地貌影展暨旅游推介 (2010年8月23日 15:19) 专家jvzquC41pg}t0|npc0ipo7hp146226=/455jpmjz0unuou
2.【追云记】“半个地球”被“浓缩”到了这里——中国唯一满足四条为了“三江并流”申遗成功,“三江并流”申遗中国代表团成员、地质专家梁永宁教授和他的同伴们花了长达10年的努力。 “2003年7月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由吉姆·桑塞尔代表向遗产委员会各国进行陈述,当时,我们都悬着心,在那里等着。最后,得到了遗产委员会各国代表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可惜咱们去到大会现场的jvzquC41yy}/{wyx0et0pn|u146359;35177:?;4;4=56>87234ivvq
3.再次申遗黄果树胜算几何目前,中国拥有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在世界排名第三。对于已申遗成功的国内景区而言,申遗成功几乎与门票涨价,客流迅增画上等号。申遗成功前的1996年,平遥古城门票收入为82万元,第二年暴涨至800万元,2004年,门票收入已经高达4760元。去年,以丹霞地貌特征与其他5个景区“捆绑”申遗成功的广东韶关丹霞山,在申遗成功后的第一jvzquC41yy}/jpxep0ipo8}y|z5ksmy142823;5814633:728a:57;680unuou
4.是三则题目答案解析,是三则题目答案解析1材料一 2010年中国丹霞地貌申遗总耗资超过10亿元,牵头的湖南省新宁县,为这次申遗花了4亿多元,而其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2亿。本次申遗中,同样具有丹霞地貌的甘肃省张掖市因资金不足退出了申请。 材料二 云南丽江古城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对当地GDP的贡献率常年保持在百分之五十。 材料三 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自从申遗成功后jvzquC41yy}/3;ykmw4dqv4pgyzjm~4uq/+F8.>:'CL&G=*D:'>:'N:'::+:;7mvon
5.揭秘申遗那点事儿云冈石窟 中国高句丽王城… 澳门历史城区 安阳殷墟 福建土楼 开平雕楼及民居 天地之中 元上都遗址 红河哈尼梯田 世界自然遗产(10项) 九寨沟 黄龙 武陵源 三江并流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三清山 丹霞地貌 澄江化石地 新疆天山 中国丹霞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 jvzquC41yy}/wwjueq3ik|y0qtm0kwigz0virHw?ctzjeuj1kplp(ri?966
6.探讨历史文化价值研究路径,共推武胜山城申遗在申遗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几个例子。内蒙古元上都发掘整理和研究等基础工作扎实,最后申遗成功;而元中都现在只是列入申遗预备名单。又如2010年丹霞地貌联合申遗成功,而首屈一指的甘肃张掖七彩丹霞却错过机会。武胜要加强与合川钓鱼城等地的协调工作,推进联合申遗,并做好长期准备。 jvzquC41yy}/j~grf0ipo8mwdrj0t|x1vq{ukjt1kpjfz7mvonEdqwygpvOe?;=:45649?6744?:4?6
7.西北文化旅——河西走廊四镇(含七彩丹霞),旅游攻略2007年初,建设部给张掖市发函,将张掖丹霞地貌列入申遗行列,甘肃省政府也同意张掖丹霞地貌申遗。但就在申遗项目启动之时,张掖市认为张掖丹霞地貌申遗条件还不成熟,决定退出“中国丹霞”申遗行列。原因却因为财力,基础建设较差,留下了遗憾。 五.1、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全世界的丹霞地貌,是以中国广东的丹霞山为代表的jvzquC41o0sbhnsiyq4dp8n145:54;<:0jznn
8.湖南贫困县花费4.5亿申遗后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新闻台崀山申遗只用了四年时间,在中国申请世界遗产的历史上,用时是最短的。 2006年,在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理事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提出全国丹霞地貌捆绑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当时得到广东、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六省十大景区的认同。 jvzq<84pgyy/ewyx0et0eqnpc181396439522:>630yivvq
9.丹霞申遗之疑:京杭大运河申遗启示(原创)痴山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等六个丹霞地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申遗十几亿元人民币的巨额投入,一时成为关注焦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对运河文化思考思虑和盼京杭大运河申遗早日成功之热切。论丹霞申遗得失,述京杭大运河申遗寸见。 丹霞地貌申遗,包含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等六个丹霞地貌区域;而jvzquC41dnuh0|npc0io1muqqn5cnxl1u1hmqpd6f:k4e962326lx@w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