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分布:广东省韶关市、浙江省江山县、江西省鹰潭贵溪市、福建省泰宁县、湖南省新宁县、贵州省赤水市
列入标准:(vii)-(x)遴选标准
中国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第四十项世界遗产,符合(vii)-(x)遴选标准,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福建泰宁、湖南崀山、贵州赤水六处系列提名地组成。
中国丹霞是一个由陡峭的悬崖、红色的山块、密集深切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及碧绿的河溪构成的景观系统,是中国和世界上丹霞景观的例证。申报世界遗产成功,不但表明中国丹霞六个提名地的遗产价值的独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同时为中国赢得了又一个国际品牌。
相关主题的邮票有: 2004-8-丹霞山,2013-16-龙虎山,2007-24《金湖》
2004-8-丹霞山-僧帽峰
2004-8-丹霞山-4-2-翔龙湖
2004-8-丹霞山-4-3-茶壶峰
2004-8-丹霞山-4-4-锦江
2013-16-龙虎山-3-1-丹山碧水,【丹山碧水】画面描绘了象鼻山及周边的景色。表现了龙虎山丹山碧水的景观特征。象鼻山位于泸溪河东侧,高约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凌空垂下,整个山体就像一只巨型石象在汲水,惟妙惟肖、灵性暗蕴,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神象”。周边包括仙丹盒峰、龙胆赤壁、观象台、正一仙峰、百岁洞府、金龙汲水、倒挂藤萝、虚靖堂、畲寨、斧劈神山、面具岩、雄狮回头、金龟翘首等众多景点。景区内峰崖崔嵬,红流奔腾,赤壁四立,绿树上覆,腾萝倒挂,瀑布斜飞,极具奇、险、秀、美、幽之景观特点和千姿百态的造型特征,是难得的一处丹霞地貌的景观集锦和科考、休闲之地。
2013-16-龙虎山-3-2-龙盘虎踞,【龙盘虎踞】画面描绘了天门山及金枪峰的景色。表现了龙虎山龙盘虎踞的景观特征。天门山位于上清镇南面5公里,最高峰海拔1300米。整个景区山坡陡险,谷地幽深,怪石遍布,森林茂密,巍峨壮观。山势优美,构成惟妙惟肖的自然景观,瀑布成群,气势宏伟,有棋盘石、龙门石、龙井、桂花坪、姐妹瀑、青云瀑、浪荡矶、天狗望月、鲤鱼伸肩、乌龟石、一线天、仙人洞、铁栏关象、鳖出瓮、鸡公石、童子拜观音、风洞、五虎蹿羊、董元寺、天门寺等景点28处。金枪峰位于天鹅湖东,又名碣石、杵臼石。金枪峰海拔118米,峰柱高约60米。兀立于上清河边,如一根擎天大柱。旁有猴头石,有古藤将两者相连,人称“铁柱锁金猴”。
2013-16-龙虎山-3-3-道教祖庭,【道教祖庭】画面描绘了天师府及周边的景色。表现了龙虎山道教祖庭的景观特征。天师府位于上清镇,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是历代张天师的起居和祀神之所,被称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是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原建于龙虎山下,后迁于上清。张天师的名号已传到63代,是我国最长的受皇帝册封的一姓嗣教,民间有“北有孔夫子,南有张天师”之说。天师府占地5万平方米,有500多间房舍,楼台殿阁金碧辉煌,曲径回廊不计其数,府内古木参天,环境清静,风景十分优美。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它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府第规格,又兼有封建衙署的某些特点,在布局上保持了鲜明的道教正一派风格。
2013-16-龙虎山-M-仙班迎宾(小型张),【仙班迎宾(小型张)】描绘了仙水岩及排衙峰的景色。画面采取横式构图,以求“广”、“博”之势,更好地表现龙虎山的自然人文景观。近景林木繁茂,泸溪河畔,为龙虎山增添了几分江南诗意;中景云雾缭绕,葱林若隐若现,气息婉转自然,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是谓“上善若水”;远景更能展现其神秘之感,众仙班列队云端之间,迎天下宾客,彰显龙虎山的博大情怀。邮票两边齿孔中间一个为椭圆形齿孔。仙水岩是仙岩和水岩的总称,主要在上清河西岸。仙岩在南,水岩在北,沿河分布,秀丽多姿,风光奇绝。仙岩在龙虎山以西,古代有称“神仙居住之地”,故名。包括二十四岩和旱仙岩。二十四岩是由二十四座大小、形态各异的山岩及其岩洞所组成的大山崖,造型奇特。古人用“九十九峰之胜概,二十四岩之异迹”来赞美这里的绝妙景色,清溪蜿蜒绕山行,奇峰碧波卧倒影,山水相映,奇峰逼岸,素有“小桂林”、“小漓江”之称。排衙峰是通往龙虎山的第一个关口。长约2公里,山势为南北走向,呈狭长型,最高峰海拔267.5米。排衙峰由多组奇峰秀峦组成,一字排开巅连起伏,气势磅礴。从北至南的山峰主要有:北端的三清论道峰、骆驼峰、芙蓉石、醉罗汉,中间的八戒梦仙峰、鲤鱼峰、状元峰、蜡烛峰,南端的大刀切峰等。龙虎山被誉为道教二十九福地,深藏在群山之中,祖天师为了不让外人打扰他炼丹修道,便差遣了许多弟子充当护卫山寨的“衙役”,寻访天师者须经他们许可方可进山。天长日久,受天师丹气熏陶,他们个个成仙,就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如众仙侍立的凛凛山峰。
2007-24-金湖-2-1-大赤壁,“大赤壁”——又称“赤壁丹霞”。在金湖老公坑右侧,为突出湖面的一块宽约500米、高约100米的赤石峭壁。壁面寸草不生,如城垒突兀,其倒影红透湖水,因此得名。只见绿水浩荡,丹崖峭丛,斑斓绚丽,气度不凡,别有一番意境。平视构图的“大赤壁”丹崖壁立,碧水涟漪,尽现斐绿叠丹的特色。
2007-24-金湖-2-2-猫儿山,“猫儿山”——又称“猫兽石”。屹立在金湖情侣峰的后面。它是由三块巨大的剑石叠合而成,状如猫儿端坐山顶,耸起双耳,凝视大湖。而岩顶杂草灌木丛生,衬托着猫儿山的倒影映入湖中,亦别有一番意境。俯视构图的“猫儿山”灵石蹲坐,山水相连,若隐若现中主体形象的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