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嶙峋、水流湍急的长江上游河床上,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巍然挺立。11月14日,由中交二航局主办的“交筑·超级工程”暨“沿着长江看二航”媒体行活动走进四川泸州榕山长江大桥项目。来自新华社、人民网、湖北日报、极目新闻等21家媒体记者、网络达人走进施工现场,感受“二航造”风采。
14日上午,泸州榕山长江大桥项目南岸正在进行上部结构钢梁吊装。回想起南岸2号主墩施工的重重困难,中交二航局项目负责人王鹏依然记忆犹新。
榕山长江大桥总长1505米,主跨530米,为高低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是四川为彻底消除渡运安全隐患打造的惠民交通重点项目,建成后当地将撤销榕山、连石滩渡口,为两岸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推动泸州融入成渝都市圈。
大桥2号主墩承台所处地质具有裸露基岩坚硬、沟壑散布、卵石层厚度分布不均等特点,被专家称为“卵石填充条件下的类喀斯特地貌”,而大桥承台设计为埋置式承台,在如此环境下施工承台国内外尚无纪录。
项目进场之初,王鹏带领团队勘察后发现,埋置式承台一般采用围堰作为临时挡水构筑物,然而常见围堰施工方法在本项目存在难以保证围堰钢板桩顺利下放,卵石层易坍塌和止水难等一系列问题,加上承台处于深水环境,极易受长江汛期影响。
“无论如何,要充分利用2021年洪水期搞定承台方案,2022年枯水期完成承台抢水施工,否则前期所有付出都等于零。”王鹏在讨论会上说。
面对无经验可借鉴的困境,王鹏和团队连续蹲守现场一个月,先后邀请专家10余次现场踏勘,提出多套方案,核心是如何防止围堰施工中卵石层坍塌和围堰止水效果不佳的问题。建设者们反复勘察分析,首次提出“套管旋挖钻引孔+钢板桩嵌岩+砂泥浆混合料填充止水”的成套施工技术。
技术人员利用桩基施工的旋挖钻机先行钻孔,为后续插打钢板桩开辟路径,而采用普通钻杆会破坏水下卵石层造成坍塌,必须在钻杆上下功夫。项目团队采用一种特殊加工的护套管装置,引孔完毕后套管拔除前,再在孔内填砂即可有效防止卵石坍塌。这个护套管就像“安全盔甲”一样保护着周围岩层。
按照方案,所有引孔都必须穿越卵石层进入基岩一定深度,引孔完毕后孔内先填泥并用旋挖钻头捣碎搅拌均匀形成泥浆,再在孔内填砂形成均匀的砂泥混合料。其中泥浆填充于砂粒空隙中可起到胶凝粘接作用,振动锤施沉钢板桩时液化细砂并板结砂泥混合料使填料密实,有效解决了围堰坍塌和止水的问题。
正在2号主墩承台施工全面开花时,王鹏对讲机里传来施工队伍现场负责人刘龙魁的抱怨声:“干了20多年的承台施工,从来没有这么憋屈过。”原来,承台所在位置岩石过于坚硬,加之空间受限,施工中的挖机破碎锤有力却无处使。
“关键还是靠巧劲。”王鹏说,“我们需在细节上下功夫。”项目团队经过讨论分析,决定根据岩石坚硬和地质情况,对症下药,即岩石坚硬且没有裂纹不容易钻的地方用液压劈裂法,有裂纹容易钻的地方采用机械破除法,对桩基的位置采用水钻取芯法,一套组合拳的合理使用,开挖作业迅速推进。
如今,大桥主塔已全部封顶,上部结构钢梁施工稳步推进,预计2024年通车。王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极目新闻记者获悉,为保护胭脂鱼、白鲟等鱼类,该大桥建设过程中禁止爆破施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