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韶关仁化“研学三重奏”:古韵为谱,丹霞为弦,乡野为歌

七月的风拂过粤北韶关仁化的叠翠山峦,悄然奏响了一曲夏日研学“三重奏”。

这旋律,时而是恩村古祠中,艾草的清香与《本草纲目》的诵读声交织成的悠扬古韵;时而是丹霞绝壁下,望远镜与星空观测仪捕捉自然脉动的雄浑交响;时而又是新龙乡野里,木槌起落与画笔游走汇成的明快乐章。

三条各具风情的研学路径,如三根灵动的琴弦,将散落于山水间的古老文脉、独特生态与人间烟火串联,让“读万卷书”的智识与“行万里路”的体验激荡和鸣。

古韵悠扬:在古村倾听文化的根脉回响

走进仁化恩村,青石板路蜿蜒,牵引着探访者步入宋明时期的宗祠群。阳光透过高耸的马头墙,在“一门三进士”的墨色匾额上投下斑驳光影,愈显庄重。

“中华文化的智慧真是深不可测,没想到一座古村里,竟藏着这么多健康的奥秘!”也门留学生穆罕默德手捧一本《本草纲目》复刻版,一边聆听,一边用笔记录下艾草的种种妙用。这个夏天,由南方医科大学组织、20余名中东留学生组成的研学团,为静谧的古村带来了一道跨越国界的风景线。

“恩村人最讲究‘诗书继世长’。”村史讲解员蒙秀鹏站在祠堂中央,向肤色各异的年轻面孔讲述蒙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故事,“祠堂不仅是祭祖的圣地,更是先辈们讲学论道、传承家风的课堂。”来自也门的艾哈迈德凝神倾听,用尚不流利的中文感叹:“中国家族的凝聚力令人震撼,这与我们家乡的部落文化有相似之处,却多了一份独特的书香与精神传承。”

不远处的村委会教室里,一场充满草木芬芳的本草启蒙课正在进行。长条桌上,艾草、薄荷、金银花等草药分门别类,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大学生志愿者,正引导着村里的孩子们亲手制作中药香囊与干花贴画。

“捏一撮艾草,它有温经散寒的功效;再放几片薄荷,夏日里最能提神醒脑。”志愿者小张耐心地讲解着。另一边,5岁的阿妹将一片晒干的艾叶粘在磁片上,奶声奶气地对同伴说:“这是‘暖脚叶’,我奶奶说的!”童言稚语引来满堂笑声。

厚重的文脉,在琅琅书声与盈盈笑语中,完成了无声而生动的赓续。暑期以来,恩村已迎来送往70余批海内外研学团队,让这座沉静的老村落,因年轻的步履而愈发鲜活。

丹霞交响:在山野探寻自然的无字之书

“快看!是领角鸮!”一声清脆的鸟鸣划破林间的寂静,丹霞山研学导师马老师压低声音,指向浓密的树冠。来自广州的研学团员们立刻举起望远镜,屏息凝神,兴奋地在手册上记录下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灵动身影。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的每一方赤壁丹崖,都是镌刻着地球亿万年记忆的“无字史书”。“大家触摸一下这块岩石的纹理,”地质专家引导着孩子们用指尖感知历史,“这是历经两亿五千万年沉积与风化的砂砾岩,才造就了丹霞山‘顶平、身陡、麓缓’的独特地貌。”教科书上略显抽象的“丹霞地貌”,此刻化为眼前可触可感的壮丽奇景。

当夜色为丹霞山披上温柔的薄纱,研学中心的天文观测点便热闹起来。瑶塘新村的志愿者罗东秀熟练地校准天文望远镜,为孩子们揭开“夏季大三角”的神秘面纱。

“老师,牛郎星和织女星真的被银河隔开了吗?”“为什么丹霞山的星空比城市里亮这么多?”……孩子们连珠炮似的发问,与璀璨的星河一道,点亮了寂静的山野。

在这里,“绿水青山”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孩子们脚下可亲近的土地、眼前可仰望的星辰,与心中可珍藏的记忆。今年暑期未过半,丹霞山各研学点已接待自然科普团队逾两万人次,“在丹霞学自然”已然成为仁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乡野欢歌:在田畴体悟农耕的美育乐章

“糯米要捶打得绵软柔韧,才会有嚼劲,像这样,用力!”在新龙村的和乐亭里,村民李婶握着比自己手臂还粗的木槌,为来自韶关的研学团员们示范制作客家灰水糍粑。孩子们挽起袖子,轮流上阵,木槌捶打石臼的“嘭嘭”声,与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传遍了整个村落。

“食味乡野”是新龙村精心打造的研学品牌。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亲手捶打糍粑,更围坐在一起,体验制作花生枯豆腐的奇妙过程。从挑选优质花生麸开始,在村民的指导下,见证着一粒凡常的花生,如何在一双双巧手的协作下,经历浸润、研磨与凝固,最终升华为舌尖的醇厚馈赠。竹筒饭的清香、饺俚糍的甜糯……孩子们在烟火氤氲中,沉浸式地领悟了乡村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把日常的农活设计成体验项目,既能让城里孩子感受农耕的辛劳与乐趣,也能实实在在地帮助村民增收。”新龙村宣传委员潘华雄说。

为这座古朴村庄注入持续活力的,还有已坚持四年的广东财经大学“灯塔计划”研学团队。他们不仅为乡村儿童带来了绘本阅读、美育创作等课程,更通过“特色社区探索”,引导孩子们重新发现家乡的美;借助“树洞时刻”的小纸条,搭建起一座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不仅是一场单向的“支教”,更是一场双向的奔赴与成长。

“我们希望通过‘灯塔计划’,用艺术与知识的微光,照亮乡村儿童的内心,让乡村的未来,因他们的成长而充满更多可能。”带队老师的话语里满是期许。

从恩村祠堂的袅袅药香,到丹霞绝壁的声声惊叹,再到新龙田埂的阵阵欢歌……这曲由古韵、生机与温情交织而成的“仁化研学三重奏”,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熔铸于城乡共荣的时代脉动之中,为乡村振兴的宏伟画卷,添上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重重一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万泽程图/南方医科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张建斌、罗东秀、丹霞山研学中心、仁化县董塘镇委镇政府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波

THE END
0.张掖为什么需要丹霞诗歌节——让诗意在大地上生长张掖市这就是诗歌给风景带来的魔力——它让石头会说话,让山水有故事。诗歌赋予景观以开放性解读空间,使丹霞不再是地质教科书上的静态名词,而成为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书写的动态文本。这种“可写性”正是当代文旅最珍贵的特质。 张掖的文化,张掖的诗歌。在中国城市普遍陷入“仿古街区+灯光秀”同质化竞争的当下,张掖的诗歌节jvzquC41hktbplj0uktb0lto0et0ls}y14637659/4:0fxh/kplisqzy63945=<0ujznn
1.元子Even的旅行笔记岩石的成分以陆相沉积岩为主,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层叫“砾岩”。给小朋友科普了丹霞地貌后,他再看到眼前这番神奇的景象,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一听说有沉积岩便问我有没有化石,寻寻这看看那,看到孩子充满好奇,不得不感叹大自然才是最棒的教科书。 张掖丹霞jvzquC41o0sbhnsiyq4dp8rygpm0ynsifgzbku4AkfC2999:37622@;753=
2.丹霞棕青城绿极光紫!一汽奥迪A5L车色如何踩中Z世代审美?而一汽奥迪A5L凭借E³架构+华为智驾,硬生生撕开一条血路,被外媒称为“燃油车智能化的教科书”‌。从丹霞棕到极光紫,从无框车门到人车共驾模式,A5L精准拿捏了Z世代对个性表达与科技尝鲜的双重需求。有博主实测后感叹:“开它上高架,全程零接管,连隔壁新势力车主都探头问这车多少钱。”jvzquC41c0~dc{3eqo4dp8fkmcnbq8nvgo535>:7;44ivvq
3.乘“潇湘号”专列去西域赴一场锦绣山河之约兰州郊外的天然画廊,风雨侵蚀造就的彩色丘陵如巨幅水墨铺展。晨雾中的丹霞地貌时而似飞天起舞,时而如驼队西行,堪称“丝绸之路地理教科书”。 水墨丹霞,风雨侵蚀造就的彩色丘陵。 河口古镇 黄河与湟水交汇处的千年渡口,明清时期的砖雕门楼与西式洋楼比邻而立。漫步青石板街,可寻访左公柳掩映下的古老水车,感受“茶马互市”的历史余韵。 文 惠州日报记者伍磊 图 惠jvzq<84yyy4iwrjqw4dp8ytcxkm1;5472;0v;5472;42h683:8:;7mvo
4.旅行就是一本教科书,只有出发了,才会知道得更多坐热气球看彩色丹霞, 浪漫过土耳其。 去了坝上的春天才知道, 这里的秋天属于摄影师, 春天属于每一个热爱旅行的人。 去了国道317才知道, “中国的景观大道” 川藏线可不止国道318。 去了腾冲银杏村才知道, 银杏一黄, 古老的村子就变成了金色的城堡。 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878>528
5.这是专属于贵州的《自然》教科书封面,快跟着课本去旅行吧!这是专属于贵州的《自然》教科书封面,快跟着课本去旅行吧! 0:00 /0:00   安顺黄果树瀑布、黔南小七孔、黔东南西江苗寨、遵义赤水丹霞、黔西南万峰林、铜仁梵净山……这是专属于贵州的《自然》教科书封面,快跟着课本去旅行吧!(制作:卢志佳)jvzq<84i|0tfy|3ep1814=5537518=>e5hh27oi635l9ckjee49b4B<45dh0e7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