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龙红山:冰蚀型高寒丹霞的典范冰川盆地山峰丹霞地貌

白雪简约了天地,衬托出丹霞的明艳

丹霞地貌是我国地质学家“发现”并命名的地貌类型,以中国南方湿润区、西北干旱区、西南环四川盆地为主要分布地。

四川是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但四川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盆地的西南缘川黔渝交界处,类型上主要为一种“见崖不见峰”的“隐藏型”丹霞,又因普遍发育环形绝壁,又称之为“环崖丹霞”。

新龙红山发现之前,在川西高原鲜有丹霞地貌被发现的记录,所以当新龙县红山丹霞被发现之后,曾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它实际多少有点颠覆我们对丹霞地貌的传统认知。

从新龙县城到红山丹霞大概需要3个小时的车程,一路都在担心天气。老天也似乎有意逗我们玩,一路上阴云低垂,雪雨欲来。行至丹霞所在的银多乡,已是大雾弥漫、满天飞雪。

车停在路的尽头,我们步行向上,天气居然奇迹般转晴,绕过一个山嘴,一大片红色山石在云雾的间隙豁然而现。

雪野中的红山有一种别样的美,新覆在山体的浅雪和飘来又散去的雾,将“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地貌衬托得十分妖娆。

来这里之前,已经阅读了红山的大量图片和视频,一直也觉得雪野中的红山最有韵味,白雪简约了大地,反而让丹霞更纯粹、明艳。

这场及时的薄雪,似乎专门为我们安排。

受冰川作用影响,这里的丹霞

“顶尖,身斜”非典型特征

丹霞地貌是一种“有陡崖的红层地貌”。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往往被视为形成丹霞地貌最重要的三要素。

构成阿色丹霞的是红色岩石,大约形成于6500万年-2300亿前的新生代古近纪。

在那个时期,横断山已经摆脱海洋侵袭,隆升为陆地,印度板块正从南方一路北漂而来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并导致整个高原发生剧烈的抬升。

新生代早期阿色地区则处于河湖纵横的一个山间盆地,在盆地内沉积了一套以砾岩和砂砾岩为主的巨厚红层,它们就是形成红山丹霞的主要成景岩石。

这套岩石较为粗粝,固结程度较差,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因而红山丹霞往往很难见到陡峭的山崖、连绵的绝壁长墙,这和四川盆地边缘白垩纪红色砂岩、泥岩形成的丹霞地貌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来说,岩层水平更容易形成绝壁,而阿色地区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岩层普遍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不具备形成大型绝壁长崖的条件。

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丹霞地貌的形态也与众不同。主要发育线状山脉、堡状丘山、叠板岩墙、单斜群峰、孤山独峰等宏观景观。此外也有一些小型的和微型的造型地貌点缀,如柱状石峰、孤立石柱、笋状石芽等微观象形山石。

尤其是这里的山脉呈线状分布,波状起伏,山峰的形态大多为锥状和金字塔状,表现出“顶尖、身斜”的“非典型”丹霞特征,这和我们在广东丹霞山看到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标准”丹霞地貌截然不同。

阿色丹霞的形态上更加接近于西北干旱地区丹霞。

比如,这里发育一种独特的丹霞形态——砂岩窗棂宫殿构造,这是我国西北旱区特有的丹霞地貌形态,因其立面酷似窗棂,整体结构如宫殿而得名。

再比如,有些崖壁上分布着盐风化形成的各种孔穴,大如佛龛,小如蜂巢,这也是在西北干旱区丹霞绝壁上常见的一种微地貌。

然而,西北干旱区丹霞地貌发育于干旱少雨环境,气候干燥,植被稀疏,具有荒漠、劣地特征。

而红山丹霞分布区则气候湿润、河溪密布、植被丰茂、环境优美。尤其是夏天,绿色的草原、森林灌木、河溪海子与裸露的红色丹霞山石相映成趣。

冰蚀型高寒丹霞

会成一个新的丹霞类型吗?

沿着冰川形成的U形宽缓河谷溯流而上,远处群山起伏如线,近处奇峰如林,山石若霞,脚下碧草如茵,溪水潺潺。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牛粪的味道和雨后花草的清香,这是非常惬意的游览体验。

行至一处山石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副社长才华烨指着前方问我,“那个是不是古冰斗?”我抬头一看,前方山体上部露出一个三面岩壁环抱,一面向外开口的圈椅状地形,果然是一个古冰斗。

古冰斗是一种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它在形成之前是储存冰雪的洼地,冰川冰就是在这里形成,然后向外溢出形成山谷冰川。冰川消失后,被冰川改造过的圈椅状地貌便成了古冰斗。

▲阿色丹霞中的古冰斗。摄影/姜曦

古冰斗在青藏高原较为常见,常常用来判断古冰川分布海拔高度和期次。

冰斗常见,但形成于丹霞地貌中的冰斗却是第一次见到,它的出现着实让我有一些意外,才华烨戏称它为“丹霞第一冰斗”。

冰斗的出现让我想起进沟的路上曾经看到过的一处冰川磨光面,其实这种磨光面在景区随处可见,还有那些锥状、金字塔状丹霞山峰,象刀锋般的山脊,这不就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和刃脊吗?

▲柱状山峰。摄影/米宏伟

在红山丹霞区,还分布着一种更为奇特的冰川遗迹——山原石山,它们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山峰尖峭,形态如锥,四周为冰笕环绕,周坡陡峭。起初以为是丹霞石柱,但经认真对比后得以确认。

冰原山石是一种顶峰露出冰面的孤山,它本来是常见于大陆冰川的冰蚀现象,竟在山岳冰川作用区的新龙红山丹霞见到,实属罕见。

▲冰原山石 。摄影/米宏伟

阿色丹霞与其他丹霞的“与众不同”,很多学者也注意到了。

2016年5月,中山大学彭华教授来此考察后,曾经给予阿色丹霞极高评价,称这里是“国内顶级的高寒型丹霞地貌资源,同时具备冲击世界级品牌的潜质”。而成都理工大学殷继成教授在2017年现场考察,便提出阿色丹霞可能属于“类丹霞地貌”,或者是“中国丹霞地貌新类型”。

阿色丹霞整体海拔大多在4200~5100米之间,丹霞分布区超过5000米的山峰就有十余座,这里不仅是典型的高寒丹霞地貌,在结束于大约1万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还曾经是古冰川作用区。

▲冰川磨蚀的地貌 。摄影/米宏伟

那个时侯这里冰河蜿蜒、冰川肆虐,冰川不断侵蚀改造着这里的地貌。彭华教授和殷继成教授在寻找阿色丹霞的差异时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点。

流水侵蚀是我们传统上认为的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地质作用,但这里的丹霞由于海拔高,经历过冰川作用,冰川侵蚀不但参与到丹霞地貌的塑造过程,而且极有可能还是这里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成因。

▲河谷内的冰川漂砾 。摄影/米宏伟

也许随着对这里科学考察、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真的可能因此出现一种新的丹霞地貌类型,我们姑且先称之为“冰蚀型高寒丹霞地貌”。

隆升、夷平、沉积、断裂、流水切割、冰川侵蚀……新龙红山丹霞是岁月演化的幸运者。

特殊的红色岩层,复杂的地质构造,流水和冰川持之以恒的侵蚀,“雕刻”出这片高原丹霞景观,岩石和光阴的故事就是这么精彩。

▲新龙红山的标志景观,千年一吻,其为堡状丹霞。摄影/杨建

参考文献:

李忠东,《甘孜奇石:红与黑》,《中国国家地理-甘孜州特刊》,2022年6月

文丨李忠东

编辑 | 老侠

图片| 米宏伟 杨建 李忠东等

封面摄影| 杨建

寻找自然美景

探秘山水奇观

用脚、相机和键盘记录地球故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云游琐记(广东篇⑨丹霞山之阳元山景区)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用术语来解释“丹霞地貌”就太拗嘴了,我也说不好)。 茂密的竹林 阳元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就是阳元石。几年之前我就从网上见过它的照片,一会儿,就要一览它的真容啦! jvzquC41yy}/onnrkct/ew457oko6vf
1.青甘大环线(第四期:地貌篇)丰富的地貌大开眼界 Δ 03 丹霞地貌是偏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切割侵蚀,以及地质结构变化所形成,多为残峰、石墙、石柱等型状,颜色以偏红为主。坎布拉地质公园的棕红色山丘,也属丹霞一种。 Δ 04 祁连山大草原位于,青海湖偏北方向的祁连县,它以高山沟谷、森林雪峰、草原农田、河流湖泊等自然类型的丰富多样而著称,因jvzquC41yy}/onnrkct/ew46zpn7p|h
2.行测备考:丹霞地貌*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网行测常识模块,法律常识一直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重视常识的积累。图图给大家带来的是“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即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是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jvzquC41jnp/j~fvw0ipo872445199<13;:72<50jvsm
3.漫话丹霞地貌(2)由此将丹霞地貌分为流水侵蚀型、雨水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冲刷溶蚀型等五种成因类型。东南部丹霞地貌了完整的演化旋回,展现了从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大地貌阶段的九个典型地貌过程的自然演化序列。东南部丹霞地貌集地质多样性、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态独特性及景观珍奇性于一体记录了一亿多年以来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83786818>15;752a713A>::7;60|mvon
4.韶关市丹霞山地貌公园游红层逐层堆积、压实成岩 构造抬升,形成节理 岩块崩落,流水侵蚀 风化塑造形成阳元石 阳元石是一个神奇的象形景观,但在地貌学家眼里也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石柱罢了。最初它与阳元山岩墙相连,仅被节理切割,随着流水侵蚀、崩塌和风化作用不断进行,节理持续扩大,最终使阳元山与阳元石逐渐分开,在长期风化打磨下,形成jvzquC41yy}/onnrkct/ew46{q~bxƒ<
5.世外桃源卓尔山卓尔山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属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jvzquC41yy}/onnrkct/ew45ddnogqp
6.塑造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的由红色砂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h|mq1ujoukhnfa6?94>586h:7go=44hk14l>ghch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