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原指赤色云霞和红艳色彩,后引入地球科学领域专指一种特殊的地形面貌。丹霞地貌造景功能独特,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秀美多姿的丹山碧水,在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古居文化、红色文化、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的衬托下,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从1928 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冯景兰在广东丹霞山命名“丹霞层”以来,丹霞地貌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为我国学者发现并命名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丹霞地貌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但在我国发育最典型、研究最深入。如今,“丹霞”作为一个地貌景观词汇在我国已是家喻户晓,人们对丹霞景观的旅游热情持续高涨,以丹霞地貌为景观特色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地质公园已经成为科学研究和地学旅游的前沿阵地。
佛光岩(巨型马蹄形丹霞崖壁)(刘晓武摄)
江西龙虎山泸溪河东岸的僧尼峰(郭福生摄)
然而,有意思的问题是:关于地貌成因的各种知识是否只是停留在科学家的脑海里?地貌演化模式是否还搁置在晦涩难懂的期刊论文里?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积极地将这些知识分享给对地貌充满好奇心的游客,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簇群式丹霞峰林(刘加青摄)
东华理工大学郭福生教授长期致力于丹霞地貌的科学研究工作,也是丹霞科普工作的积极践行者。《漫话丹霞》是他近四十年研究成果之集成,既全景式地介绍了中国丹霞,又澄清了一些学术争议,用引人入胜的文字和图片让读者一窥丹霞学术前沿。我有幸先睹为快,并乐意把这部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兼备的科普读物推荐给广大读者,期望它带给热爱地学旅游的人们更多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
五柱峰(丹霞峰林)(张建宏摄)
巴寨景区茶壶峰尖顶石峰和周围的石柱群(刘加青摄)
地球为你而转!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