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作为地名在全国为数不少,都附有故事。比如北京有4个钓鱼台,最大的是金章宗所建,1958年在此建造了国宾馆;宝鸡的钓鱼台在渭河边上,与姜太公的传说有关;湖南省桃江县的钓鱼台是为屈原设的;淮安有韩信的钓鱼台;山东鄄城在庄子老家庄子庙村的钓鱼台,无疑是庄子“用过的”;浙江桐庐的严子陵钓鱼台,代表隐居;赣州文人建了钓鱼台未留下名姓,这才是真隐;扬州瘦西湖的钓鱼台则是专为乾隆所建……
南京的钓鱼台,也不止一个。江宁佘村和溧水幸庄各在水边造了一个,是为游客钓鱼用的。而不可钓鱼的钓鱼台才是真的南京钓鱼台,在中华门内的秦淮河边。
钓鱼台
不是台,而是一条小巷,位于秦淮区,是内秦淮河最南的一段沿河路。北起集庆路与船板巷对接,南至中华门瓮城,总长680米。
当然,这条路和秦淮河一样不是直的,是西北-东南走向,中间还被中山南路隔为两截。
2022年1月份开始实施《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钓鱼台是规划中的28片历史风貌区之一。
传说由来
改造过的钓鱼台南部建了一座御钓园,用以表示这里确曾钓过鱼,而且还是与两位皇帝相关。
相传三国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常与爱妃潘氏于此赏榴垂钓。一日在“环榴阁”钓得一条大鱼心中大悦,遂将此阁更名为钓鱼台。当然,孙权还有一个钓鱼台在湖北武昌。
另有一传说,明初军师刘伯温睡觉时,梦见燕雀湖里两条鱼精窜到秦淮河里,游向了水军功臣俞通海家附近。讲给朱元璋听后,怕鱼精作怪影响城墙修筑,下令把秦淮河里的鱼都赶尽杀绝,故在秦淮河边设钓鱼台。
与此传说相关的巷子还有:
将钩上的鱼儿全部用柳枝串起挂在街上晾晒的“柳叶街”;
用船板拦鱼的“船板仓”,即“船板巷”;
用门板在桥洞口堵鱼的“堵门桥”,即“陡门桥”;
还有从江边将鱼往回赶的“赶鱼巷”,即“甘雨巷”;
原先钓鱼台的最南端尽头叫沙湾,也说成是由“撤网”而来;
并且说在俞家对门立了牌坊,上刻有一百个象征捉鱼的猫头,即“百猫坊”……
当然,这些都是说书人编的段子。这一带是老南京真正的核心。按照叶兆言先生的话,“南京的核心老城南,展示给世人的千般万般,就是没'龙盘虎踞’什么事”。也就是说,老城南一带的百姓一心只想过日子,不大关心政治、军事。真正让这条街出名的是与南京息息相关的织锦。
文保单位
南京的云锦属于织锦缎。钓鱼台83、85、87号在清代就是一家有名的经营云锦的商行“吴悦来账号”,俗称“吴家账房”。多部电视剧在此取景,已为江苏省文保单位。
吴家在老家徽州歙县从事徽墨生意,顺治年间贩墨到南京,来后改墨为缎,世代在钓鱼台做起了缎商。吴家账房从事缎业170多年间,不仅在国内做得风风火火,还把南京的缎子卖出了国门,南到南洋群岛,北到莫斯科,远销欧洲。
这一带最显著的特色是河房,就是依水而建的河景房。秦淮河河房风貌区还包括河对岸(东侧)的大百花巷、糖坊廊等巷子的河房,一起组合出道。
比如大百花巷11号程先甲故居,省文物保护单位。程先甲笔名百花仙子,擅长文赋诗词,精训诂、音韵之学。曾任江南高等学堂教授,是清末文字改革运动的积极推行者,早期汉语拼音的先驱。
糖坊廊61号河房,即陶氏河房,被称为“最美河房”,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河房建筑“真古董”,目前仍有老秦淮人家居住。
这里离夫子庙近,过去每逢科举,河房是考生们争租的民居。比如钞库街52号的“棋峰试馆”,就是清初安徽泾县的朱棋峰修建的河房,专供家乡来赶考的学子居住。这里被“东方艺术院“建成了”贵宾楼“等餐饮娱乐场所。
钓鱼台192号河房,也是省级文保建筑。原为孔子的第63代孙、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孔贞运的住宅,老城南人称其为天官宅。太平天国失败后,两江总督曾国藩选此宅为临时办公地点。为拉动经济复苏,他在这里提出恢复江南贡院乡试和秦淮河游船画舫两项决策。曾国藩的湘军将领大多是湖南人,曾国藩搬去两江总督署后,这里自然成了湖南会馆。
宅中有一个漂亮的花园环碧园,内里一座戏台。解放后曾为政法学校,后又改作塑料厂的厂房。
钓鱼台196号河房,原房主余吉泰营丝织业。
现为南京市级文保,与192号融合在一起,开了“茉·居”,免费开放供参观。这两处五进的院落,回廊、花窗、雕栏、青砖、黛瓦……高门大户,清净典雅。
当然,河房也曾是明清两代著名的青楼林立,莺歌燕舞“红灯区”。
不过这里也并不是只有风花雪夜、灯红酒绿,这里也有书香。钓鱼台北端有座“钓鱼台小学”,南端有座“文枢中学”。
钓鱼台小学在钓鱼台192号对面,前身是1931年创办的南京市第四民众学校。
文枢中学初中部,以前是南京二十中,2001年整合而来。原址为中华门西侧的“八角井”,紧靠六角井和饮马巷,可以说是所景观学校。
新修古建
比起十里洋场的上海,90年代之前的南京显得很土,南京人也自嘲“大萝卜”。难怪“殇女”张爱玲评价南京是“以都市之身而兼具乡村风味”。
1995年以后,南京其他片区陆续大刀阔斧地改造,只剩下老门西保持着沧桑古朴的模样。这里最醇、最浓的南京味道还在,可以称得上南京原生态博物馆,走进去仿佛能听到历史在耳边轻声细语。
整个钓鱼台片区,因历史原因也发生过一些变化。
比如以弯弯曲曲有4个拐弯而出名的钓鱼台93巷,曾名欧阳巷,1950年因巷口开在钓鱼台93号而更名。
更多是1954年更名的,比如侍其巷,以复姓侍其的家族聚居于此,巷口是钓鱼台123号而改叫一二三巷。七号巷是通向六角井的,1954年时为钓鱼台7号,旧时是卖铃铛的街市,本名响铃巷。
民国时期在秦淮河上搭了几座小桥,但没有通大道,钓鱼台仍然是条完整的沿河路。1997年中山南路从升州路向南延伸过来,正好将钓鱼台一分为二。建路时跨秦淮河新建了一座桥,因附近有条1931年所建的甘露巷,桥名甘露桥。
钓鱼台一片沿河的房子是2009年拆的,2010年规划要把内秦淮河东西两段一起,共建5华里景观街区。为了保护秦淮河,有个前提条件是不能用作餐饮,茶社和咖啡馆原则上也不允许。
拆建后,在钓鱼台与中山南路交汇处,枕河建造了五星级的南都会酒店,出现了甘露阁、环榴阁、御钓园、古戏台等几座仿古建筑,白墙黛瓦,曲曲折折。
据此打造了“迎驾坊”、“孙权钓鱼”、“朱元璋垂钓”、“高宗饮马”、“南京歌舞坊”、“沙湾廊桥”、“百猫石”、“衢歌巷舞”牌楼等“历史”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