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主体:刘**(实名认证)
IP属地:湖北
下载本文档
2.2丹霞地貌区域差异因为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泛,因此中国各地的丹霞地貌的分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显得比较分散,根据中国各地地质构造的差异,各种气候条件和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可以把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划分为华南区、华北区、四川区、新疆区、云贵区以及青藏区六个区域[12]。
2.3丹霞地貌演化阶段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是丹霞地貌演发育的主要三个阶段。①在青年期发育阶段,在流水的外动力作用下,水流沿着岩石缝隙不断进行侵蚀,随着内力作用下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对岩石的作用更加明显。在重力作用下流水不断下切,会让原来的侵蚀面不断加深、加大,长时间作用下进一步形成峡谷,而在分水岭上还保留着原先的的平坦构造面,因此也推动了方山、石寨的形成。②在丹霞地貌进一步发育到壮年期,流水侵蚀作用进一步加强,这是丹霞地貌发育的鼎盛时期,水流进一步加深加宽,方山石寨的表面被破坏,面积逐渐缩小,为进一步发育为石柱、石梁等提供了条件。③在老年期发育阶段,河床逐渐加深加宽,在流水侵蚀下坡度起伏和缓,逐渐形成大片的坡度较小的平坦地区,即准平原状态。
表2-4中国各地丹霞地貌发育阶段、地貌景观、盆地名称以及气候类型对比表(据[13-21]修改)丹霞地名发育阶段地貌景观盆地名称气候类型广东丹霞山壮年晚期峰丛-峰林状丹霞盆地亚热带季风贵州赤水青年早期高原-峡谷型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福建泰宁青年晚期雏形峰丛朱口-梅口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湖南崀山壮年早期密集峰丛资新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江西龙虎山老年早期宽谷-峰林-孤峰组合信江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浙江江郎山老年晚期石墙式石峰峡口盆地亚热带季风甘肃张掖青年期、壮年期、晚年期冷温带干旱河北承德壮年期、晚年期赤壁丹山、峰林峡谷滦平盆地温带大陆性季风甘肃崆峒山青年-壮年期鄂尔多斯盆地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江西信江盆地盆地南缘壮年晚期、老年早期石寨、峰林等顶斜型信江盆地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盆地北缘壮年早期石峰、峡谷等顶斜型盆地中部青年-壮年早期石墙、石梁、岩洞群等顶圆形过渡地带幼年-青年期方山、峡谷、石崖、巷谷等顶平型陕西陇州青年早期沟谷鄂尔多斯盆地暖温带大陆性3.南北方丹霞地貌对比3.1张掖丹霞地貌(北方)和赤水丹霞地貌(南方)差异原因甘肃张掖丹霞地貌位于我国气候干旱区,是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之一,面积仅次于中国丹霞面积最大的赤水丹霞地貌,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的发育情况良好,对丹霞地貌的保护工作较为完善,受破坏程度低,地貌本身造型多样;赤水丹霞区地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对接带,是中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丹霞地貌的代表之一,也是罕见的发育于亚热带巨型红层盆地南缘的高原-峡谷型丹霞景观。3.1.1研究区概况对比3.1.1.1贵州赤水丹霞地貌研究区概况贵州赤水丹霞地貌总面积约72,178hm²,赤水河从中穿过,将其分为东、西两片区,西区中心坐标105°47’39”E,28°22’11”N,东区106°02’33”E,28°25”19”N,在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影响下,赤水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多样,多形成平顶山、方山等近水平地貌[22],总的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其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获得了世界的认可。3.1.1.2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研究区概况张掖丹霞地貌区坐落于祁连山北麓的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东经99°30’-100°20’、北纬38°40’-39°10’之间,分布面积约410km²,张掖丹霞地貌分为南北群两大部分,中间夹张掖绿洲盆地,南群丹霞地貌是张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北群彩色丘陵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23]。3.1.2地貌类型对比3.1.2.1贵州赤水丹霞地貌类型元厚镇五柱峰村的佛光岩可以看出丹霞岩壁的断面上是由于无数个水平岩层的不断覆盖而形成的(图3-1),整体呈马蹄形水平展布,相对高度在近400m,直线展宽约660m,弧长约1,000余m[24]。图3-1元厚镇五柱峰村的佛光岩丹霞石刻坐落在大同镇(图3-2、图3-3),是一种丹霞顺层凹槽的典型景观。从顶到底最高处达16m,长近110m,深约10m。大规模的天然、大小基本一致、密集相连的蜂窝状或者水纹状蚀痕覆盖在其中的绝壁上(图3-4),说起丹霞水蚀蜂窝状景观,金蛙石(图3-5)也是代表性景观。图3-2大同镇的丹霞石刻图3-3大同镇的丹霞石刻图3-4蜂窝状、水纹状蚀痕图3-5金蛙石中国学者们发现,赤水南部地区的丹霞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化学风化,这主要是因为风力作用会对在空气中的的红层坡面进行长期性的不间歇的破坏,国内学者们发现,丹霞地貌砂岩在人们肉眼看来体现在为岩石的片状剥离与重力崩塌。例如,位于大同镇的渡仙桥(图3-6),长20m,宽3m,厚约2m,离地面最高处达6.2m。图3-6大同镇的渡仙桥元厚镇的奇石坡(图3-7)的形成是由于丹霞崖壁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沿着崖壁的节理裂隙崩塌后,顺势不断堆积在陡崖下,从而进一步形成大规模的大面积的巨石块,各种规模大小重量不一致的石块汇聚在陡崖下,渐渐会在坡麓地带形成崩积锥或崩积带(图3-8、图3-9)[24]。图3-7元厚镇的奇石坡图3-8坡麓崩积锥图3-9崩积带表3-1赤水丹霞地貌主要动力、代表类型汇总表(据[24-26]修改)类型主导动力代表类型丹霞构造地貌以内力构造作用为主,比如说在岩层断裂带或者节理直接形成的地貌如水平岩层不断叠加形成的丹霞岩壁;大型节理发育而成的峡谷等丹霞水蚀地貌以流水侵蚀、溶蚀为主如流水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或旋转水流形成的壶穴等丹霞风化地貌片状风化、粉末状风化、化学风化等如由片状和粉末状风化导致的正地貌的圆化、负地貌的凹进等丹霞重力地貌斜坡或悬空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崩塌作用形成的崩塌崖壁(陡崖坡绝大部分是崩塌崖壁)、崩积碎屑堆等3.1.2.2甘肃张掖丹霞地貌类型窗棂状宫殿式: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是因为红色崖壁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因为红色崖壁本身近似水平或者倾斜角度较小,一般情况下直接沿着岩石的节理侵蚀,由于崖壁比较平缓,因此水流速度慢,并且在节理中有残留,而在张掖的气候条件下,崖壁又进一步接受风力侵蚀,形成条框式的丹霞地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属冰沟附近的最为典型。“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命名发源地就是张掖丹霞地貌区域[27]。图3-10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柱状式:柱状式丹霞地貌是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是因为由于崖壁比较平缓,因此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流水开始纵向侵蚀,日积月累使得崖壁就像是被从中劈开一样,崖壁不再是横向连续的了这也成为了单体景观,单体柱状岩体在经过水蚀和风蚀的共同作用之后,其表面会变得光滑圆润,从而进一步形成各种拟人拟物的景观。比如说著名的“西域骆驼”。图3-11柱状丹霞泥乳状:根据张掖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在泥土里的物质不仅能够得到适宜的温度,也会有水分滋养,因此会形成一些泥质类,而这种物质在经过雨水冲刷之后,粘性增大,形成泥浆顺着岩石节理流,当许多泥浆类物质附着在一起时,粘性会进一步增大形成乳状,呈现泥乳状,典型实例是肃南大红山。叠板状:叠板式丹霞地貌的名称由来是由于崖面像大量的的木板有序的叠放在一起。如(图3-12)肃南大红山。图3-12肃南大红山泥乳状丹霞巷谷式:巷谷式丹霞地貌的主要成因之一流水侵蚀作用,而巷谷式丹霞地貌也是丹霞地貌最先开始发育阶段的地貌类型,后来才进一步发育成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柱状式丹霞地貌等。图3-13“一线天”景观3.1.3发育条件对比3.1.3.1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发育条件地质构造作用:贵州赤水位于亚热带地区,雨热同期,夏季气候炎热,降水丰沛,为丹霞地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赤水南部地区属扬子区四川盆地分区泸州小区,与四川盆地为同一沉积湖盆,出露的地层均为沉积岩[28]。流水侵蚀作用:对于赤水丹霞地貌区来说,位于亚热带地区,雨热同期,夏季气候炎热,降水丰沛,为丹霞地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当流水沿着岩石的节理侵蚀时,水流速度较慢,并且在节理中留有大量残留,因此,会形成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也推动了山峰的发育,当流水在岩石节理中侵蚀的时候,同时也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然后流水开始纵向侵蚀,为进一步形成峡谷打造基础[28]。流水在进行侵蚀的同时也会带走岩石上的风化物质为风化作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因为部分岩石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成分,比如说碳酸盐成分,流水会对这些成分进行溶蚀,进一步加速了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的进行。风化剥蚀作用:在气候较为湿润地区的风化作用,在丹霞地貌的发育和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温度发生变化时,在空气中的水,以及生物等各种条件的影响下,那些暴露在空气中的红色碎屑砂砾岩,会发生一些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对于那些红层坡面进行着长期的、不间歇的作用,特别是当红层坡面位于陡崖坡的时候,这个时候流水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少,或者说基本没有流水作用,而各种风化作用,对于坡面的影响和塑造就尤为明显,这也为重力崩塌进一步创造了条件。重力崩塌作用:中国学者们研究发现,重力作用在发育以及形成赤水丹霞地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赤水丹霞地貌区域内板块构造以及外力条件作用的影响下,丹霞地貌不仅会被沿着节理横向侵蚀,并且也会因为重力作用,而形成下切或者纵向侵蚀,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山峰以及峡谷的形成,然而在各种作用下。陡崖坡处也经常会发生崩塌,比如说巷谷式的丹霞地貌类型,在上面覆盖的岩体也会面临着各种崩塌的可能,一旦发生崩塌,经常会沿着陡崖坡堆积各种块状崩塌物。溶蚀作用:由于是在贵州赤水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而贵州赤水地区不仅有丹霞地貌,也存在着部分的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本身就是主要由于岩石里带有可溶蚀的碳酸盐等成分,在经过流水侵蚀之后而形成的,因此,当喀斯特地貌的岩石再度被雨水侵蚀之后,会形成特殊的兼具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双重特征的丹霞地貌。生物作用:赤水丹霞地貌区域类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因此,赤水丹霞地貌区内物种丰富,品类繁多,而这些都会对赤水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28],比如说由于赤水丹霞地貌区内高温多雨,经常会产生一些附着在岩石上的低等植物,这些低等植物覆盖在岩石上就相当于给岩石穿上了一层衣服,因此会阻碍风化作用,因为低等植物有自己的颜色,比如说大部分的藻类都是黑色的,而地衣一般是白色或者灰白色,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的岩石表面的颜色更加丰富。3.1.3.2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发育条件地质构造作用:张掖丹霞地貌分布于河西走廊盆地两侧,地质环境的演化离不开走廊盆地的形成与发展,走廊盆地的地质构造运动与祁连山脉密切相关。河西走廊被中国学者们称为走廊过渡带,并且从属于祁连褶皱系的一部分。震旦纪开始,北祁连裂谷在拉张作用的影响下,裂谷进一步的扩张加深,在奥陶纪时期的时候,进一步形成沟——弧——盆体系,因此,河西走廊也被大家称为弧后盆地。北祁连褶皱带其地层受志留纪末祁连运动的影响,遭受北部阿拉善区和南部柴达木区两个刚性块体强烈挤压作用,形成的复杂褶皱断裂带走向以北西西向为主,在后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又进行叠加和改造,形成的构造轴线走向和断裂带走向多沿袭北西西向。在沟——弧——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下,区域构造应力由拉张转为挤压,北祁连山进入造山阶段,在泥盆纪时期,北祁连造山带受到构造运动影响,强烈抬升,在此影响下,河西走廊进一步转化,由弧后盆地变为前陆盆地,石炭纪时为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相沉积含煤碳酸盐岩建造,侏罗纪时,由于南中特提斯洋的消亡,再次发生造山运动,同时造盆运动加强,盆岭构造发育[29]。新生代以来在青藏高原隆起的影响下,河西走廊盆地内开始沉积河湖相的红色砾岩、砂岩、泥岩。泥盆纪时期的磨拉石建造和二叠纪以来的陆相碎屑沉积为红层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新构造运动之后,形成小型褶皱和断层、多级夷平面以及河流阶地,对丹霞地貌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以来长期遭受剥蚀,到晚古生代开始出现岩浆岩的侵入活动。白垩纪以来开始接受陆相碎屑物沉积,为红层的形成和丹霞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源基础。流水侵蚀作用:张掖丹霞地貌多发育于沟谷两侧,红层在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形成断裂带,断裂带在水流作用下进一步演化成为沟谷,沟谷切割红层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地貌,所以研究水系的分布对丹霞地貌的成因有重要的意义。采取DEM用来水系研究的技术越来越完善和成熟。论文以地理空间数据云中精度为30m的DEM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工具相关水系的分析。在Arcgis工具平台中将下载的南群丹霞地貌水系分布的DEM数据通过镶嵌和裁剪的处理之后,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填洼,进一步计算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将集水阈值设置为1,000、2,000、3,000、4,000分别取值进行栅格计算,对比各阈值下的水系随着阈值的增大,提取出的水系逐渐减少,通过不断试错,最终将阈值确定在1,000(图3-17)。可以清楚看到,梨园河主水系呈“W”型,整个水系形态呈枝状。在丹霞地貌区水系发育,而在彩色丘陵区水系发育较少,表明在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水系起到了促进作用。断裂带切割红层后形成沟谷开始汇水,在汇水过程中水流冲刷崖壁不断后退,形成挺拔的丹霞崖壁,并促进泥乳状丹霞地貌的形成。在彩色丘陵区水系发育程度不高,彩色丘陵以岩性较弱的泥岩、粉砂岩为主,粒径与孔隙都小,透水性极差,若在水流作用下,极易形成蚀沟,难以发育成现有的彩色丘陵地貌。所以说,梨园河在上下游的水系发育程度不同促进了南群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地貌区的形成。图3-14张掖南群丹霞地貌水系分布图风化剥蚀作用:与南方丹霞地貌成因的外动力条件有所不同。南方丹霞地貌大都处于湿润地区,雨热同期,外动力因素主要为水蚀作用、溶蚀作用,流水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化学作用比较活泼,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化学分解作用。西北干旱地区的丹霞地貌,受风化剥蚀严重,砾岩首先脱落而变得结构松散,然后在进一步作用下重力卸荷崩塌,整体崖壁被破坏,崖壁逐渐后退,形成陡峻的丹霞崖壁,并且沟谷逐渐发育,流水汇集,冲刷崖壁底部而坡度逐渐变缓。较少的季节性流水使风化剥蚀后的残屑聚集、流动,在丹霞崖壁上逐渐堆积、脱落,循环往复,最终发育成为形态各异的泥乳状丹霞地貌。冻胀作用:昼夜温差较大,冻胀作用强烈,硬度较低的砾石剥落后形成凹槽,风力作用和水力作用同时加载于凹槽致使其加宽变深,逐渐形成蜂窝状丹霞地貌。3.2南北方丹霞地貌差异原因3.2.1地质构造作用板块构造是各个板块地区性的大型断裂,从而进一步推动着山岭或者盆地的形成,板块挤压则会形成山岭板块拉伸则会形成盆地,因为流水等外力作用会沿着岩石的节理进行侵蚀,因此岩石节理会进一步对山体的各种布局产生影响,当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影响构造地貌的各种内外力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会进一步影响着地貌的形成以及发育过程[30],由此可见,作为影响构造地貌的主要内力因素,板块的构造活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我国东南部地区来说,大部分的红层盆地都是从中生代以来发育起来的,而由于影响因素和作用力大小的差异,导致我国东南部地区有各种类型的红层盆地,在盆地早期的发育过程中,堆积作用占据主导地位,而后经过一系列的流水侵蚀、风化作用等各种外力作用,才会形成各种类型多样,规模不一的丹霞地貌景观,而丹霞地貌作为以红层盆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地貌类型,大多是从地壳运动发展到中生代、新生代以后才渐渐发育起来的,而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板块也经历着不同的构造运动,比如说在喜山阶段的喜山运动时发育起来的典型丹霞地貌有兰州安宁的大沙沟、宁夏须弥山的西侧等,在燕山阶段的燕山运动后,发育有晚白垩世时期的紫红色砂砾岩,比如说金鸡岭、丹霞山,在印支海西阶段的印支运动后发育的典型丹霞地貌有甘肃平凉的崆峒山(表3-3)。
对于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来说,北方的中生代以及新生代的盆地大部分都是由于板块构造地壳挤压而形成的,地壳挤压会带来向地上突出的部分以及向地下塌陷的部分,向地下塌陷的部分随着不断的塌陷以及外力作用不断地侵蚀下,塌陷的部分不断地加深加宽,进而就会形成现在的盆地,而向地上突出的部分,经过地壳的不断挤压,当达到一定极限的时候就会发生断裂,发生断裂之后,进而就会不断地向旁边进行拉伸进而会造成一定的断陷,对于北方的构造运动来说,板块构造所波及的岩石圈的范围较广、程度较深,因此,在塌陷的过程中,形成的盆地的面积和规模都比较大。对于中国南方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来说,在白垩世时期,在南方的板块构造运动以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下,火山运动较为频繁,因此,南方的地壳情况十分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化,到了后期板块构造运动由横向挤压变为拉伸,因此,前期经过地壳的不断挤压而发生断裂的断层本身情况就比较脆弱,在经过拉伸之后重新被展开,而那些本身就比较脆弱的断层,在经过频繁的火山运动之后,就容易发生塌陷,进而进一步形成盆地,北方的盆地由于波及的岩石圈的范围比较广程度比较深,因此形成的盆地的面积和规模都比较大,但是,南方的盆地本身就是由于发生了断裂的断层发生塌陷而形成的,因此所波及的岩石圈程度较浅,因此,所形成的盆地面积和规模都比较小,且形状大多是又窄又长的狭长盆地。3.2.2外动力条件作用如果说板块构造运动是丹霞地貌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内动力因素,那么流水侵蚀、风化作用、重力作用等外动力作用则会直接影响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貌类型等。南方外动力条件分析:由于南方地区大多是位于亚热带地区,雨热同期,降水丰沛,气候较为湿润,因此对于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形成和发育过程来说,流水侵蚀作用在影响丹霞地貌形成的外动力因素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生物风化和重力作用也促进了丹霞地貌的发育。1.流水作用:流水作用不仅会沿着岩石的节理进行侵蚀,也会因为重力作用进行不断地下切,使得被侵蚀的地方不断地加深加宽,这是流水作用的主要表现方式,同时,如果岩石上覆盖有其他物质,也会阻碍了风化作用的进行,这个时候流水作用也会在长年累月之中将岩石上的其他物质渐渐侵蚀,为风化作用得以发挥提供了条件,因为南方地区降水丰沛,而降水一部分会沿着岩石节理进行侵蚀,也有一部分降水或者河流会下渗到土壤里,或者是沿着地表流出,形成地面径流或者地下径流,这样就会导致流水,经常对着岩石的基地部分进行侵蚀,时间久了也会导致岩石的下部分被慢慢侵蚀,形成中空,这样岩石的上半部分就会形成了悬空,这也为重力崩塌提供了基础,另外,因为部分岩石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成分,比如说碳酸岩成分,流水作用会对这些成分进行溶蚀,也进一步为风化侵蚀提供了条件[32]。2.生物风化:由于南方的气候条件比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而植物覆盖在岩石上面必然会影响风化作用的进行,如果单单仅从风化作用对南北方丹霞地貌发育过程的影响来看,南方地区的风化作用肯定是比不上北方地区的,但是南方地区的生物风化作用远比北方地区对丹霞地貌的发育的影响要重要的多,因为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因此南方地区的植物生长更为旺盛,而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必定会丰富自己的根系,而有些植物根系不单单都在土壤里,也有部分扎根到了岩石中,这些扎根在岩石中的植物根系必定会对岩石造成一定的压力,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只是会让岩石出现缝隙,但是日积月累,随着植物根系的不断丰富,也会进一步加速岩石的分崩离析,另外,南方的气候条件不仅仅适合动植物的生长,也为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也会对岩石造成一定的腐蚀作用。3.重力作用:当坡面上的岩石摩擦力小于重力时,这些物质就会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发生变化,这些岩石可能会因为重力作用,从坡面下降堆积到坡脚,有些岩石可能会在流水作用的影响下被逐渐侵蚀,或者被慢慢搬运,而另外一部分岩石的堆积会让坡面的倾斜角度更小,坡度更缓,同时,因为地表径流对岩石基底部分的侵蚀使岩石的基底部分慢慢被流水侵蚀,这使得岩石的上半部分形成悬空,也会增大,因为重力作用而崩塌的可能性。北方外动力条件分析:对于北方地区降水普遍要比南方地区稀少,所以北方大多地区都比较干旱,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风沙作用就尤为显著。1.风力作用:北方地区大多属于大陆性气候,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大多时候都是比较干燥的气候,而中国的北方地区又有大面积的黄土,比如说像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在春秋冬季的时候降水量不是很多,也常常会出现沙尘天气,因此,风沙作用对于北方丹霞地貌的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北方的昼夜温差相对于南方来说比较大,昼夜温差大,加上风沙作用的影响,会使得体积较小的岩石不断发生松动,进而为形成重力崩塌或者堆积提供了基础,由于日积月累风沙作用的影响,风化作用再侵蚀岩石表面的同时,也会带着沙砾对岩石表面进行雕钻,这会使得岩石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小坑洼,这也是北方丹霞地貌的一个独特景观。2.盐风化作用:北方地区的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盐物质,这些盐物质不断地融合在一起结晶形成固体,或者或者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形成液体,这些带有盐物质的固体或者液体对于丹霞地貌的侵蚀作用来说,要比一般的流水作用或者风化作用的影响要大得多,而且含盐物质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膨胀,特别是在降水稀少的部分北方地区,这些含盐物质发生膨胀之后,也会对岩石产生压力,进而使岩石有可能发生崩裂,如果在南方地区降水较多,这些含盐物质在流水作用的影响下,对岩石的侵蚀能力更强,会让南方的丹霞地貌起伏更加的趋于和缓,坡度更小,但是,在北方地区,黄土里不仅含有盐物质,也含有一定的钙质,这些钙质和盐物质一起,在流水作用中不断下渗到泥土里,会与泥土里的小石块一起融合成比较坚硬的岩石,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会有窗棂状宫殿式的地貌类型,因为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沉积的时间较长,质地较为坚硬,结构比较紧密。3.3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价值3.3.1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价值表3-3与丹霞地貌有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览(据[30-32]修改)区域景区名所在地景区特色南方乐山大佛四川省峨眉山市佛教名山之一,宗教与丹霞地貌兼备青城山四川省都江堰市以幽古闻名剑门蜀道四川省绵阳市因古蜀道而被大家熟知蜀南竹海四川省长宁等县风景优美,竹林与丹霞地貌相互呼应金佛山重庆市南川县丹霞地貌面积广四面山重庆市江津市丹山碧水,风景极佳天台山浙江省天台县佛教天台宗发源地,赤城山是丹霞地貌雪窦山浙江省奉化市拥有众多古迹仙都浙江省缙云县朱嘉的独峰书院等古迹武夷山福建省武夷山市风景优美,碧水丹山,建有多处宫观桃园洞福建省永安市桃园洞丹霞地貌是主要风景冠豸山福建省连城县与武夷山并称“北夷南冠”金湖福建省泰宁县福建最大人工湖齐云山安徽省休宁等县道教等宗教古迹龙虎山江西省鹰潭市道教天师府丹霞山广东省韶关市拥有历朝留下的多处古建筑桂平西山广西区桂平县西山风景及太平天国起义旧址赤水贵州省赤水市原始森林北方避暑山庄外八庙河北省承德市古建筑群与丹霞地貌兼备崆峒山甘肃省平凉市道教圣地之一麦积山甘肃省天水市有丰富的古代石窟造象把南方的国家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与北方的相比,就会发现南方地区的国家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不仅比重要大得多,而且在大众心里要更加有名,更加让人耳熟能详,全国的国家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总计有21个(表3-4),其中南方占了18个,大多都分布在四川省,浙江省和福建省,北方的国家级丹霞地貌主要在甘肃省,南方的国家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风景区大都区位良好,交通便利,并且大都是组合景观,南方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河流发育条件要比北方适宜很多,并且比较适宜动植物生长,因此,南方的国家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不仅有丹山碧水,甚至生态环境良好,而且这些自然景观大部分都是与人文景观相互结合,比如说,四川省的峨眉山,作为佛教名山之一,不仅有丹霞地貌,而且有乐山大佛这种人文景观[33],两者相互结合,提高了景区对游客们的吸引力,还有位于福建省泰宁市的金湖,这是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3.3.2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价值北方地区的国家级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虽然数量上要比南方少得多,而且知名度也要更小,但是北方地区的丹霞地貌风景名胜区大部分都和宗教历史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好奇心,也给当地风景名胜区披上了一层神奇的面纱,比如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众所周知,承德避暑山庄是从清代开始就作为皇室离宫,而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等古建筑群与外围山地的丹霞地貌相互呼应,烘托了丹霞地貌的历史氛围,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山不仅是有名的丹霞地貌,也是道教圣地之一,这把丹霞地貌和各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是在丹霞地貌的自然基础上进行古代石窟造像,是因为甘肃地区气候条件本就干旱少雨,在这种条件下打造石窟艺术保存时间将会更长,而且麦积山的岩石结构相比,于其他的岩石结构来说更加易于雕刻,虽然北方的丹霞地貌风景区不像南方地区那样风景优美,大多都与河流小溪相结合,但这些宗教文化也为当地的丹霞地貌增色许多。4.结论及展望4.1结论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是在地壳随着板块构造运动演化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对于中国南北方丹霞地貌的差异研究,本文通过选取北方的张掖丹霞和南方的赤水丹霞进行对比分析,现主要结论如下:(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影响中国南北方丹霞地貌差异的主要因素,内力作用中地质构造因素以及流水侵蚀、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对丹霞地貌的形态塑造起到了很大影响。(2)而丹霞地貌的美学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体验,激发人们的艺术创作灵感,更重要的是为了带动游客们的保护环境生态旅游的意识,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促进丹霞地貌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推动人们挖掘丹霞地貌更深层次的价值,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贯彻执行保护丹霞地貌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让科学技术现代管理体系、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起来,让丹霞地貌不仅能满足我们当代人的审美,需要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后世的需要。4.2不足与展望4.2.1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旅游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要一览国内著名风光。但是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对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可逆转的影响,一方面是开发者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旅游者,对于像丹霞地貌这种旅游景区来说,如果景区的发展是以牺牲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对生态资源没有进行有效和彻底的开发与利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只考虑到当前的利益,最终会对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如果大量的游客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些都势必会影响旅游景区的生态平衡,对旅游景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对于丹霞地貌景区来说,游客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科学技术也没有与当地的旅游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4.2.2展望因为旅游景区的科技发展水平暂时还不太高,发展相对于相对落后,游客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不太高,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太文明的旅游行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游客们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当地的环境一定会造成一些不可逆转的破坏。对于我们来说保护当地的环境是刻不容缓的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国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让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共识是必要的。另外,也要提升当地本土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文明旅游,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让游客们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深刻了解到保护环境,对我们本身以及子孙后代的意义,让文明旅游科学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社会氛围。
5.参考文献[1]冯景兰,朱翙声.广东曲江仁化始兴南雄地质矿产[Z].两广地质调查所年报,1928,17(1):38-42.[2]李文灏.广东省丹霞山砂岩崖壁蜂窝状洞穴成因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3]刘福珍.河北滦平盆地丹霞地貌特征及成景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4]柯雨田.崆峒山岩性特征与丹霞地貌成因[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5]张洪伟.张掖红层岩性特征与丹霞地貌成因[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6]杨丽.论赤水丹霞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J].现代经
0/150
联系客服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