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明光市家文化研究会秘书处
二、采风作品集萃
作者:(顺序随机)
许永宁 汤明秀 金 科
周家鸿 武 斌 李德新
李温和 曹克考
三、采风撷景
作者:全体采风人员
一、采风交流报导
明光盱眙来安三地诗友采风交流
上午驱车前往女山湖镇的招信寺、明光街道办事处赵府村的跃龙冈(朱元璋出生地)等地采风,下午参观了明光老街及家文化研究会理事单位——明光市新蕾幼儿园,宾主进行了亲切交流。接着,又驱车前往大横山丹霞地貌红石峡采风。
满满一天时间的交流采风,内容丰富,气氛融洽,收获多多,加深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双方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
明光市家文化研究会秘书处
二、采风作品集萃
许永宁
文友欢聚
丹桂飘香贵客来,采风灵迹大看台。
徜徉山水谈今古,友谊浓浓尽畅怀。
汤明秀
跃龙岗感怀
坊间言福地,灵迹跃龙岗,
朱漆门罗雀,琉璃瓦泛光。
神龟驼石刻,野草沐秋阳,
寂寂园中径,堪思一帝王。
点绛唇·游大横山
十月秋高,幸同骚客灵乡去。丹霞成缕,且做横山幕。赤石无言,此念还如故。迎风伫,借些情愫,共那私私语。
金 科
明光行组诗
女山湖话旧
荒烟一去不经年,嘉祐洪钟浮想翩。
牧野放山三尺雪,巡司敲鼓五更天。
玉环翠霭遗淮浦,旧迹老街横楚田。
七里木场纵眼望,扬帆逐浪写新篇。
尿布滩寻迹
秋风凉意遍荒滩,车马熙攘客少观。
环岛步行多杂草,沿湖路险缺围栏。
倒生棘刺垂明帝,斜出树身参殿銮。
我却无拘来此处,远山近水一同看。
跃龙冈怀古
深锁高墙一土丘,其中容纳是风流。
真龙降世祥光兆,神庙含烟瑞气浮。
回首刻碑聊未尽,经年残瓦怅难收。
盱嘉濠凤亲兄弟,何为帝乡争不休!
参观明光新蕾幼儿园并感谢李慎园长热情接待
三十多年幼教忙,培枝育蕾著华章。
石榴高挂门迎客,盆景新奇花发香。
室内终朝生意气,院中无处不风光。
盛情难却诚心谢,特借小诗来颂扬。
周家鸿
明光之行闲吟五首
观明光新蕾幼儿园
艺德培新蕾,师传三十载。
飞腾是李家,院景街中璀。
咏大横山地貌
山小绽奇花,神工映日斜。
心闲临绝处,疑是泛红霞。
秋至女山湖
雅兴览平湖,波光激我呼。
千帆鸥鹭起,不愧一明珠。
跃龙岗
耀世跃龙岗,风云万古芳。
闻言惊不断,此地出明皇。
尿布滩
抹山香笔涧,倚涧一滩头。
布洗成佳话,生灵枣刺勾。
武 斌
明光采风诗六首
庚子中秋到访安徽明光蒙曹公克考诸位盛情并赋
嘉山未云远,王气自峥嵘。
空碧秋光好,诗朋楚驿征。
两分非异域,一脉永传情。
千载龙飞地,烟波势纵横。
跃龙岗怀古
大野彤云结,跃龙岗上徊。
天年灵迹佑,平地响惊雷。
漠北江河远,神州日月开。
千秋功与罪,一并作尘埃。
注:跃龙岗一曰孕龙基,位于明光城北三公里,系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地。
过跃龙湖尿布滩感吟
抹山碧宇两茫茫,千载龙湖耀镜光。
尿布滩高垂棘刺,中原地大出元璋。
王侯自古本无种,百姓空余泪几行。
成败兴亡同一慨,溪边犹见菊花黄。
注:尿布滩位于跃龙湖畔,是传说中朱元璋母亲为其晒尿布的地方,此地酸枣树荆刺往下长。
访千年古镇女山湖
女山湖水共源长,旧县名城小老乡。
上岸渔民兴产业,文明生态大篇章。
千年古寺镇淮渎,万顷波涛映蜃光。
不负韶华秋色好,戏台票友靓新妆。
参观明光歧阳李氏文化宗亲会址(新蕾幼儿园)欣笔
果满瑶庭香满庐,假山奇石世间殊。
九如学舍仁为本,千载歧阳德不孤。
翰墨传情邀远客,唐诗佐酒醉盈壶。
卧看高铁驰南北,古邑新城入画图。
注:会址主人李慎系明代开国元勋歧阳王李文忠(朱元璋外甥)第21代裔孙,为明光市园林、家文化专家并兼任诸方领导。
大横山丹霞地貌
宛若天边一片云,丹崖赤壁自氤氲。
红蕖朵朵田田叶,赚得骚人情更殷。
长山正德|李德新
行经尿布滩
平湖一带香花涧,依岸墩高尿布滩。
通亮红光何异象,倒生棘刺也无端。
皇朝浩浩千城国,赵府区区十品官。
旧事风烟君莫问,闲如柳下钓长竿。
行经抹山寺
一寺清幽在抹山,闻听旧事泪潸潸。
赤光灼灼明皇喜,长夜萋萋老母艰。
摸石感天无利角,铺霞染地落红斑。
今人如织归来去,只做寻常似等闲。
行经跃龙岗
独留灵迹帝王乡,空立高碑自向阳。
院里枯芜荒旧事,门前赤地晒秸粮。
引来雀鸟闲云舞,搅动秋风谷稻香。
但见行人来去急,匆匆谁更问明光。
行经大横山丹霞谷
初裂新花欲放苞,横山半卧似莲姣。
仙风魅影清溪涧,鬼斧神工赤土包。
耐看砂岩如妙画,可餐秀色胜佳肴。
游人去后多回味,总把闲诗仔细敲。
李温和
与诸文友双节同乐
吟家同好晓从东,长假期约采雅风。
北往欣观灵迹地,南来叹赏兀峡红。
大明经业存遗址,佳话留痕胜视听。
意向浓时随浅唱,情扬极处放高声。
故交新友欢无已,豪语清辞统属诚。
但恨秋光惟吝啬,且留馀兴待重逢。
寄新蕾幼儿园
名高何忌巷儿深,卌载启蒙多育人。
几净窗明萦教语,春华秋畅有读音。
祖荫积淀书香院,族嗣兴栽花果盆。
李茂桃繁培沃土,情长志笃守初心。
跃龙冈随吟
胜迹当推是帝乡,独家碑竖卧龙冈。
灵修因傍二郎庙,善果终成一姓堂。
千万风光皆既已,几般山水遂无常。
红罗幛又香花涧,早入渔耕茶酒坊。
〔中吕·山坡羊〕尿布滩再唱
孤滩依旧,芳名优厚,荒芦乱树烟波绉。探由头,道无休,几张尿布功勋就,三百辉煌朱氏收。昨,明帝走;今,闲话留。
大横山随想
离去尘嚣无僻荒,一山独秀叹誉长。
谁开太极生三界,有话升平道二郎。
洪武当初兵将影,蒙元兴盛佛禅肠。
如烟往昔何堪记,先籍丹霞赋后章。
曹克考
〔双调·风入松〕明光怀古(三重头)
招信寺
千年禅院①改颜容,谁记(得那)宋仁宗②?商声③断续留余痛,几多恨、(都)付笑谈中。招信早成旧梦,秋风不老诗翁。
跃龙冈
明光山麓(尿布滩头)跃龙冈④,吉地出朱皇。灵迹碑⑤下胞衣放,正堪笑、(邻家)异说荒唐!怪论纷纭“绝唱” ,无非纸上文章。
明光老街⑥
“汪秦胡李”⑦一条街,窄巷两边开。 条石铺道承龙脉,歧阳第⑧、戚里庐宅。(现如今)民国旧居衰败,满清老瓦苍苔。
【注】
① 禅院:即嘉祐禅院,原名大寺,今名招信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敕建。嘉祐元年,宋仁宗外出巡游,驻跸此地。因赵祯好佛,久闻淮右招信县(即旧县)有敕建的“大寺”,为国内名刹。再因淮河两岸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亡魂不散,请旨超度。仁宗因此御驾亲临,携水陆(即水中、陆地神佛绢画,相传为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手笔)、藏经(即大藏经)驻跸于招信县古大寺内,作七七四十九天水陆道场。临别前,在寺院门额上御书“嘉祐禅院”四个大字,大寺因此改称嘉祐院。
②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宋朝第四位皇帝,初名赵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③ 商声:原指旋律以商调为主音的乐声,即五音中的商音;另指“秋风”。
④ 跃龙冈:位于明光街道赵府村,南倚龙庙山,背靠抹山,东傍东风湖,西濒池河,乃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之地。
⑤ 灵迹碑:全名“圣祖灵迹碑”,在跃龙冈上,原碑立于赵府龙泉寺大殿内。明万历四十一年,盱眙知县许临川立:“臣应聘谨按汉高祖丰生沛长故,其言吾万岁后魂魄犹思沛。今盱眙即汉之丰,今凤阳即汉之沛也。我高庙亦曾举以自喻,然汉惠于沛,宫故地立,原庙制祀典……丰之中阳里汉高祖所生之地犹盱之灵迹乡也,后人亦为立庙于其上。”
⑥ 明光老街:初建于元朝,发展于明朝,壮大于清末,民国时具有一定规模。旧称“曹府街”,因曾是被封为曹国公的明朝陇西王李贞、岐阳王李文忠家族世居之地,故称。
⑦ 汪秦胡李:清末民初明光镇所谓“四大家族”。此时的政治、经济、土地基本掌握在“胡(南北胡)、李(南北李)、汪、秦”四大家族手中。其中:
汪姓:原籍徽州,明未清初迁入明光,以汪仲权为首富。汪道涵为该族名人。 民国29 年3 月任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兼任县总队总队长、县委书记,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1991 年底,任海峡-协会会长。此后主持了著名的“汪辜会谈”。
秦姓:原籍靖江,清初迁入明光,以秦孝发、秦魁发为首富。该族名人秦竹人,为清末民初诗人。
胡姓:南胡,原籍徽州,清初迁入明光,民国后期有70户,其中地主12户,占地1500余石种,以胡燕伯、胡菊潭为首富; 北胡,原籍五河县,清初迁入明光,民国后期有地主10户,占地750余石种,以胡乐斋、胡文才、胡锦唐为首富。
李姓:南李,原籍乌江,明时迁入明光,以李云程,李大武为首富。该族名人 李文忠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北李:原籍临淮,清初迁入明光,以李大兴、李信通为首富。
⑧ 歧阳第:即歧阳王门第。歧阳王,指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明光集(今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办事处),后来随父亲李贞搬到濠州东乡。李文忠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将领。
与盱眙县诗友相约采风兴怀
仲秋时节菊花黄,旧雨新知聚一堂。
客自都梁临旧县,我当东道举琼觞。
跃龙冈上寻灵迹,横涧山头觅大王。
先是参禅嘉祐院,后来访古石牌坊。
骚家有意拈诗韵,美景无疑作画廊。
一路风情何负我?明光不愧帝王乡。
【注】
都梁:指,盱眙县,境内有都梁山,山上盛产都梁香草(即泽兰)。隋大业初,炀帝在盱眙置都梁宫后,盱眙别称“都梁”。
旧县:此指明光市女山湖镇,因宋代设招信县,为县治,元末废,明代设“旧县巡检司”,故称
跃龙冈:跃龙岗位于安徽明光市明光街道赵府村,南倚龙庙山,背靠抹山,东傍东风湖,西濒池河,乃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之地。光绪二年《盱眙县志》载:明光山东北有跃龙岗,一日孕龙基。康熙志注:岗在二郎庙旁,明太祖生于其地,下有红罗障,有香花涧
横涧山:横涧山现名大横山,因南部山麓为丹霞地貌,又叫大红山,地处江淮中部,距明光市城区16公里、定远县西北七十四里,上有涧泉。山上已知有古柴王城遗址、有朱元璋屯兵遗址、元代"法华禅庵寺"遗址,有元代佛塔两座、古井、放生池等。
嘉祐院:原名大寺。《盱眙县志》载:“嘉佑院在旧县镇,宋嘉佑年建。”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老街,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风云变化而随之兴衰,于2002年移址重建,今名“招信寺”。外形为硬山马头墙两坡水式样。内部木架,明间为七架梁前后出单步,次间为穿斗式梁架,山面砌马头墙,正背两端翘起与马头墙相接,此类手法它处不见,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手法。
石牌坊:指的是中心路老街,亦称“中心路历史文化街区”。纵向八百多米长,两边店铺鳞次栉比。它是老明光的心脏,是老明光的浓缩,是老明光的历史,中心路老街道路于2014年开始改造。南始望横街,其辐射的小巷共有三四十条巷,巷子有二十余条,石板铺道。今建有“跃龙门”、“明光老街”、“岐阳门”,三座仿古街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