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干净规整的硬化路通组入户,一排排崭新的特色民居次第排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菜园葱郁、鲜花娇艳……绿色产业欣欣向荣,群众发展经济的劲头十足,这是“网红”村——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1月的绿美图景。
实施绿美乡村建设以来,新龙村党支部积极坚持党建引领绿美乡村建设,积极探索“支部带动、党员推动、党群联动、共建促动”工作模式,实现“颜值”和“内涵”双提升,绘出绿美乡村新画卷。
新龙村新源排屋。罗志平 摄
党建引领聚“合力”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夯实绿美乡村建设基础,新龙村积极构建“党建+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坚持“一切工作到网格,管理服务进网格”的思路,将网格打造为推动绿美乡村建设走深走实的前沿阵地。
管理放在网格上。新龙村提前谋划,科学制定《董塘镇新龙村村庄规划(2021—2035年)》《董塘镇新龙村绿化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村庄美丽庭院、“四小园”、公园绿地打造提升,加强村庄立体绿化美化,科学配置乡土树种和经济林果。
新龙村的美丽村貌。
队伍建在网格上。新龙村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完善村到组、组到户、户到人三级党建网格,建立党员责任区18个。常态化落实“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活动,县、镇领导固定每周三入村走访农户,带头宣传乡村绿化美化政策、带头做好思想工作。同时,深入推进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通过与县直机关党组织挂钩结对,形成“支部帮支部、书记帮书记、党员联党员”格局,切实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截至目前,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到新龙村开展“一线双联”“民情夜访”等活动146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解决实际问题54条。
服务落在网格上。新龙村注重发挥党员“三带头”作用(即:党员带头无条件支持乡村建设、党员带动身边群众建设和谐家园与美丽庭院、党员主动帮助和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通过“三个带”,在职党员、在家党员分片分区挂包7个村民小组的公共绿化区域,并示范带动群众在“四旁”“五边”见缝插绿、留白增绿,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等生态景观。同时,广泛动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社会爱心人士等力量,为新龙村绿化工作捐资捐物、出谋献策、投工投劳。
新龙村公园一角。罗志平 摄
新龙村古井广场。
1月以来,新龙村累计发动各界力量筹集爱心捐款4.7万元,组织乡贤在田园公园共同打造了首个乡贤林,并对认捐植树进行挂牌仪式,进一步引领传播植绿护绿新风尚,目前新龙全村绿美已新增种植苗木1876棵。
党群联动添“美丽”
走进新龙村新源村小组,入眼的是一家家整洁美丽的庭院,休闲广场、小公园、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清澈见底的池塘、软软的沙滩、美丽的庭院……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村规民约张贴在广场显眼位置,党群理事会及相关管理章程张贴在党群服务室墙上,村干部和村民们温馨地谈论庭院发展。
依托环丹霞山片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在镇党委、腾讯公益基金会、韶关市乡村振兴公益基金会等多方力量的助力下,新龙村采取“党组织+社会组织+群众投工投劳+资金奖补”的方式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通过艺术家入户指导村民改造自家庭院,共得到41户村民的积极响应。许多村民还主动让出边角地,投工投劳,支持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村巷道路面硬化、绿化美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后期维护,梯次创建了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成功打造了环丹霞山美丽乡村示范片、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让新龙村迅速成了“网红村”,吸引各地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目前打造的各具特色的41户庭院已成为新龙村一抹清新的点缀。
美丽的庭院。
值得一提的是,为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主人翁精神,提升乡村治理综合能力,新龙村党支部设立“积分超市”,引导全村近200户村民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志愿服务等工作,获得相应积分,累计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商品,如垃圾桶、洗衣粉、洗洁精、衣架、洗脸盆、毛巾等。
新龙村积分超市。
“现在,村民见面时不时就会问起对方‘你家积了多少分了?’”返乡青年党员潘华雄说,这种效果明显的积分兑换激励方式,切实起到了促进村民自觉参与村里日常工作的良好势头。
如今,新龙村以“小”积分活动推动基层“大”治理,让积分超市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乡村旅游显“效应”
池水清澈、沙滩细腻,树木葱郁,公园旁实木搭建的仿古建筑“和乐亭”内,笑声朗朗,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着一个个糖环……好一幅乡村研学的温馨画卷。
“乡村要发展,产业必先行”。如何出圈,考验着基层智慧?
孩子们在做糖环。邹方筱 摄
庭院变美了,村庄变好了,来游玩的人变多了,怎么样才能够在家门口挣到钱?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宁声珍脑海中冒出:走“乡村+旅游”的道路,打造一个特色产业,推动美丽乡村成果转化。
说干就干。新龙村党支部拓展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的思路,依托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村优势,大力推进新龙村示范民宿建设,由返乡青年党员带领4个村民小组的村民代表、乡贤运营新龙村庭院合作社,支持、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涉及餐饮、住宿、活动、产品及免费玩乐点。
新龙村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图为食味鄉也庭院。
这些零散的庭院服务可组成系列的服务,让游客获得既有乡村人情味又满足游玩需要的完整体验。去年12月以来,新龙村成功打造了“常青小院”等一批“庭院经济”。通过乡约在地、乡村集市、节假日活动等接待团体游客及散客,销售移民特色小吃和农特产品,已营收近8万元。
“别小看我这个院子,来吃饭的客人还真不少。暑假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丹霞山游玩,我们家一天能接待近百人。”在自家院子里开起庭院私房菜的农户余月胜说。
如今,新龙村在党建引领之下,通过不断招引培育“农业+旅游”特色项目,蹚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从昔日的破旧小村庄变成如今既有“村味”、又有“美感”、还能把游客留下来的“网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