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高考地理中的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河流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侵蚀岩层

(1)简介:巨厚红色砂, 砾岩层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 沿垂直节理发育成平顶、陡崖、 孤立突出的堡状、塔状、针状、柱状、方山状或峰林状地形。

(2)形态特征:顶平、身陡、麓缓。

(2)形成过程:红色沉积岩受到流水侵蚀,风化作用,重力崩塌,塑造成陡崖(简单来说)详细过程:

①陆相红层沉积物形成(在低处,流水沉积碎屑物,固结成岩,形成红色砂,砾岩层)

②地壳抬升(地壳被水平挤压,地表抬升,垂直节理发育(裂隙)

③红色岩层被外力破坏(流水沿着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化等外力作用下形成丹霞地貌)

(流水侵蚀包括降水的直接侵蚀和河流对地表的侵蚀)

④基部岩层常因差异侵蚀或风华凹进,上部岩层失稳,沿节理发生重力崩塌

(3)分布地区:分布于美国西部,中欧,澳大利亚,在中国分布最广,分布于东南 40%,西南 24%,西北地区 18%。

(4)巨厚沉积岩形成过程

①外力作用:流水带来碎屑物在低处沉积,然后固结成岩

②沉积环境:以陆相沉积为主(粒径:砂岩<砾岩)

③沉积物质:砂岩,砾岩为主

(5)为什么是红色的?

岩石中的铁元素被氧化成红色的三价铁。

(6)从山顶的地形和土壤的角度分析,分析山顶植被多于陡崖的原因?

答:山顶与陡崖相比较为平缓,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性比陡崖好,土壤含水量更高,因此植被种类和数量较多。

(7)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相较于山麓地区,发生了变异,请说明原因?

答:山顶与山麓相比,面积更小,土层更薄,保水性差。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导致山顶较山麓更干旱,发育耐旱植被。

二、雅丹地貌

(1)简介: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2)雅丹地貌形成条件:

①岩性条件:是雅丹形成发育的基础。因对雅丹的定义不一致, 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

②环境条件: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 50 毫米,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或较为湿润的洼地,盐类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强烈的地区。

③动力条件:是雅丹地貌形成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的包括风力和流水等。

(3)描述雅丹地貌形成过程

①地质时期海洋或湖泊物质沉积,形成水平岩层;

②地壳抬升,水体外泄或蒸发,岩体出露;

③气候干旱、风力强劲环境,强风沿裂缝侵蚀;

④较软的岩层被(差异)风蚀风化,形成凹槽,坚硬岩层出露形成台地;

⑤形成凹槽、台地走向与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

(4)水上雅丹

在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台吉乃尔湖区,一里坪湖苦水沟、西台吉乃尔湖、鸭湖东台吉乃尔湖如一串珍珠,镶嵌在东台吉乃尔河的尾闾地带。近20年间,这里的湖泊群变化多端,水上雅丹如精灵般闪现。这片世界罕见的水上雅丹,远看像无数岛屿屹立湖中,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

(水上雅丹:雅丹地貌形成后+水,说清楚水怎么来的)

1.河流对地貌的影响:

(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在河流中下游地,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宽。在可溶性岩石广泛分布区,受河流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如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等)。

(2)河流堆积地貌:在河流出山口处河面变宽,流速变缓,其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入海处形成三角洲。

(3)河流两岸地貌的差异: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两岸存在差别,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故使北半球河流右岸遭侵蚀,南半球河流左岸遭侵蚀,遭侵蚀的河岸河床坡度大;而对岸,即北半球河流的左岸,南半球河流的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较缓,易形成浅滩。在河流的中下游河段,河道多弯曲,在河流拐弯处,凹岸因河水流速快而被侵蚀,坡度较陡;凸岸因河水流速较缓慢泥沙沉积,形成浅滩河床。

2、河流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本地的降水:因河水蒸发使大气中水汽增加,湿度增大,云量、降水量增多。

(2)影响本地的光照和气温:在白天,大气中水汽和云量的增加,使大气对太阳辐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减少,气温偏低;在夜晚,因大气的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增强,气温偏高,从而导致气温日较差变小。.

3.河流与其它水体:

(1)河流与湖泊补给:一是湖泊在河流的源头,湖泊水成为河流的补给水源。如长白山天池在松花江源头,补给松花江。二是湖泊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在汛期,河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水,故二者是互相补给的。又因湖泊对河流有蓄洪补枯的作用,所以说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如长中下游地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2)河流影响湖泊的性质:有些湖泊的湖水主要由注入其中的河流补给,而部分湖水通常由另一条河流输走,因河流输出湖水的同时,也输出了盐分,形成淡水湖;分布在内陆干旱地区的湖泊其补给水源是河流,而没有向海的出口,水体在这些湖中停滞并蒸发,河流带来的无机盐便积累起来并达到饱和状态,形成咸水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河流与地下水:有的地区,在汛期时,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在枯水期时,地下水位高于河位,地下水补给河水,因此,二者也是互相补给的。有的地区,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水位总是高于地下水位,故该地总是河水补给地下水,如黄河的下游河段。有的地区,地下水出露成泉,泉水补给河水,如趵突泉和黑虎泉等泉水汇入。

(4)河流与冰川:高山高原地的冰川积雪,在气温高于0°C时融化并且补给河流,冰川积雪量的多少会影响到补给河量的多少。

(5)河流与海洋:河流汇入海洋,使附近海域的盐度变小,如亚马孙河口,因汇入大量河水,海水盐度极低。对于流量的有季节变化的河流,河口处的盐度也就发生季节性地变化。

(6)河流与沼泽:东北河流地处平原,河水排水不畅,易泛滥而成沼泽,当然还与这儿纬度高,蒸发弱,地下有冻土,河流有凌汛有关。

4.河流影响物质迁移:河流是地球水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内陆河流把水分从高山输送到内陆盆地底部或湖泊中,实现水分小循环;外流河把大量水分由陆地带入海洋,弥补海水的蒸发损耗,实现水分大循环。同时,热量和矿物质也随水分一起输送。南北向河流把温度较高的水送往高纬地区,或者相反,对流域气温都具有调节作用。而固体物质的随河水迁移,则使地表的高处不断夷平和低处不断被充填。所以河流既是山地景观的创造者,又是大小冲积平原的奠基者,还是内陆和海洋盆地中盐类的积累者

5.河流对生物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在干旱地区直接影响生物的分布,河水中含有许多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盐,注入海洋或湖泊,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河水(受污染的河流)注入海洋,可能形成赤潮,危及鱼类生存。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水足土肥,非常利于植物的生长,特别是河流两岸,植被荗密,水鸟众多。

6.河流对人口城市的影响:由于河流的供水与运输功能,使人与城沿河分布,特别是冲积平原处,地形开阔平坦,利于城建,往往成为人口最为稠密的地方。

7.河流对工业的影响:大多数的工业都要消耗大量的水,且由于工业的运输量大,所以工业也常分布在河流两岸。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8.河流对农业: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因而农业发达。

9.河流与交通,河运是否发达,与河流水量,季节变化,流速,冰期等因素有关

10.河流与旅游:河道上的峡谷、瀑布 ,河曲以及河与山组合成的水域都是极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总之,河流是改造地表形态的重要外力作用之一,包括河流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像三角洲、河谷、河漫滩等地貌);其次是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属于地表径流,影响着其他圈层的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第三是生物圈的重要水源来源,影响生物群落;第四影响大气的水分和温度状态,影响局部气候;第五河流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灌溉、发电和水产事业等方面都为人类带来了重要财富。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