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丹霞山是地貌学专用名词“丹霞地貌”之命名地,久闻其大名。与友人慕名而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仿佛走入人间仙境……
那日我们到丹霞山时已是太阳即将落山,好在躲过炽热阳光似火烧之时。同行者中有一位摄影爱好者建议我们,这片丹霞地貌共三百多平方公里,最值得一看的两处景点就有阳元石和阴元石,那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生殖崇拜象征。大家觉得先看看其中一处,再决定第二天是否再看另一处。在丹霞山入口处有一条名为锦江的小河缓缓绕过丹霞,这种地貌形成的山,山墙是火红色的,山顶或平缓之处则被绿色覆盖。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砍,有的横卧谷中,有的直指蓝天,有的隐藏山中,有的停靠江畔,奇特景色堪称一绝。
丹霞山绿得实在自然,绿得充满活力,绿得生机盎然;又被霞光染得金光灿烂,染得层次分明,染得楚楚动人。阳元石和阴元石就是坐落在这美景之中两处鬼斧神工的巨石,是被称为中国十大最令人脸红心跳的奇观之一!我们走着走着便远远地看见了阳元山,这是因山石奇特而出名。其中最引人注目之巨石就是阳元石,乃是一柱擎天,位于锦江之西、玉女峰旁,石柱高28米,直径7米,酷似人体器官,孤峰顶立,仰天高耸,直傲苍穹。人们之所以把它拜为“祖石”,认为其代表男性阳刚之气。远远望去,这石柱直刺云天,以形象逼真而闻名中外,到此游览拍照留影的男女络绎不绝。文人骚客曾留诗在此:挺劲雄峰世所希,名石逼肖众称奇,天公亦解苍生事,泽惠人间醉玉姬。
这块阳元石本是一处形态奇特之造型地貌,同时也是一尊普通之丹霞石柱。地质学家考证,原先它和阳元山大石墙同属于一个巨大石块,在经历过千百年岁月侵蚀磨砺,风吹日晒雨淋,地壳变动凹凸,它们之间终于形成裂隙。久而久之,裂隙逐渐加大,最终导致其与大石墙分离,成为石柱形态。如果从整个山块隆起作为阳元石的孕育,按照丹霞山之平均上升速度计算,它形成过程至少要有100万年历史,比北京猿人出现还要早50万年。如果按照阳元石相对高度和平均剥蚀速度计算,这尊充满诱惑力之石柱形成大约有30万年历史。
有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我认为,大自然比杀猪刀厉害多了,堪称是一位伟大的雕刻家,是改天换地创造物质形态前世今生之始作俑者。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满江风物,美不胜收。
地处在阳元石之北约三公里处,锦江之东还有一处阴元石,与阳元石相映成趣。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翻山越岭,看看它们珠联璧合的另一处。据说在一个景区有两处这种巨石的情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我们走进景区之后不远,渡过景区内的锦江,一路饱揽湖光山色。
丹霞山具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神奇,其中的水不是漓江,却不逊色于漓江。细观江水,清澈如镜,江边奇峰倒映在水中,形成迷人的独特景观。大自然天造地设般峰峦叠嶂,构成了诗情画意之奇妙境界。我们沿着山间小道拾级而上,在绿色环绕中,远离开都市尘嚣,沁润着静谧雅致。站在景区最高峰向前眺望——只见苍穹之下,满目赤、黄、绿交相辉映,煞是壮观。逶迤飘逸,色彩斑斓,梦幻迷离如仙山琼阁……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山水画之中。
下山石阶两旁山峰耸峙,置身于南国茂林植被奇山丽景之中,大口地呼吸着淡淡草香空气,顿觉心旷神怡。攀登一路之疲倦被一扫而光,浑身轻松,又焕发出活力。进山之路,有著名的云霄栈道。这段崖壁很陡,崖壁上人工凿出的台阶,犹如登天之梯,有的地方宽不过20多公分。稍不留意,便可能滚落下去,性命堪忧。众人极小心地一步步往山下移动……渐渐地豁然开朗,发现曲径通幽。我们在密林之中缓步前行,但见忽而秀气,忽而粗犷。远近山石高低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富有韵律与层次,尤其是在霞光映衬下,起伏的山峦更富有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其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
驻足举目四望,丹霞山无时无处不被南国秀美山川所漂染。满山萧树苍绿,灵秀葱茏。沿途偶尔见到山坡上红褐色岩石裸露之处,那是由红色砂砾岩构成其特色,看上去如云霞片片。这便是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这里又称“中国红石公园”,各种形态,随意组合之丹霞地貌若千年石堡。山中各类奇石如人似物、如兽像禽,宛如雕塑大师的一尊尊艺术杰作,却无一不是出于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我们翻过一道山,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突起于万绿丛中的红色山峰,被风雨浸蚀成人的五根手指形状,甚是壮观。这是因为此座山石的地质结构属于“喀斯特”地貌,千百年来,具有水滴石穿的雨水对石灰岩进行锲而不舍的溶蚀,所形成的地表,又称溶岩地貌。置身丹霞山的仙境之中,感觉景色极美,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物质沉淀,加上藻类生长,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或暗褐色,干燥之红崖上藻类更是五颜六色,在蓝天白云、碧水绿树、青草翠竹衬映之下,和谐共存,相互媲美,构成一幅幅丰富多彩之美丽画面。
我们来到长老峰下,走在最前面的朋友突然停住脚步,远方绿树草丛之中的半山腰间,好象发现了什么……随着我们走近,那片山石也逐渐清晰起来,原来这就是那块天下闻名的阴元石了。它也被称为“母亲石”“生命之门”,有人誉之为“人类生命之源”。这块巨石遮遮掩掩,藏在幽谷深处,高十米多,宽四米多,状如女性人形……阴元石的洞口处,还遗留有燃烧过的香烛痕迹,应该是那些来此祈求子孙满堂之人祭拜过的遗迹。也有不少好奇者在此留影,此情此景,令人见怪不怪。
这怪石有锦江为屏障,有庄重的长老峰特别护持,隐藏于浓荫密林之中,1998年被到此砍柴的农夫偶然发现,产生奇异的联想而口口相传,引发人们趋之若鹜。人们称这巨石是代表女性阴柔之美,与阳元石相映成趣,故而声名远播。当地人称,大概上天怕不规矩者骚扰,也怕假道学之人有意破坏,所以只等盛世方才显现。虽然现在辟为旅游景点,去看这隐密的生殖崇拜之巨石,也要登舟渡水,再攀岩而上下,走到坎坷的密林深处才能见到阴元石之真容。
天下万物就是奇妙,在一个地区的自然景观中,有阳则有阴,有男则有女,似乎天经地义,就连有灵性的石头也不例外。阴阳之石同处丹霞山,实乃大自然奇观,冥冥之中由上天主宰而巧妙安排。有人认为这种巨石奇观绝非偶然,象征乾与坤、天与地、阳与阴、水与火、刚与柔之天然造化,蕴含阴阳五行之理,如何形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妙不可言。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到此游山玩水之人,其中不少是抱着求生育、求子嗣之迫切愿望来朝拜。偶尔有成功求得子嗣者,便被传得神乎其神,从而这阴阳巨石被披上一层能够助人传宗接代的神秘面纱,认为是朝拜者内心虔诚而得好报。对于无功而返者,算命者有言在先,心诚则灵……意即未如愿者乃心不诚,自己则忍气吞声不好意思再张扬了。如此更是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这反映了很多人一种古老的生殖崇拜心态,虽属子虚乌有,亦无可厚非。但如果有人对此信以为真,盲目崇拜,以为到此虔诚朝拜即可生儿育女、子孙满堂,也着实愚昧的可悲、可笑……
有人说,阳元石和阴元石如此惟妙惟肖,一定是经过人工打造的。但是经国家地质专家鉴定,它们是百分百纯天然之作!很多年前,这片丹霞山景区还是一片湖泊,由于地壳变动,湖底抬升,石头慢慢露出水面。石头中石质松软部分,因长时间受湖水撞击和风雨侵蚀,慢慢风化、冲走、掏空,形成石和洞。到了春夏季节,雨水流动的地方,长出青苔,青苔被太阳暴晒枯死之后变成黑色,便成了阴影。长年雨水流不到的地方,露出砂页岩的丹红色,似人的肉质,最后形成了酷似男阳女阴丹霞山阴阳石的自然奇观。据学者的考证表明,生殖崇拜是一种流传久远的社会现象,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范围内远古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和普遍的巫术行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生殖崇拜逐渐演变,并具有了更丰富的想象内容和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尤其在科学欠发达的地方更是深入人心。
丹霞山之形态,以山石造型奇特而著称,其山峰四壁由赤壁丹崖构成最基本之景观层次。据史书记载,女娲曾经在此采石补天,舜帝南巡到此登韶石奏乐。人们将这些民间故事与当地山石传说结合在一起,在岭南客家文化的背景里加以充实和升华。阳元石和阴元石是丹霞山独有的稀缺自然财富。今日丹霞山的管理部门声称要把博大精深之生殖文化在丹霞山做出文章,建设一个世界生殖文化博物馆。
如同很多美景都有美丽传说一样,丹霞山的人们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也相得益彰,留下了一些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游人到此就会耳闻目睹,在此不多叙述。因此,丹霞山亦被誉为爱情山,如同这里的潺潺溪水,源远流长,千年不息……丹霞山方圆数百里,雄奇诡险。在烟岚雾霭之下,群峰深壑之间,摩崖庵寺之中,人迹罕至之处,不知还隐藏着多少未解之謎,还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吸引着人们不辞辛苦地寻幽探秘,挖掘整理。
天色渐渐转暗,我们开始回返,其实我们只是走到了景区的很小一部分。极目远眺,但见火红的晚霞笼罩着丹霞山,天上地下,披光挂彩,美轮美奂。俯瞰视野之内,山峦起伏,林海竹丛,霞光夕照,蔚为壮观。令人突然想起叶剑英元帅《八十抒怀》,诗中的最末一句“满目青山夕照明”,犹如眼前写照。元帅出生于广东,他一定看见过这种灿烂晚霞的良辰美景,他借景抒情,吟咏出恰如其分、流传至今的诗句。这诗中的意思是青山不老,夕阳明亮。表达了元帅宝刀不老、志在千里的昂扬斗志。
丹霞山被誉为人间仙境,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确实名不虚传。在其逐渐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大自然让这里的地质地形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变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定会将这种丹霞地貌雕琢得更加秀丽多姿多彩,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