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教授谈百家姓之李姓的历史发展与迁徙分布商朝颛顼李氏后裔

李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总人口有9340多万,如果加上海外华裔李姓,总人数超过1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得姓始祖李利贞。皋陶后裔理征,字德灵,商朝末年受封中吴伯。在商纣王时任理官,因执法如山,时常忤逆昏君商纣王旨意,招来杀身之祸,家族亦面临受株连危险。其妻契和氏携幼子理利贞出逃,逃至伊侯之墟时,饥渴交侵,遂摘路旁树上果子充饥方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理、李两字古音相通,所以理利贞改称李利贞,是为李姓得姓始祖。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李、理古时通用。古时法官的名称,总主征伐刑戮之事。古时的李氏族当以官名为原始氏族图腾,最终形成李姓。李,也是一种树名。蔷薇科,落叶乔木。叶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果皮紫红,青绿或黄绿果可生食或制蜜饯。核仁、根、叶、花、树胶可供药用:古时的李氏族也有以李树为原始氏族图腾,进面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名称,最终形成李姓氏。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两大支:嬴姓和姬姓。第一支出自赢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高阳氏颛顼。颛顼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唐尧时代,颛顼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即法官。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赢。治水成功,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陶的子孙一直做大理之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纣王,被害。其妻契和氏携幼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时期,巴人居武落钟离山,在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是周的同姓后裔,后向川东扩展。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在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一部分留于渝境的巴人成为板楯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公元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人改姓。进人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中原百姓中开始融人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李姓中也混人了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基因、流人李姓的主要民族有:唐朝的沙陀,氐、回纥、契丹、高车、吐蕃、西域各国等族以及犹太人、波斯人、安息人、朝鲜人等外国人,之后这种融入从未间断过,北宋西夏国党项族、金国女真族,明清时期的蒙古人、满洲人、西北的土司和西南的土著均纷纷改汉族姓,尤以李姓为首选。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其中大部分汉化了。在当代的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多李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李氏唐朝赐予有功大臣武将李姓,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由河南开始,到战国末,其活动地域已扩大到山西、河北、陕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汉时期是李姓向各地迁移的重要阶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瓯时,李姓始人两广地区。李耳的后裔人甘肃,发展为陇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为赵郡李姓名家。东达山东,东南抵赣浙苏,南面南海及北部湾。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时期,陇西李氏王朝传19帝,历时289年,李姓贵为国姓,各地都有李氏的皇亲国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胀,成为国中第一大姓,唐朝初李姓开始大批进人福建和海南、明朝时进入台湾。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人的1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44%;其次分布丁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遭受战乱和屠杀的群体首先是大姓汉族人群,李姓是北方地区的大姓,自然受到最惨重的损失。明朝时期,江西为李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13.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山东三地,这三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人口的32.7%;其次分布于浙江、江苏、河北、福建、河南等地。宋元明期间,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除了人口急剧减少以外,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的赣苏浙闽、华北的晋冀豫鲁两大块李姓人日聚集地区。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当代李姓人口已达9340多万,为全国第二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从明朝至今6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340万,增长18倍之多。李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四川。这四省李姓大约古全国李姓人口的32.4%;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安徽、湖北,云南、辽宁、江苏、广西。黑龙江、山西,陕西十一省区,占李姓总人口的44.6%。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4%。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1、郡望堂号李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支派众多,人口也多,故形成的望族也多。李姓的郡望多达12个,它们是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襄城、江夏、梓潼、范阳、广汉、梁国、南阳等。以陇西和赵郡最为著名,除少数民族的李姓外,其他各分支多出自这两地郡望,因此,堂号中多为陇西或赵郡。陇西为秦朝设置的郡,古城在今甘肃临洮南。其辖区相当于今甘肃东乡以东。武山以西、礼县以北之地,而赵奉为北魏设置,到唐朝时改为赵州,古城在邯郸,辖境相当于今河北邯郸、邢台、沙河等地。2、宗祠楹联卫公勋业;元礼门墙。经传道德:名重谪仙。家藏邺架;召赴玉楼。狂歌痛饮双仙骨;素句呕心一锦囊。自唐及周,理官柱史遗恩远;由粤而蜀,祖德宗功沛泽长。系出陇西,将相公侯光国史;宗开淮右,忠良孝友笃家风。3、族规家训明明我祖,汉史流芳,训子及孙,悉本义方,仰绎斯旨,更加推详。曰诸裔孙,听我训章,读书为重,次即农桑,取之有道,工贾何妨。克勤克俭,毋怠毋荒,孝友睦姻,六行皆臧,礼义廉耻,四维毕张。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神则佑汝,汝福绵长。倘背祖训,暴弃疏狂,轻违礼法,乖舛伦常,贻羞宗祖,得罪彼苍。神则殃汝,汝必不昌,最可憎者,分类相戕,不念同忾,偏伦异乡。手足干戈,我民忧伤,愿我族姓,怡怡雁行,通以血脉,泯厥界疆。汝归和睦,神亦安康,引而亲之,岁岁登堂,同底于善,勉哉勿忘。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李姓族谱2248部。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历代李姓名人2251名,占总名人数的4.9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位。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5.3%,排在第二位: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4.11%,排在第四位;李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4.73%,排在第三位。我国李姓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不凡。李姓称帝并建立的政权就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从春秋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道教的鼻祖李耳开始,李姓英才辈出。历代特别有名望的有:战国时政治家李克,水利家李冰,赵国名将李牧:秦朝政治家李斯:秦汉之际谋士李左车;西汉名将李广:东汉名将李膺;隋末瓦岗军首领李氏名人李耳李密;唐太宗李世民,名臣李吉甫,名将李靖,诗人李白,李商隐,文学家李阳冰,书法家李邕,史学家李百药;五代南唐国主李煜:北宋名相李纲:南宋史学家李焘,诗人李清照;元朝数学家李冶;明朝医药家李时珍,思想家李贽,诗人李东阳,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清之际哲学家李颙:清朝名臣李鸿章。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游线一: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发源地、老子故里)—陕西省咸阳市(唐朝李氏皇陵)—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李氏宗祠群)(一)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李氏发源地:老子故里理利贞指李为姓后就定居于此,虽然今天的鹿邑县已无法找到理利贞的生活痕迹。但他的裔孙、同样被李氏尊为始祖的老子李聃,却在此留下了很多遗迹。交通:乘京九线上的火车到安徽省亳州下车后,在亳州汽车站换乘到鹿邑的长途车在太清宫站下即可,票价6元左右,车程20分钟。特产:有2000年历史的试量狗肉——正宗产地在鹿邑县城西25公里的试量集,还有王二水饺、焖糟鱼、逍遥胡辣汤、孔集烧鸡、关记烧鸡等传统美食。(二)陕西省咸阳市唐朝李氏皇陵出自陇西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了唐朝。唐朝以历史上最为开放和宽容的博大气慨,创造了一个无可比拟的盛世。大唐近300年的泱泱之气,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鼎盛的时期,唐朝的18位李姓皇帝都葬在陕西关中,俗称“唐十八陵”。这18座皇陵大都前瞻广阔的关中沃野,与秦岭遥遥相望,后枕巍峨的山峰丘峦,随群峰起伏,蜿蜒如蟠龙一般。高耸的陵园主峰、宽阔的陵园区域、庞大的陪葬群、威武的神道石刻,无不显示出大唐帝国独有的大气磅礴。乘车路线:昭陵——在西安鼓楼乘310路可直达,也可坐旅游专线车前往。(三)湖北省利川市柏杨镇:李氏宗祠群李氏庄园位于利川市柏杨镇水井镇。明末清初,此地李氏的开基始祖李延龙用武力获得了这片土地。李氏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初年,经200余年的增修扩建,形成了今天这片宏大的建筑群。李氏宗祠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庄园东北200米处。大水井古建筑群落的整体设计摹仿成都文殊院,规模宏大,古朴典雅,陈设华美,共有24个天井,174间房屋,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交通:从武昌火车站乘10路公交车到新华路汽车站票价1.2元、车程40分钟、然后乘长途车到利川需12个小时、车票140元左右,或者在恩施机场打车到清江宾馆需10元、车程10多分钟,转乘开往利川的车,车程2个小时,中巴车票15元。门票:20元游线二: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苍坡村)—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李火德祠)—广东省化州市长歧镇(华山李氏大宗祠)—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李氏宗祠)(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楠溪江苍坡村:李氏古树位于永嘉县楠溪江边的苍坡村,是李姓的宗族村,元,原名“苍墩”。现在的村子是南宋年间李氏九世祖李嵩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已有800多年历史。七世祖李秋山曾是宋代的“公车”(相当于今天的全国人大代表),后来,他在苍坡村旁的方巷村开基立业。交通:在温州火车站搭乘中巴到岩头,再转乘往岩坦、张溪、鹤盛、岭头方向的中巴在苍坡村路口下即可。门票:苍坡村20元(含婚俗表演)。顺道游:楠溪江古村落(二)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李火德祠李火德祠位于龙岩市上杭县稔田镇。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供奉李氏入闽始祖李火德。800年来其后裔遍布闽、台、粤、桂、赣及东南亚各国。交通:上杭县汽车总站有到稔田镇的中巴车,车程一个半小时,车票10元。乘出租车约80元门票:10元。顺道游:永定土楼。梅花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上杭、连城、新罗三县区交界处。山峦迭嶂,古木参天。冠豸山风景区:是国家著名风景区,在连城县东1.5公里处。(三)广东省化州市长岐镇华山李氏大宗祠华山李氏大宗祠位于化州市长岐镇旺岭村,此地李氏是唐西平王李晟公的后裔——华山李氏开基始祖李仲荣。他自江西入粤后定居于此后发展起来的,至今已600余年。厅堂院落之间,丝丝缕缕记录着华山李氏在粤西半个多世纪的客居生活。交通:从广州乘客车到茂名要6个多小时,车费60元左右。在茂名乘到吴州的汽车在长岐镇下车,车程一个小时,车票7元。(四)广东省云浮市郡东南李氏宗祠位于郡南县大弯镇五星村大湾寨。建筑群布局奇特:祠中有亭、亭中有台,有的外形美观、石料讲究,建筑牢固。交通:广州有直达罗定的车,60元左右。罗定到大湾寨不到10公里,每15分钟一班车,乘出租车只需15元。游线三: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父子遗迹)—四川省江油市(李白故里)(一)四川省都江堰市李冰父子遗迹战国秦昭王统治后期,蜀郡守李冰携子率众兴建了都江堰,使汹涌的岷江变害为利。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是“天府“的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古代水利工程仍在造福人类的罕见范例。交通:在成都茶店子车站坐直达都江堰的公交车,走高速公路1个多小时可到。车费15到17元。门票:60元。顺道游:距都江堰仅10多公里的青城山为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之誉,山中苍松翠柏层层掩映,道馆亭阁取材自然。(二)四书安生江油市李白故里“诗仙”李白在江油市青莲乡度过了他的前25个岁月,因此自号“青莲居士”。江油现存有陇西书院、太白祠、粉竹楼、洗墨池、李白衣冠墓等景点。除陇西书院为清代建筑,但其他景点都是近代新修或重建的。交通:从成都到江油的火车和汽车都很多,其中火车车费相对汽车车费要低一些,车费约20元左右,如坐大巴车需36元。在江油有车发往青莲乡,车程约20分钟,车费15元左右。门票:李白纪念馆30元,陇西书院40元顺道游:江油是三国时期蜀汉重镇,北有著名的剑门雄关,沿途可见世界罕见的古柏群——翠云廊。东去可到文昌帝君的祖庙——梓潼县七曲山大庙。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从江油到世界级风景区九寨沟、黄龙,朝发夕至,因游程短、沿途景点多而被誉为九寨沟、黄龙门户。

冯志亮,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被誉为品牌推广人、网络策划人、IT培训师、网络分析师、姓氏文化学者;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品牌通创始人。曾提出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北京大学姓氏学者冯志亮教授谈百家姓之刘姓的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先(一)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刘氏发源地之一——刘国故地 上古时刘国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境内,是祁氏刘姓最古老的发源地。虽然与刘姓有关的遗址已无处觅其踪迹,但仍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 (二)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陵山汉墓 陵山在满城县西南三里处,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的陵墓所在地。刘胜墓和窦绾墓都坐落在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J6W:GLWV276=4;LM0jvsm
1.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华山村:811604邮政编码查询请直接在下面留言,本站核实后会马上进行修改,以便给后来浏览者更好的帮助。 关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华山村”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点击新增留言jvzquC41yy}/{xzdkctlw7hqo1+F;.>F';8&G?*D7'H8'N<';E+93.J:'C;&DO*G7'GF'A6'G7+C:.=4'G<&DB*;H'K5'K='CF+F7.=G'DL&G=*D:'>B'N;';8+C2.J7'DG&:=*G;'?6'A<'G7+9F.=G'G;&D:*D3'K7'BI';3
2.德阳[四川省地级市]1983年3月10日,为了改变德阳地区的体制,建立隶属于四川省的德阳市,德阳县多部门联合行文,向四川省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再次请求建立德阳市的补充报告》。 1983年4月1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同意德阳县关于筹建地级德阳市的申请报告,并通知决定广汉、什邡、绵竹三县参加德阳建市筹备组。4月8日,德阳建市筹备组成立。4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8649=36@d32493:@7;40nuou
3.历山是舜都蒲坂南之历山,在山西省永济市(古蒲州)南的中条山西端,舜所耕处,今历山村在(今划归芮城县,)。永济历山是古籍记载最早的历山,山北面有“二妃坛”,为祭祀娥皇、女英处,又称娥皇女英陵。 《史记·五帝本记》说:“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东汉郑玄说,历山在河东。此河东即山西永济(古蒲州),汉为河东jvzq<84yyy4vpsx0eqs0z~jzk1wvcwpg146269;47261295a32?:3=80jvsm
4.合肥市肥西县2024年7月,肥西县被确定为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 +查看更多肥西县荣誉与相关排名>> 历史沿革: 原为合肥县地。 1948年12月底,析合肥县西部置肥西县,属皖北行署直辖,旋属巢湖专区。 1952年属六安专区。 1958年属合肥市。 1961年复属六安专区。 jvzq<84yyy4uevfr0eun0ls1cpnvk8kgkzoykjs0jvsm
5.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分水岭乡分水岭村概况分水岺村历来属于山西省潞安府,晋东南地区,长治市武乡县辖。解放前属武西县,40年代至50年代属武乡县的第七区辖。无论乡镇制还是公社制,政府所在第都设立在分水岺村。2002年区域划分时,武乡合并了不少乡镇,唯独没有撤掉分水岺乡。而把分南乡更名为分水岺乡,而把石盘乡合并为分水岺乡,这说明分水岺村的地理位置jvzq<84ycr4uevfr0eun0ls1ujgozrxjgpm0y~}kcpm`hnsujwomkwlzkcthaojpuj{je~sakplp0qy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