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天柱山静乐县天柱山旅游景区官网网站

静乐县地处山西省西北部,忻州市西南隅。东经111°39′——120°02′,北纬38°09′——38°41′,面积2058平方公里,其南北(北起刁儿沟乡鸡冠山,南止丰润镇高家舍村)长67.5公里;东西(东起康家会镇济道岭,西止马坊镇乡黄姑峁)宽57.8公里,东傍云中山,与忻州、阳曲为邻;南沿汾河与娄烦、古交毗连;西起吕梁山与岚县相衔;北靠管涔山,与宁武、岢岚接壤;是晋北锁钥,太原冲要。群山为篱,汾水为带,关隘、堡寨众多,素有“北屏大同、南扼太原、西应偏关、东援雁门”之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据《山西通史》考古发现:静乐(风神山、石房子山等地)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为“丁村文化”(也称“汾河文化”)重要代表地,唐尧、夏、商时代均为冀州领域,至今有近万年的文明历史。

西周实行分封制后,唐国发生叛乱,周公灭了唐国,周成王姬诵封其弟叔虞为唐侯(也称唐叔虞),静乐时属唐地。到东周时,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因纪念他父亲有“嘉禾”(地面种出双穗穗的好庄稼,周公赐给的雅名)晋献之意,改国号为晋,始称晋国,静乐随属。

春秋初,到晋献公时,晋国已攻灭狄、霍、骊戎、魏、虞、虢等国,打败了戎狄,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汾河上游一带禹夏时属冀州,从晋惠公继位(前651)之时,许汾水上游汾阳的城邑一百万亩封给大夫里克。再到晋文公时,将太原以南的部分残余戎狄全部赶往黄河以西,将太原以北汾河上游的林胡、楼烦等赶出晋国边境,静乐为冀州汾阳邑,属晋国。直到晋悼公时,为了晋国的安全稳定,与周边的林胡、楼烦等国结为盟友,并与楼烦人互结姻缘,壮大了晋国实力,巩固了晋国政权。

春秋末,楼烦人依恃自己骁勇善战的传统作战方式,凭借赵烈侯六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之机乘虚南下攻打,瓜分晋国,势力发展到今保德、岢岚、宁武、静乐、岚县、娄烦、古交一带,扩展了楼烦国的疆土,并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一度雄霸于今天的汾河上游。

战国初,静乐属楼烦地。到周赧王八年(前306)后,赵国第六代国君赵武灵王破义渠,自代(代郡)至阴山(今天柱山)守楼烦,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在今静乐城南筑赵王城,属赵国。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静乐属太原郡(晋阳)汾阳邑。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设县,静乐因地处冀州汾水上游,水北山南为阳之地的汾阳邑。于是,将静乐命名为汾阳县(治所在今静乐县城一带),属并州太原郡。

东汉末(约220)入九原县,立护军于此,治羊肠仓(今岑山城墙内鹅池),为秀容地。

三国属魏并州地太原郡。

西晋永嘉年又改名为三堆县(今静乐县)。相传古时候静遊、丰润、步六社、泊水一带曾为湖泽地带,有金鹅常从湖中飞出,落于鹅池(岑山)顶歇息。有术士认定此地为“金鹅穴地”,城池故名“鹅城”。

北魏永兴二年(410)于汾阳县地置秀容郡、县;太平真君七年(446)三堆(今静乐)入平寇县(治所在今忻府区一带),属肆州新兴郡;到永安年间属永安郡,同时废肆卢郡,将肆卢县治所由今忻府区奇村与辛庄之间乔迁到今静乐县的新会一带,改属秀容郡。据《晋乘嵬略》载:“尔朱荣以七千骑破葛荣百万众,遂王太,号天柱,至以封号名山(今天柱山)。”《文舆纪要》载:“城硐有天柱山,以后魏天柱将军尔朱荣尝经此而得名。”《永乐大典》亦载:“后魏尔朱(荣)位天柱大将军,山名庙额皆于此取。”可见,北魏时此山即以天柱命名。期间,太武帝拓跋焘赐县境风神山庙为太平观,孝文帝拓跋宏对秀容关爱有加,曾在静乐城东南60里处下马,阅览边防,修筑城堡,后人称为下马城(今赤泥洼乡下马城村遗址犹存)。

北齐天保三年(552)十月,尔朱荣手下之将领高欢(北齐开创者、奠基者)的次子高洋主政时期肆卢县废。“自黄庐岭至北社干戍百余里立三十六戍《太平寰宇记》”,静乐为三堆戍,属肆州秀容郡。四年正月,文宣帝巡视三堆戍,君臣围猎。北周保定元年(561),宇文邕巡县南周洪山。北齐武平七年(576),高纬帝在祁连池狩猎。

隋开皇三年(583),移岢岚县及岚州(今岚县岚城镇一带)治于三堆旧城(今静乐);十八年(598)改岢岚县为汾源县,属楼烦郡【治所在今静乐,领汾阳(今静乐)、临泉(今兴县)、秀容(今忻州)三县。辖今忻县、定襄、静乐(含娄烦)、宁武南、岚县、五寨、岢岚、兴县、保德、河曲、偏关等地】。

隋炀帝杨广做晋王时,看中汾源【今静乐、宁武南,有长城,有管涔山,有天池三所(芦芽山天池、马营海天池、天池店天池,现分属宁武二所和娄烦县一所),有汾水(今汾河)】这块风水宝地(有龙气)和战略要地。同时为厭龙气,于大业三年北巡归驾,诏令建造了汾阳宫(今静乐、宁化一带),经常沿水陆两路来巡幸、狩猎。因山势险要,沟谷曲深,称“乾烛谷”。为了减少行程,在谷的东侧崖间【今静乐康家会至太原西村(康西路)】修筑了一条直通汾阳宫的最近栈道,史称“杨广道”。

因隋炀帝非常喜欢汾源的风景、气候和人气,在行宫避暑期间心情十分愉悦,于大业四年(608)将汾源(因“宁静而安乐”,“心静则佛土净,乐心则菩提心”)赐名静乐,属河东楼烦郡。期间(约604—613)隋炀帝任命李渊为楼烦郡(治所在今静乐)太守。李渊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是北魏时期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手下之战将、西魏时太尉李虎(八柱国之一)之孙,北周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昞之子。时因楼烦郡静乐地理位置重要,北可防突厥,南可卫太原,进可攻,退可守,同时具备马场广阔、资源丰富的优势。大业十一年(615)末,调任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二年,升任右骁卫将军;十三年(617)初,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后,成为这一地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将静乐作为屯兵习武、操练军马的重要基地,并委任李世民为静乐县宰,同时暗中结交豪杰,招降纳叛,为大唐兴起积蓄力量。

唐朝初静乐属河东道,高祖武德四年(621)因管涔山之名置管州(治所在今静乐),析置汾阳(今静乐县城一带)、六度(今娄烦东六度村一带)二县;同年置丰润县(今丰润镇),属东会州(今岚县一带);五年(622)丰润县废入宜芳县(今岚县一带),同年改管州为北管州(今静乐);六年(623)改东会州为岚州(今岚县一带),同年废汾阳、六度二县,静乐属岚州,后又为管州。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废管州,静乐属河东道岚州;龙纪元年(889)沙陀族李克用于原楼烦表置宪州,领楼烦(治所在今静乐)、玄(元)池(治所在今静乐县下马城村一带)、天池(治所在今娄烦县天池店村一带)三县。期间,静乐为重要的军马繁殖和招收兵勇训练基地。为巩固基地,唐朝上至太子,下至重臣(如:宁王李成器、重臣王毛仲等),曾在楼烦马场作牧马监。天宝四年(745)三月十四日,唐玄宗李隆基封其外甥女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宝应元年(762),唐肃宗李亨封四朝(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元老、中兴名将、中唐名臣郭子仪【以他的始祖得姓(祖籍)之地汉太原郡汾阳(今静乐)县受爵】为“汾阳郡王”,简称“汾阳王”;时隔百年,会昌五年(845)四月,唐武宗李炎又将其女儿封为“静乐公主”,以感怀祖宗创业之艰难,也体现了大唐李氏与静乐的这段渊源。

宋朝静乐属河东路,太平兴国六年(981)废静乐县改为静乐军,后又废军复县;咸平五年(1002)复置宪州;景德三年(1006)天池、玄(元)池二县废并入静乐;熙宁三年(1070)宪州废,静乐隶岚州;十年(1077)静乐又复置宪州,政和五年(1115)改宪州为汾源郡(因汉汾阳县地,有隋炀帝汾阳宫,有管涔山、刘曜败处,汾水之所出而名)。期间于1068至1078年复修静乐县城池,周长为四里一百二十步,高二丈,南北二门,穿穴西南,以洩集雨。同时在城东筑坝,将原流经岑山脚下寺坡底的东碾河改道至现在的东西城壕外。在大观年间(1107—1110)岑山脚下儒林街始建文庙•书院,称义学或察院。

金朝初为静乐郡,天德三年(1151)岚州改为下刺史,名管州,统静乐;光定三年(1219)升防御,隶河东北路。

元朝初,在原汾阳宫地(今静乐县永安镇)置河北路都元帅府(忽必烈的堂兄弟阿只吉大王驻于此地),境属管州;太祖十六年(1221)以管州改为岚州;至元二年(1265)宜芳县及岚州俱废入静乐,后又复为管州,三年又并入岚州;咸淳六年(1270)宜芳县复置岚州(今岚县),同时静乐为受州,隶属冀宁路;七年,在县南娄烦(今娄烦县娄烦镇)设副巡检。

明洪武初年(1368),全县行政区划——乡里制为:编户30里,后并为28里;到隆庆初年合为10里,后又并为8里;明洪武二年(1369)罢州复置静乐县,隶太原府;同年,在县北置宁化守御所(今宁武县宁化一带),千户把守;县南娄烦改设巡检司。崇祯十七年(1644年2月)李自成率大军东渡黄河,一路攻占汾州、河曲、静乐,下太原。曾将城内寺坡底官绅李家街庐舍烧毁,李自成在静乐设管辖区。期间,县丞潭章(1369)改建城内文庙•书院于岑山半崖东隅,宝峰寺旧址;明洪武四年(1371),补筑静乐县城池,高二丈三尺,重池各深五丈,阔十步;景泰二年,增城一丈,池深七尺,并增置东门;嘉靖十九年复补城池葺之;隆庆二年增城高三丈八尺,厚五丈;女墙去土而甓之,修饰南门、增楼七座、台二十六、置铺一十九、垛八百五十;万历二年重修北门;二十四年重修瓮城门;二十五年砖包城不果;三十二年补筑东北城角,重修北门瓮城及城楼;三十三年补筑城高连子墙四丈二尺,开东门、砌水道等;三十八年补修北城,创建鼓楼、市楼、东门城楼和东南角楼。据《永乐大典》载:静乐地界,“东至忻州石大桥界七十五里,南至交城镇城底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岚县社干沟界三十五里,北至朔州分水岭界一百四十里。”县境域大约8600平方公里。

清康熙期间,东碾河改道,将天柱山脚下的南沟村(今南沟子,现遗址尚存)和固贤村(今赵王城忻黑线路东新建区)迁居,从小东门(东城壕)外直沿向南改至天柱山脚下。静乐城内的居民才在改了河道的地方建起了东、西二关居住区。这就是“迁固贤、南沟二村,筑东、西二关宅区”的来历。此时,鹅城以岑山为“鹅头”,汾河川与碾河川为城池两翼,形似展翅欲飞的天鹅,飞跃在静乐县城,复曰“鹅城”。康熙三十七年(1698)增设静乐营,驻防静乐县。雍正二年(1724),静乐县由太原府管辖变为雁门道忻州管辖。在康熙年间、乾隆三十一年(1766)和同治七年(1886)期间均对破损城池进行修复。并将区划改制,里称为都。全县589个村编为4乡8都(即4乡:县北孝悌乡,辖风沟、宋家村、五家庄、段家寨、永安镇、磨管峪等140个村;县东忠信乡,辖周家庙、康家会、下马城、双井等134个村;县南廉耻乡,辖王端庄、张贵村、神峪沟、东大树、丰润、六度村、峰岭底、静遊等248个村;县西礼义乡,辖道宏、王村、西马坊、洞子头等67个村。8都:岑城一都,为县城内居民,以县城傍岑山而名;岑城二都,为县城外围居民;万马都,由原万善都和下马都合并,万善都靠县北临近芦芽山,以人多好善而名,下马都在县东南,以北魏孝文帝下马处而名;汾阳都,为县西地处汾水之阳而名;龙泉都,在县南下龙泉一带,相传古泉曾有龙出而名;团城都,为县南娄烦一带,由娄烦故城而名;店中都,为县南雁门一带,因其曾为娄烦往晋阳之店而名;温泉都,以石峡一带温泉而名)。

1918年(民国7年)根据省署颁布《农编制现行条例》,全县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即:城关为一区(以城关为中心包括东碾河流域,东山至牛尾庄地区以及峰岭山以北的河东地区和石炭井沟、下静遊以北至管涔山以南的河西地区);娄烦为二区(以娄烦为中心包括老马沟以南的河东地区,红崖、井子村、任家沟以南的河西地区即天池川、米峪镇川、细米沟川一带);杜家村为三区(以杜家村为中心,包括碾河川以北、汾河川以东的河东地区,即北门、东镇、刁儿沟、宁化、东寨、分水岭、西岭、东马坊、辉顺沟、唐井寺、小岭上、堂尔上、娑婆、安社一带),辖612个自然村编为68个村。全境区域面积仍约8600平方公里。

民国期间静乐属雁门道,1930年(民国19年)裁道直属省管为三等县。清末民初,城内人口增加,旧城垣也完全失去刀矛作战时代的军事防御作用,于是居民突破城垣不断向北门、东门和南门外扩展,城池在原轮廓的基础上不断扩大。

1940年2月,成立静乐区办事处,辖静乐、宁武、忻县(路西)、崞县(路西)、阳曲(路西)等县,故又称“五县办事处”;6月,增辖岚县;同时,静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将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把原来的四个区划分为八个区【一区分为一、四、五区;二区分为二、六、八三个区;三区分为三、七两个区和老一区的部分村庄。(康家会一区包括东川、东山地区;娄烦二区包括下石家庄以北的河东地区和下石家庄以北的河西地区及大夫庄以下地区;杜家村三区为东镇至西洋沟以东的宁化、怀道、刁儿沟和杜家村所辖地区;老坡地四区以西马坊为中心,包括静岚公路<王端庄>以北杆木沟、坝门口以南的河西地区和河东原城关辖区;丰润五区为东大树、王端庄汾河两岸以南,峰岭山、石炭井沟以北地区;天池店六区以王家崖为中心,包括柳树岩山以南及大娄子以南至上雁门的汾河川和天池川;堂尔上七区为本地区和中庄、双路、泉庄、娑婆以及五家庄至东镇以东地区;米峪镇八区包括西南两川、细米沟一带)】。

静宁县始称县佐公署,后称静宁县,辖静乐三区(杜家村)、七区(堂尔上)及静一区(康家会)和静四区(城关)东碾河以北一带,汾河以东地区,宁武四区(迭台寺一带)、五区(后将宁四区撤销,并入宁五区,即东马坊、圪嵺一带)和崞县的五区(原四区官地部分村庄,于1946年7月重新划为轩岗铁路以南地区)组成,县委领导机构活动在拖水渠、梅洞沟及万华山地区,属晋绥三地委、三专署,1941年8月后归属六地委、六专署。与此同时,将静乐县的老坡地四区大部分(扶头会沟以北)地区划归宁武县管辖,一部分(王端庄沟以北,扶头会沟以南)地区划归岚县管辖。

1940年10月,撤销静乐区办事处,成立第三专署。同时,静乐地委改称晋绥三地委,由静乐县、静宁县、岚县、阳曲县(路西)、忻县(路西)、崞县(路西)组成,地委和专署机关活动在静乐县西川进善村、水峪、曹家掌、席岭村一带(即老二区范围),同时也活动在县北石寨子村一带(即老三区范围),1941年5月,余秋里即率领八团进驻管涔山地区,开展抗日战争,8月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后,11月在静乐县南峪村进行了队伍整编。

1942年底又改称中共静乐中心县委,领导阳曲县委;1943年10月(民国32年)晋西北行政公署更名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后随属。1942至1943年将康家会一区的下马城一带划归阳曲县领导,作为阳曲县党政机关活动的根据地。

解放战争期间,1945年9月(民国34年)晋绥边区行政公署下设吕梁、雁门两专署,静乐南部娄烦一带属吕梁专署,北部地区属雁门专署。翌年撤销此两专署,全县属边区行署六专署。同年冬,晋绥六地委、六专署及军分区移驻静乐县城;同时中共静乐县委、县政府正式挂牌,召开万人大会,将日伪县长、汉奸卢清和枪决。1946年5月份,撤销静宁县,静乐、静宁两县合并,恢复了原静乐县的行政建制。原静宁县所辖的崞五区、宁四区、五区分别归崞县、宁武管辖,将静乐所辖的马头山、张家山、宁化、好水沟、赵家沟、上南沟、庙岭、长乙珍、干沟、南沟、中马坊、怀道、天王塔等村庄划归宁武县;岚县的岚二区、岚六区、方山县的方一区分别归岚县、方山县管辖。同时,原静乐四区也从宁武、岚县划入静乐,将原属静乐的潘家湾、吴家湾、接官亭以北地区划归宁武管辖;静乐一区下马城一带也由阳曲划出,一部复归静乐县;将郑家梁、石庄、将军庄、神堂沟、范家沟、海子湾、安家庄、北小店等村划归阳曲县管辖。同期将静七区、静八区撤销,分别将七区的娑婆地区划归一区(康家会),中庄、双路、泉庄、堂尔上以及五家庄至东镇以东地区划归三区(杜家村),八区(天池店)划归六区(马家庄)管辖,并将静乐所辖的东岔、赤泥泉、正沟、四家坪、山尖窊、长足上、福罗汉等村庄划归古交管辖。合并后的静乐县归忻县的六专署管辖,此时,晋绥边区行署决定:静乐为甲等县。1947年4月上旬,叶剑英及其随行人员20余人,路经静乐,在四区西河沟村午休;同年4月11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中央工作委员会)由晋绥军区工校教育长傅传作护送,于当日下午自岚县来到静乐,三纵队政治主任杨尚高及静乐县委负责人予以接待,并汇报了土改及其它工作情况,次日上午,刘少奇、朱德等一行沿汾河北行出境,进入宁武县。1948年6月属崞县中心县委;1949年2月(民国38年)撤销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晋西北行署六专署。

1956年4月,区制撤销划乡,全县划为46个乡(亦称管理区)661个村【即:城关乡辖29村、杜家村乡辖11村、石寨子乡辖12村、刁儿沟乡辖14村、堂尔上乡辖20村、中庄乡辖22村、双路乡辖14村、泉庄乡辖11村、木瓜山乡辖8村、娑婆乡辖17村、堡子会乡辖16村、铺上乡辖10村、西会乡辖18村、康家会乡辖17村、牛泥乡辖13村、张贵村乡辖14村、丰润乡辖13村、择善乡辖24村、赤泥洼乡辖17村、龙家庄乡辖9村、岔上乡辖17村、段家寨乡辖7村、辛村乡辖16村、腰庄乡辖12村、西马坊乡辖12村、王村乡辖14村、扶头会乡辖11村、西里上乡辖15村、峰岭底乡辖8村、下静遊乡辖5村、上龙泉乡辖10村、双井乡辖9村、河杨树底乡辖16村、雷家庄乡辖13村、庙湾乡辖15村、娄烦乡辖15村、盖家庄乡辖15村、马家庄乡辖14村、罗家岔乡辖20村、策马乡辖12村、米峪镇乡辖22村、罗家曲乡辖13村、烽火(今凤凰)乡辖13村、白家滩乡辖15村、岔儿上乡辖12村、天池店乡辖21村】,同年7月底组建123个高级联合社(546个分社)。

1958年12月,静乐、岚县合并为静乐县,治所驻静乐。同时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分20个人民公社,至1960年下辖314个管理区,1039个自然村。其中:原属岚县共有的6个人民公社,除红旗人民公社(辖原大蛇头、界河口2乡)划入兴县外,其余的5个人民公社为:东方红人民公社(辖原东村、上明、兰家舍、毕家坡4乡);太阳升人民公社(辖原普明、王狮、敦厚3乡);火箭人民公社(辖原岚城、梁衬会、榆湾3乡)后改为岚城人民公社;先锋人民公社(辖原河口、张家湾2乡);钢铁人民公社由原梁家庄乡改名,338个自然村并入静乐。原属静乐的15个人民公社,701个自然村,分别为:万宝全人民公社,驻地下静遊,辖39村;上游人民公社,驻地辛村,辖31村;美满人民公社,驻地杜家村,辖70村;幸福人民公社,驻地双路,辖51村;东风人民公社,驻地赤泥洼,辖35村;卫星人民公社,驻地康家会,辖101村;火星人民公社,驻地城关,辖49村;跃进人民公社,驻地下道宏,辖37村;火箭人民公社,驻地丰润,辖52村;友好人民公社,驻地段家寨,辖29村;红旗人民公社,驻地娄烦,辖86村;湖东人民公社,驻地双井,辖28村;前进人民公社,驻地罗家曲,辖26村;和平人民公社,驻地天池店,辖33村;红光人民公社,驻地米峪镇,辖34村】。1959年5月初,汾河水库3万余人抢筑拦洪坝,并于7月12日正式拦洪蓄水,1960年汾河水库竣工;同年县城开始使用电灯。1959至1960年,公社先后改以驻地命名。县境东起康家会石河山忻县界,南至米峪镇北云顶山交城界,西止马坊镇鹿径岭岚县界,北到潘家湾宁武界,总面积3265平方公里。

1961年5月,静乐、岚县分治,恢复原岚县、静乐建制。静乐县大公社重新划分30个小公社,全县除双井、城关、米峪镇、天池店、辛村、罗家曲6个公社不变外,美满人民公社分为杜家村、刁儿沟、堂尔上3个公社;幸福人民公社分为双路、中庄、泉庄3个公社;友好人民公社分为段家寨、岔上2个公社;卫星人民公社分为康家会、娑婆、娘子神3个公社;东风人民公社分为赤泥洼、龙家庄2个公社;跃进人民公社分为王村、西马坊2个公社;红旗人民公社分为娄烦、盖家庄、马家庄3个公社;万宝全人民公社分为静遊、河杨树底、龙泉3个公社;火箭人民公社分为丰润、择善、步六社3个公社。年底,公社下辖乡改为下辖生产大队,原乡撤销,以村或联合村组建生产大队。期间,1959至1961年9月属晋北专署(今大同市);1961年10月后复属忻县专区(今忻州市);1964至1966年,扩大城区范围,拆除鼓楼(今粮贸十字路口)、市楼(今新华书店十字路口),拆掉南门及瓮城墙(今鹅城商场十字路口),修通东风路【今鹅城路,广场(今南河滩)至北门(今家福佳二部南)】;1969年复修始建于1940年的汾河桥,同时也新建碾河大桥;到1970年全县30个人民公社,共辖420个大队,701个自然村;忻县专区改忻县地区后随属。

1984年8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改生产大队为村民委员会,所辖区划未变,此后,人口在百人以上的自然村也不断设立村民委员会,不足百人的自然村与邻近村合建村民委员会;1985至1989年,在汾河东筑护城大坝并开发一条沿河边的环城路(南至碾河桥头,北至杨家山北);1986年,在旧西城墙外西林子东边,因城区开发,修筑了南北大街为西林路(今一中校南至林业局宿舍段)。至2000年全县固定为4镇18乡,3个居民委员会(即:城镇居民委员会、城关居民委员会、北门居民委员会,简称一、二、三居委),381个村民委员会,450个自然村。1992年启动了重新开发天柱山景区项目,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陆续绿化景区面积,提升景区质量。1995至1997年,县城居民居住区改造,又拆除仅有的砖砌旧看守所至广电局后的西城墙和北城墙【今静苑小区东二楼后和六至八号楼南及朝阳街(今县广电局西南)路段,西林路袜厂宿舍东侧和旧县医院最后一幢宿舍楼北】;1997至2000年,筑坝治理东碾河(碾河桥头至天柱山大酒店东),开发商品一条街(今碾河大街)。2000年忻州地区行政公署改为忻州市后,随属至今;同年5月静乐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初,按照省、市、县民政部门的安排,我县将再次调整行政区划为六镇六乡【即:鹅城镇、康家会镇、丰润镇、王村镇、杜家村镇(由原堂尔上、杜家村、刁儿沟三乡合并而成,镇级机关驻杜家村)、双路镇(由原中庄、双路、泉庄三乡合并而成,镇级机关驻双路村)以及辛村乡、段家寨乡、娑婆乡、赤泥洼乡、娘子神乡、神峪沟乡】和一个居民事务中心,辖223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委员会。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学民法、学党史,群策群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2021年初,按照省、市、县民政部门的安排,我县将再次调整行政区划为六镇六乡【即:鹅城镇、康家会镇、丰润镇、王村镇、杜家村镇(由原堂尔上、杜家村、刁儿沟三乡合并而成,镇级机关驻杜家村)、双路镇(由原中庄、双路、泉庄三乡合并而成,镇级机关驻双路村)以及辛村乡、段家寨乡、娑婆乡、赤泥洼乡、娘子神乡、神峪沟乡】和一个居民事务中心,辖223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委员会。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学民法、学党史,群策群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静乐县天柱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CopyRight(C) 2015-2024 All Right Reserved.

THE END
0.韶关十大名胜古迹景点推荐,韶关名胜古迹有哪些自驾游推荐地区韶关市翁源县 热度4.5万人近期来过 【简介】“东华禅寺”位于韶关市翁源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寺内有众多文物和古建筑。 【开放时间】停止入场:16:00 开放时间:08:00-18:00 【地址】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郊东华山风景区),(0751)6928666 jvzquC41o0odc~yq0eun0ls1vtoq1qtva59347mvon
1.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建立,位于秦岭北麓中段,西安市南25公里,长安区境内,园区总面积7675公顷,林木总蓄积34882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5%,海拔650米-2589米,分为南五台,石砭峪,翠华山和罗汉坪四个景区及诸多景点,南五台居中,属特级开发区。 陕西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境内,地处jvzquC41yy}/onnrkct/ew46o2€i4@m
2.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五段译[8]甲午,清源尉吕元泰上疏,以为:“边境未宁,镇戍不息,士卒困苦,转输疲弊,而营建佛寺,日广月滋,劳人费财,无有穷极。昔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惟以俭约仁义立德垂名,晋、宋以降,塔庙竞起,而丧乱相继,由其好尚失所,奢靡相高,人不堪命故也。伏愿回营造之资,充疆易之费,使烽燧永息,群生富庶jvzquC41o0pz3<:0eqs0i~|gp1778?96146:a:kcp{o/j}rn
3.2025陕西华山旅游攻略之玉泉院玉泉院图文介绍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国营陕西华山企业公司 到达方式: 专线车:1、每日12时前,西安火车站炼冶广场有专线旅游车可直达华山,淡季时一日三趟,旺季时一日五趟,票价28元/人次。 2、西安城东汽车站每日6:00-19:00皆有汽车到华山,每15分钟一趟,票价30元/人次。 jvzquC41yy}/onjv;;4dqv4lkpmekjs/jwgtjjs/37>30qyon
4.洪洞县兴唐寺有三绝赵城向东不远是兴唐寺乡,兴唐寺乡以前叫苑川乡,曾经是赵城县的一个区,2001年苑川乡改名为兴唐寺乡,乡政府驻地是苑川村,为什么要改名,是因为兴唐寺村有一座兴唐寺,准确的说是“兴唐寺遗址”,为了开发旅游,苑川乡更名“兴唐寺乡”。我第一次到这里的时候,真的糊涂了一阵,搞不清兴唐寺究竟是在哪里。 jvzquC41{q{/e}wkr0ipo8ytcxkmu87329::7892346:67mvon
5.王庙镇卫星地图提示:请点击左边市县地名,鼠标拖动平移、滚轮放缩地图。 鱼台李阁太公庙旅游攻略鱼台县李阁镇太公庙是为纪念姜子牙而建,据说姜子牙曾率军在此地 太公庙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旅游攻略曲阜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是孔子的故乡,城中孔府、孔 jvzquC41yy}/onjv;;4dqv4ocr3o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