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山: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
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1年9月天柱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这些峰个个呈奇献秀,峰峰卓尔不凡,而最高最奇最险的莫过于天柱峰,天柱山也因其主峰天柱峰似“一柱擎天”而得名。天柱峰海拔为1488.4米,眼前的天柱峰凌空耸立,一柱擎天,浑身石骨,嶙峋奇绝,瑰伟秀丽,如柱、如锥、如炬、如剑、如楼台,如手指、又如生花妙笔,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之赞誉!唐代大诗人李白路过天柱山时,望见天柱峰的雄奇壮丽,放声高歌:“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也曾咏叹:“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天柱峰至今能攀爬上去的人还不多,可见山峰的奇险程度。奇峰出奇云,天柱云海环绕峰腰,光怪陆离、微波不起、叠翠积玉、奇绝瑰丽,仿佛海岛仙山、蓬莱仙境,恍若天上人间。
天柱山怪石随处可见,千奇百怪的石头或大或小或光或涩形态各异,不由地让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任你飞翔。振衣岗南的人行路弯道外侧,独树一怪石,高约3米,长约5米。石体东缘挺起一柱,粗不盈抱,如象鼻朝天,饮天柱之雨露,吸日月之精华。石体西部如象首,惟妙惟肖。
再攀上一段石阶,从松树丛中向山看去:嘿!一张生动、逼真的人脸出现在你的眼前,人们给他取了个好听而称职的名字:皖公。
眼前的天柱山石和我所见过的西岳华山、黄山等都是一样的周身通白色的花岗岩,在大块白色岩体的缝隙间生长着生命力极强的松树,这松树分别就是著名的华山松和黄山松。我一直对白色的判断是孤傲,这天柱山几座山峰能突显在大别山连绵百里的山峦之中,就像一个白衣少女傲立在人群之巅,像一朵朵出水芙蓉亭立在绿塘之上。
我们看见在一堆被上苍之手码放的山石上,独有一块石平平地摞在上面,人们管它叫“馒头石”。逆光望去,石的轮廓就像摆在你眼前的一块唾手可得的馒头。我们不禁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出神入化。
眼前的这座山峰耸立在“龙吟虎啸崖”的最西端,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浑身石骨,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这就是天柱山海拔1424米的第三高峰:飞来峰。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长约9米余,围长90多米,高3米余,浑圆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石称“飞来石”,峰因石名,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
天池峰侧畔的悬崖之间,巍然屹立着一株高大的松树。它破顽石而生,依山崖而长;大有百折不挠、浩然磊落之气慨与风骨;只可远观、不得近亵;迎风霜而立,堪砥柱中流;颇有王者风范。莫看此松高不过 5 米 ,粗不过 80 公分,可据勘测它却有 1500 多年的历史。你看它完全生长在悬崖之上,寸土不沾,与石峥嵘,枝桠还粗壮强劲地向悬空面伸展,此势好像热情好客的主人。
天柱山境内山水清丽、风物明媚、文化积淀深厚。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天柱山既具北山之雄,又兼南岭之秀。春秋时期,这里是古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故山曰皖山,水曰皖水,城曰皖城。公元前106年,汉武帝登天柱山称呼其为南岳,今天天柱山仍被称为“古南岳”。
如此仙山胜境,必然孕育出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现在的天柱山,原是皖国皖公的封地。此地山清水秀,日光充沛,最吸引太白仙君的是山中居民的悠闲自在,似是空中云鹤,水里游鱼。
太白挥马持鞭,细细探访天柱山名胜古迹,做好笔录:千峰竞秀,龙脉活络。察有42峰、52怪石、48寨、25洞、21泉、18岭、17崖、16岩、13井、8池、7关、3川、3潭、2溪等数不胜数的美丽景观。太白信心仙君满满的呈现给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连忙率领众仙云头视察潜山妙境,看得如痴如醉,半天才醒悟急急批复:此处远离尘寰,幽静清奇,适宜仙居,定都养生,命名天柱山,钦此。
玉皇大帝遂亲自督促定都工程。峰高平台处设天庭,王母瑶池,渡仙桥。随山势和形象而制定景名:奇谷天梯、大天门、飞虎峰、迎真峰、莲花峰、画眉岭、千丈崖、叠翠亭、回音台、象鼻石、牛马城·······哇!这片天地内容何其丰盛!
某年某月某日某个黄昏,众仙女洗浴湖中,其它仙女都上岸穿衣离开了。唯有七仙女贪恋湖水的碧澈、清凉,恰巧让路过此径的董永立在灌木处偷窥个仔细。
那个柔美哦,让董永忘情的悄悄捧走七仙女的衣裙。害羞还慌张地七仙女,不晓得往哪儿藏好?董永俏皮地扔来一件件云霞一般的绣衣,本来这衣裙是自己的,可失而复得的惊喜,让七仙女觉得这衣裙别样的圣美。
感情是世间最最奇怪的事物,明明是要责备董永的无礼,却只有满腔满怀的娇嗔,爱就这样在两颗心中奇妙的产生了。
于是,她毅然抛弃神仙岁月,在天柱山佛光寺旁的槐树下与董永结为百年之好,过起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天柱山佛光寺、霹雳石、天池峰、鹊桥和山麓天龙关的董家湾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缘分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上天安排好的。
于是天柱山有了感动天下的爱情传说,七仙女与董永的恋爱途径,比你想象中的美还要美上千万倍呢!等到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时,玉皇大帝才惊觉不能再长住这世间了。要不然,他的仙子仙女贤臣都得顺归了这凡俗烟火。其实玉皇大帝在天柱山逗留期间,有许许多多精彩花絮的。你若是想知道,就来天柱山看看这珍贵草木、奇花异卉、怪石仙洞的典故吧!
后人根据这动人传说而拍摄的电视剧《天仙配》就是在七仙女的故乡——天柱山拍摄的。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雄奇灵秀的天柱山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美人的摇篮,人们向往的仙乡是自然的造化、爱情的奇妙。而今,更多的“英雄美女”们前来天柱山,他们踏着七仙女的足迹,在这梦境仙乡里醉一回,乐一回。
天龙关:天柱山下一奇关
天龙关风景区,号称“南天一关”,又称“天柱山下一奇关”,由来是“自古通南一条道,历代兵马争此地”。天龙关以其两边山势险峭,峡谷深幽,地貌形似一条上天飞龙,气势磅礴而得名。地处潜山县城市区20公里处的古镇——水吼镇,105国道旁。
这里也是央视电视剧《天仙配》拍摄基地。
悠长的古皖文化,积淀出天龙关厚重的人文底蕴。千古绝唱的《天仙配》,象征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爱故事的《孔雀东南飞》无不令人叹之、趋之。
天龙关景区有灌木林海、百亩栗园、千亩竹海、花开四季、奇石幽谷、山涧古泉、飞瀑成群,有周初古战场,英王陈玉成的跃马寨,清代古民居,道光年间大石缸等景点。
天龙关大峡谷号称“天柱山下一奇关”,峡谷山体酷似巨龙,景美气清,山幽瀑奇,植被保护完好,动静结合,得天地之灵气。
峡内悬崖峭壁,山势险峻,宏伟壮观。谷底奇石、瀑布、深潭、冰川遗迹众多,地质古老奇趣,奇石形象逼真,峰林险峻宏伟,瀑布雄伟壮观,森林多样神秘,古树名木奇特,奇花异草珍稀,气象变动神奇。
峰、岸、岭、台、石天然雕琢,泉、潭、瀑、溪、洞秀色天成,奇石、瀑布、深潭、冰川遗迹众多,山峰有庐山之秀、泰山之宏、华山之险、黄山之奇。
这个景点在安庆的潜山,安庆汽车站有中巴直达天龙关景区,25元/人。
石台七井山:悬浮于云中的最后一片净土
有一个地方,春到姹紫嫣红,夏至叶绿滴翠,秋有果红叶赤,冬来银装素裹,这样的美景在海拔850m的高度,如悬天际,似挂云端,更像一处浮在云中的山水画廊。这里就是位于安徽池州石台县七都镇境内,距离县城60km的七井山。
这里有典型的皖南风情,却与世隔绝,没有了现在社会浮躁的气息,多了一些原始乡村的质朴与安详!在七井山,农家房舍,栋栋黛瓦白墙,优雅、恬淡散落于山间,五户三家组成的小村子,依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刀耕火种的影子依然比比皆是,柴火做饭,炊烟袅袅,烤炭火取暖非常普遍。俨然一幅古朴的、人文与自然相依互存的唯美画卷。
眼前的古村落,像极一本陈年旧书,无人翻看,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它只是属于那些来寻找生命本质的过客如果你的心没有安静下来,恐怕你很难融入其中。
倘佯于这样的一个,被原始村落包围的净土里,空气中仿佛氤氲着,独特的萧瑟和芳香,那些土地原始的气息!
在这偏居一隅的乡村,生活的最初一一铺展开来你可以目不斜视地,穿行于浮生流年。
正午的阳光,洒在布满沧桑的屋脊,晒在橙红的果实上,无需什么语言,步履轻轻的,静静观赏就好!
在小巷的折角处,挂着一串串玉米棒,蜡黄枯竹,记录着悠悠岁月里,多少丰收的喜悦!
在七井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垂直气温差异形成了山上山下两种气候,季节变幻我行我素。
山上与山下不一样,山里与山外不一样。与山下相比,七井山的春天姗姗来迟,而秋天总是领先提前。当山下花开得正盛的时候,七井山上还是花蕾未绽。人称“春来迟、秋来早”。
秋天总是按由低向高、自下而上的规律推进。此时,各色果实高挂在枝头,从山上到山下,形成一幅极富层次感的美丽画卷。我拾起一片树叶,那叶子就像一把金黄的小扇子,叶子的轮廓有着规则的波浪形,叶脉、叶柄又细又短,这应该是秋姑娘的扇子吧!
一阵微风吹过,银杏叶在枝头颤动,沙沙作响,像是在合唱歌曲,又像一个舞蹈家在跳舞。
秋风袭来,一片片黄叶飘飘悠悠地从树上落下来。望着飞舞的“黄蝴蝶”,我呆呆地想:它们为什么要扑向大地呢?“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许这才是它们的目的吧!
秋天的银杏叶,远没有春夏的叶子那样生机勃勃,但它是一种饱满的成熟!它因为懂得了奉献,才如现在这般,为了生命的轮回,无私地默默奉献。
在这里,一切犹如梦幻,无人打扰,自己在这金黄的丰收与奉献之间做着美梦!
这里每一个角落都是金黄的叶子,仿佛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软软的,踩上去的声音很好听,沙沙的!
旅游小贴士怎么去:合肥出发,沿合安高速至池洲殷汇站下,上S325省道进入石台县后,转乘县内公交到达七井山。玩什么:赏七井山美景,在体验云上最后的原始净土。吃什么:七井火腿,石台螺丝鸡,一品锅,野竹笋、野蕨菜、野马兰等。
安徽六安万佛湖:比西湖大8倍
万佛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境内,东距合肥50千米。相传湖畔石壁之上有一奇石神似观音临湖,湖中漂动众多小岛栩栩如佛子,宛若“诸佛拜观音”,万佛湖由此得名。
万佛湖历史悠久,是中国龙文化、周瑜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岛湖风景为载体,形成以湖泊景观、火山景观、文化景观为一体的岛湖文化旅游区,是中国大陆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
万佛湖景区总面积299平方公里,湖面面积50平方公里,湖岸线205公里,容水8.2亿立方米,比杭州西湖大8倍。
万佛湖主要有龙墙、龙河塔、燕子岛、周瑜岛、风情岛、西汤池、万佛岛、大梅山、龙王岛、万佛石林、摩崖石刻、幽谷新月、文家墩和龙王树新石器遗址、梅山晓烟、龙柏山道、左慈钓台、观音洞、人头马、翠竹岭、白鹭洲等200多处景点。
这里好多树上都有不同动物的绘画,栩栩如生,可爱至极。
景区很少游客,一个人四处逛逛很安静。
龙河塔建筑风格为明代,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高56米,共7层,每层绘有描述观音修道的彩绘,是万佛湖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为纪念为建设龙河口水库大坝而牺牲的英灵们,为庇佑龙舒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建造此塔。身临此塔之巅,可以鸟瞰龙舒大地,向南可看到万佛山主峰,向北可看到龙头塔遥相呼应。
龙河口水库1958年开工建设,1969年竣工,历时十一个春秋,被称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兴修水库工程时,技术落后,只能靠肩挑背扛。舒城全县总动员,最多上工人数达5万余人,舒城县群众做工日共达1000万个。
龙河口水库纪念馆坐落在东西大坝之间的坝中山脚下,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观性建筑。它的外立面是当下流行的塑石工艺,目的在于表现一个地方的地貌,纪念馆是仿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榴辉岩地貌进行装饰的,即把山、室外空间、室内空间、园林景观融为一起。
纪念馆总面积2200㎡,由水库展馆、地质展馆水博馆组成,水库展厅895㎡,地质、水博展厅380㎡。纪念馆展厅主要分为:“神奇的土地、历史回眸、龙河之梦、千秋大业、泽被子孙”五大篇章。
馆内收集的当年新建水库大坝的劳动工具、小号、锣鼓、马灯、水车等实物,让人们仿佛回到了当年修建大坝现场。
今天,龙河口水库灌溉着下游舒、六、庐155万亩农田;防洪保护面积53万亩;担负着舒、六、肥等地百万以上人口的饮用水
鱼缸里展示的是万佛湖鳙鱼,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其味甘、性温,一般人都宜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和身体虚弱者宜食用。经常食用能暖胃、祛眩晕、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能够润泽皮肤,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因鳙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每100克鳙鱼中含蛋白质15.3克、脂肪0.9克。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富含凝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
万佛岛位于万佛湖南岸曲折湖湾中,林木蓊郁,花草间陈,洁净舒爽,清心怡人。岛内建有弥勒佛塑像;还建有大雄宝殿、观音阁、万佛塔、佛心亭等建筑,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供游人礼佛参禅。
岛内还有迎佛桥、放生池、万佛香榭、静心台、香佛茶田、许愿林、观音桥、逍遥桥、九曲桥等设施,供游人观光休闲。
三河古镇:越夜越美丽!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
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三河古镇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内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古镇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特产。
在三河古镇,自然古店林立,古风悠悠。可是,我认为最有传奇色彩的,是小辞店的故事了。《小辞店》又名《卖饭女》,为全本《菜刀记》中的一折,是庐剧表演艺术家丁玉兰的代表剧目。后来改编为黄梅戏,与《天仙配》、《女驸马》等剧齐名,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成名剧,严凤英艺名即取自剧中女主人公柳凤英。
这是一段用悲剧和死亡包装的浪漫婚外恋情,一个流传百年真实而又凄美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光绪年间,安徽庐州府三河镇。蔡鸣凤与胡翠莲为了追求真爱,他们做了三年的露水夫妻。蔡鸣凤辞店,店大姐不明真相,怀着急躁与猜测之心,误会始起;他欲言又止,她感到受了欺骗,惊愕与愤怒,痛苦与绝望,使误会加深;他去心已定,归心似箭,她怀抱一线希望,乞求与挽留交织在一起。通过《辞店》展开故事,回忆起当初两人从结识、生爱,再到分手。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感人。
《小辞店》流传至今,影响甚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是说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二是既有对包办婚姻的控诉,也有同情"婚外恋"的成分,题材闯禁区;三是在于剧情的复杂多变,生动感人;四是该剧的唱腔跌宕起伏,承转有序。《小辞店》一剧命运多舛,无论是黄梅戏还是庐剧,历史上曾数度禁演,男女主人公所在地安徽三河和湖北浠水朱蔡湾也长期抵制演出。
在合安高速沿线,一直顺长江两岸,东到马鞍山,西到湖北的黄石,这一带都是黄梅戏的流行区和兴盛区,这里的老百姓,哪怕目不识丁,也能朗朗上口地哼上几段经典剧段。外乡人谈起黄梅戏,马上想起了《天仙配》,可是在皖西南桐城,枞阳,怀宁,望江,潜山,岳西,安庆这一带,人们欣赏更多的是《小辞店》。
因为,解放前,年轻的严风英唱红了大江南北,凭得却是黄梅戏《小辞店》。至于《天仙配》,那是在解放后,严风英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剧团,由电影这个容易广泛传播的艺术形式表演了它,让全国人民知道了黄梅戏,知道了七仙女。无独有偶,从三河周围向北,向西,东到巢湖,北到淮河边,流行的却是庐剧这个艺术形式,而这个形式的代表剧本也正是《小辞店》。黄梅戏婉转悦耳,庐剧则如诉如泣,俗成拉魂腔,由此可知道这个剧种的艺术感染力了。如果我们欣赏了庐剧的〈小辞店〉,我们同样会为那卖饭女如诉如泣,无限哀怨的唱段而感动。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艺术的形式是可以多样化,而艺术的感染力却是一样的。特别用故事发生地的剧种来演唱,更是比外来剧种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2002年的6月,因为在湖北湖北浠水太平寨山区修路,勘测人员无意中发现,在半山腰一米多深的灌木丛中,发现了一座非常气派的古墓。村里打听是谁家的祖坟,却没有人出来说话。正准备当作无主坟墓迁移的时候,附近朱蔡氏家族几位老人迫不得已站出来了,说出了真相。原来,这里是他们的祖辈蔡鸣风的坟墓,因为名声不好听而羞于公开。 2009年,借第4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机会,当地县乡有关部门根据群众的传说,对位于洗马镇与绿扬乡的太平寨山上的“蔡鸣风”墓地实际进行勘测和调查。发生了这个墓地是花岗石,大理石结构,高大端庄,富丽堂皇。在当地是少有的“阴宅”。正中刻有“朱蔡(自由至左横排并列)十九世祖明风大人之墓”,旁边刻有“清光绪29年(1903年)立”字样。
在湖北浠水太平寨附近,有件非常奇特的民俗。提到“朱蔡”,群众都说“朱蔡一个姓”,朱蔡二姓的人甚至说“朱蔡不分家”。有不少朱蔡二姓家中,堂屋正中的祖宗牌即标为“朱蔡(横排并列)氏门中宗祖”。有的家庭隔代轮流姓,上辈姓朱,下辈姓蔡。有的家庭姓朱姓蔡随各人便,比如,前面提到的蔡老七,很多人又叫他朱老七。但是,朱姓其他祖坟刻的都是“朱氏”,为何独有蔡鸣凤墓碑上刻了“朱蔡”二字?难道是"朱蔡"渊源由他而起?
在有些版本的《小辞店》中似乎能够发现端睨:"蔡鸣凤自幼父母双亡,身为孤儿,朱茂卿为独生女朱莲招他为过门女婿。"原来,在鄂东农村至今流行一种风俗,上门女婿倘若自家也是单传,往往要担负起传承两家香火的责任,表现在姓氏上是后代均采用两姓,或让一部分后代各采用其中的一姓,这还得需要女方通情达理。据蔡老七说,他们的老家原在蔡鸣凤墓地附近,叫"蔡家大湾",也有的叫"朱蔡湾"。
前些年,因交通不便及修筑水库,都迁移到三四里外的地方。在湖北,除了黄梅戏流行外,更多的流行的是楚剧。过去,《小辞店》不论是黄梅戏还是楚剧,在鄂东到哪里都很受欢迎,但这里朱蔡两姓却不准人演。多年来,朱蔡后人也反感将《小辞店》蔡鸣凤与他们的祖宗相提并论。
光阴荏苒,小辞店的故事发生了一百多年了,可是这个故事却通过群众的口口相传,再到艺术家们的挖掘提高,却影响了一代代的人,同样也感染了一代代的人。这说明,真善美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同样,通过小辞店,我们从另一方面也能感受领略到古镇三河的无穷魅力。
由于小辞店的故事动人,真人真事,以致于三河打出了小辞店的招牌,来振兴旅游,这更是一件好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