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被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全长5500公里,流经华北平原后,从山东东营注入渤海,在我国地图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吉”字但这个“吉”字的钩子里其实隐藏着一种深深的无奈,以后或许还得重写。
黄河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的实际塑造者。正是它带来的大量泥沙沉积在这里,形成了肥沃沃土。有记载的历史上,黄河已改道26次,决口1000多次。它曾经北接海河口,南接淮河口。现进入山东北部的渤海湾。但众所周知,在我国四大海域中,渤海是最小的海。事实上,它不仅面积小,只有7.6万平方公里。但可怕的不仅仅是它的推进力,而是它正在使渤海迅速变浅。20世纪70年代渤海平均深度为20米,但到了1990年代已变成18米(根据大港油田监测数据),20年间浅了两米。不得不说,这个变化是非常大的。现在网上还没有查到渤海的平均水深,但基本可以肯定应该在18米以下,有研究人员表示,渤海每变浅的速度就会增加近1米。十年了,所以现在可能是16米左右。水很深,所以环渤海沿岸的许多港口每年都需要疏浚,因为这里的泥沙沉积得太快。
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结果呢?显然,用不了多久,渤海就会被填满。也许有人会说,有这么夸张吗?事实上,这并不耸人听闻。许多水文学家和地质学家认为,如果允许黄河以这种方式流入渤海,这种趋势可能是不可阻挡的。200年后,渤海湾很可能消失。
在流入渤海湾的众多河流中,黄河是带来泥沙量最多的河流,因为它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年泥沙量为1.6亿吨泥沙,也是我国著名的河流。大江大河之一,如果任其这样流入渤海,渤海的消失将是必然的。
有人说,黄河虽然带来了大量泥沙,但渤海湾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为渤海湾地区的地壳正在下沉。变浅是不争的事实,可以从很多数据上反驳。又如唐代至明清时期,渤海曾一度淹没沧州城,于是常州人民创造了铁狮“镇海吼”。但现在海岸线距沧州市区约70公里。有学者研究后指出,两千多年来,渤海面积减少了约1/3,这无疑是惊人的。我们看下面的图,但是经过大约150年的时间,黄河已经在渤海形成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果渤海湾消失,我国北方将会遭受怎样的损失?事实上,很多方面、很多领域都存在着巨大的损失。不仅渤海湾的港口以及所有与海洋产业有关的东西都会陆续消失,更可怕的是中国北方的气候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水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那么环渤海、华北平原乃至北方的降水量就会明显减少,空气也会变得更加干燥。就连北京、河北的气候也会变得像内蒙古沙漠地区一样干燥。也会变得荒漠化,而内蒙古的降水量无疑会更加减少,很多草原将会消失,变得更加荒漠化。因此,填平渤海湾虽然可以增加大量土地,但对于气候变化而言,无疑得不偿失。
然而,自从黄河等河流流入渤海,填平渤海湾的变化一直在发生,那么如何遏制这种趋势呢?除了在中上游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外,最好的改变办法就是将其回流到黄海。
事实上,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黄河也流入黄海。黄海正是因黄河注入,海水呈黄色而得名。将会比现在小很多。那么如果黄河流入黄海,黄海会被填满吗?虽然不能说不会被填满,但因为黄海面积足够大,平均水深44米,比渤海深很多,所以不用担心关于它已有数百年了。虽然这会给江苏省带来一些移民和拆迁活动,但黄河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和航运航道,并在江苏省东部创造大片土地,这对江苏省来说也是有利的。同时,淮河流域降水也足够充沛。即使黄河创造的土地向黄海推进,也不用担心淮河流域干涸。
那么这个项目如何实施呢?事实上,路线的设计并不复杂。只需要让黄河沿着兰考县的黄河故道向东南流去,就可以流入黄海了。也可稍加改动,使其通向东南的淮河。在入海口的选择上,建议在南通或盐城入海,尽量避免在北部的连云港入海。否则,连云港以东的海湾可能会消失,这可能会对华北平原的气候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如果黄河在渤海的泥沙趋势不被预期遏制,未来黄河从江苏入黄海很可能会成为国家行动,因为这将成为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建议本项目最好保留现有流入渤海的黄河航道,因为沿线大部分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均取自黄河,除非有其他解决方案,但也可以从兰考县或小浪底水库引黄获得。清水北流流入渤海,仅够沿线使用。其余水南下至江苏注入黄海。目前黄河的水量就应该这样分配。如果还不够的话,中国的一些西线调水工程未来也会向黄河注水,所以未来黄河的水量还会增加。总之,黄河从江苏改道入黄海虽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从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