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是一座特别有名的大山。因为黄帝、西王母等很多古代神话里的人物都住在那儿,所以它被人们叫做“众山之祖”,古人还把它当成“龙脉的发源地”。关于昆仑山的早期故事,在《山海经》、《禹贡》、《穆天子传》这些老书里都有提到,但因为资料太少,现在很难确切知道昆仑山到底在哪儿了。本文就想结合好多资料,来找找昆仑山到底在什么地方。
【一,黄河发源于昆仑山】
现在,说到昆仑山最早被记录的书,那就是《山海经》了。《山海经》把咱们中国分成了东、西、南、北、中五块地儿,除了中间那块,其他四块地儿都讲了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和大荒经三个方面的故事。其实啊,这三个方面就像是从不同角度讲同一个地方的事儿。看看现在的《西山经》里写的河流,它说的那块地方大概就是咱们中国的西北,包括了陕西、宁夏、青海、甘肃,还有新疆的一些地方。这么一来,《海内西经》、《海外西经》和《大荒西经》里讲的内容,也基本都在这个西北区域里了。
《山海经》里提到昆仑山的地方有好几处,主要都在《西山经》、《海内西经》还有《大荒西经》里面。像那个《西山经》,它大概讲了讲咱们中国西北那边儿的山和河,特别是西次一经,说的是秦岭,因为那儿的河大多是往北流到渭河,往南就流到汉江了。而西次二经和西次三经呢,说的是从鄂尔多斯高原到六盘水那块儿的山,渭河、泾河、北洛河都是从那儿发源的。
西次三经里的东西最多也最难弄清楚,因为这里面提到的河,只有黄河是现在能找到的。西次三经里的山都是东西方向的,“就是说,从崇吾山到翼望山,西次三经的头一批山,总共有23座,加起来有6700多公里长。这些山的山神都是羊身子人脸。”换句话说,西次山经总共有23座大山,长度加起来超过2800公里(按古时候的一里算大约是415米)。当然,这不是直线距离,因为古人量距离不是直的。而我们现在说的昆仑山大约有2500公里长,是不是很接近呢?
《西次三经》里头除了昆仑山,还提到了崇吾山、不周山、玉山、轩辕丘、积石山、三危山和天山这些名山。它们是从东边一直排到西边的,昆仑山呢,就在玉山的西边,积石山的东边。这些地方啊,流传着好多好多神话故事,而且啊,这些故事大多都和黄帝有关。看来,黄帝最早是在咱们西北地区活动的。
上面说的大山里有些线索,能帮我们大概找出西次三经的位置。先说最东边那座崇吾山吧,说到它在哪儿,文里这样写:“崇吾山啊,在河的南边,北边能看见冢遂,南边望得见?泽,西边是帝王的捕兽丘,东边则是?渊。”这里面提的地名,大多没法考证,就“在河的南边”这点儿信息有点儿用,意思就是在黄河的南边。古代人管河流叫水,黄河那时候就叫河水,所以说在河之南,就是黄河以南。这么看,咱们可以猜这山大概在甘肃、青海那边,黄河以南的地方。
昆仑山啊,离崇吾山往西边走大概2710里地,换算下来差不多是1124公里远。为啥说昆仑山这么关键呢?一是因为黄帝常在这儿活动,二是因为黄河就是从这儿起源的。书上说:“有黄河从那儿流出来,往南流进一个叫无达的地方;还有赤水,从那儿往东南流进泛天水;洋水呢,从那儿往西南流进了丑涂水;墨水也是,从那儿往西流进了大杆。”意思就是说,昆仑山有四条大河开头,就是黄河、赤水、洋水、黑水,不过到现在为止,能查到的就只有黄河啦。
【二,汉朝人为什么认为黄河发源于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让张骞去西边的地方探险。过了13年,张骞回到了长安,跟汉武帝讲了他在西边看到的种种新奇事儿。从那以后,中原的人才知道西边还有这么个新地方,里面还包括了黄河是从哪儿开始流的消息,大家很快就认为黄河是从西边那儿发源的。到了前115年,张骞又跑了一趟西边,汉朝的使者也在那边查了查黄河源头的事儿,这些事情都被司马迁写进了他的《史记》里头。
在于阗的西边,河流都是往西流淌,最终汇入西边的海洋。而它的东边,河水则是向东流,流进了盐泽。盐泽的水悄悄潜入地下,在它的南边,黄河的源头就涌现出来了。那里玉石很多,黄河的水最终流向我们中原。……从盐泽到长安,大概有五千里的路程。
汉朝的使者追寻黄河的源头,发现它源自于阗国。那里的大山藏着许多玉石,人们就去开采。皇帝翻阅了古代的书籍和地图,给这条河流发源的山起名叫昆仑山。
最终,汉武帝看了古籍后,给黄河源头那座山起了个名叫昆仑山,说它就是于阗南边的那座大山,这就是现在昆仑山名字的来历。但其实这事儿搞错了,因为西域的那条河根本不是黄河,而是塔里木河。西域人把塔里木河和黄河弄混了,还误导了像张骞这样的汉朝使臣。汉朝人却信以为真,以为黄河是从于阗南山发源,先往西流,再掉头往东流入罗布泊,最后变成地下水流进了甘肃的黄河里。
有人猜想汉武帝可能读过《山海经》,但其实《山海经》成书的时间比汉武帝还要晚,就连里面提到的黄河源自西域的观点,也是受到了后来的影响。在《山海经》的西次三经里,第二座山叫不周山,书上说“不周山……往东看有个泑泽,是黄河潜流的地方,源头混混沌沌的。”意思就是,不周山下有黄河在地下流淌,但我们都知道,黄河其实并没有地下河段,这种说法显然是受到了当时汉朝人对地理的看法的影响。
离昆仑山往西大概2100里地(差不多871公里远),有座山叫积石山,大家都说黄河是从那儿发源的。书上说“山脚下有个石门,黄河水就从那儿冒出来往西流”,就是说黄河是从这儿开始,然后向西流淌的。《禹贡》这本书里还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从积石山这儿启程的。不过得说清楚,这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个积石山,而是在昆仑山西边的那个。
郦道元在北朝时,对积石山的描述感到好惊奇,因为那时候大家已经知道黄河不是从西边很远的地方发源的。就像塔里木河那样,它的源头和田河是从青藏高原昆仑山的北边流下来的,一路往西走到于阗,快到塔里木盆地西北边时才拐头向东,最后流进了罗布泊。
那时候,住在河西走廊的人们没找到黄河流到罗布泊的明路,所以大伙儿只能猜猜,黄河可能悄悄地从地底下,穿过像不周山那样的暗道,溜达到了甘肃。瞅瞅地形图,罗布泊到甘肃之间挡着的大山,主要就是祁连山,这么一来,《山海经》里提的不周山,说不定就是祁连山呢。还有啊,新疆的坎儿井给了汉朝人一些启发,让他们琢磨出黄河可能在地下形成暗河的念头。
【三,西王母之邦在哪里?】
昆仑山这片地方,不仅有黄帝的神话,还有关于西王母的传奇故事。《西山经》里描述,“再往西北走三百五十里,有座玉山,那是西王母住的地方。”据说这座玉山,距离昆仑山西边有1120里,而离积石山东边则是780里。《大荒西经》里头则大概说了下,西王母的家就在昆仑山这一带附近。
在西边大海的南边,流沙河的边上,赤水的后面,黑水的前面,矗立着一座大山,人们称它为昆仑山。山上有位神仙,长着人的面孔和老虎的身体,身上有花纹和尾巴,全都是白色的。昆仑山下有个深渊,里面流淌着弱水,把山环绕起来。山的外边有座火山,扔东西进去立刻就会燃烧起来。还有个神仙,头上戴着玉胜,长着虎牙,身后拖着豹尾,住在山洞里,人们称她为西王母。这座昆仑山上,什么东西都有。
这儿有座像火烧一样的山,扔东西上去就会着火。有人猜它是祁连山的丹霞地貌,也有人说它像新疆的火焰山,但那些山只是红色的,并没有真的火,更做不到扔啥烧啥。所以,这座山肯定是座活火山。我查了查资料,发现中国西北那块儿,唯一还在活动的火山,居然在于田南边的昆仑山上,叫阿什库勒火山,它最近一次喷发是在1951年,这也是咱们中国大陆最近的一次火山大爆发。
说来也怪,这座火山偏偏坐落在昆仑山上,这真的不是偶然吧?暂且打住,咱们接着聊聊周穆王向西出征的事儿。西晋武帝太康二年,也就是公元281年,有人在河南汲县挖到了一个战国时期的古墓,从里面找到了一堆竹简,里头有《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这些书。《穆天子传》里讲了西周时期周穆王往西边游历的故事,说他走到了西戎的地盘,还跟西王母一起喝酒吃饭。周穆王这一趟西边来回走了3万5千里路,换算成公里就是1万7千里。
周穆王往西边走,他先从西安动身,然后朝东北那边开拔,翻过了太行山,渡过了滹沱河,一直走到了河套平原。接着,他又顺着黄河逆流而上,路过了宁夏平原,可能是走了青藏高原那边,也可能是河西走廊,反正最后到了昆仑山脚下,见到了西王母的地盘。拿百度地图大概估摸一下,这条路得有4600公里远。不过周穆王这一路肯定不可能直愣愣地走,说不定7000公里都走过了。
周穆王去见的西王母的那个地方究竟在哪儿呢?据说,从宗周到阳纡山和河宗氏那地界儿,有3400里远,差不多就是河套平原那块儿。再从阳纡山往西边走到西夏氏,有2500里,然后从西夏氏继续往西到河首,又是1500里,再从河首往西走到昆仑山那疙瘩,大概还得700里。这么算下来,从河套平原到昆仑山,总共得有4700里,换算成公里,就是大约1950公里。
不过,要是从昆仑山出发往西走上700里,就能到赤乌氏的地盘,接着再往东北走300里,就碰见了群玉山。听说西王母的国家离群玉山还有3000里远呢,这么算下来,从昆仑山到西王母的国家总共得走4000里路,也就是1600公里。想想看,《穆天子传》这本书是战国初期写的,比《山海经》还要早,里面提到的昆仑山大概就在青海那边。所以啊,这说不定就是《山海经》里那些故事最早的版本呢。
在距离西王母之国北边大约1900里的地界,有个被称作“大西北草原”的地儿,它离镐京足足有1万4千里远,换算下来就是5810公里。说起来,这个大西北草原,很有可能就是准噶尔盆地。要是从西安直线走过去到准噶尔盆地,大概要走3000公里的路程。
这么说吧,西王母的国家可能就在塔里木盆地。在《穆天子传》里头,西王母和穆王在弇山一起喝酒,西王母还吟诗说“美好旨意不可改,我是黄帝的女儿”。古时候说的“帝”,大多指的就是黄帝,所以说西王母是黄帝的后代。但按古书和考古发现,西域那边主要是塞种人,那怎么会有黄种人的后代呢?
不过,说起西域,还真有两个黄种人的国家,就是婼羌和于阗,它们都坐落在昆仑山脚下。《北史》里写关于于阗的事:“从高昌往西走,那些国家的人眼睛深、鼻子高。但只有于阗这个国家,长相不太像外国人,反而有点像咱们中国人。”而婼羌呢,是古代羌人的一部分,当然也是黄种人,他们还跟西周的姬姓家族有着相同的起源。“羌族里面,有个西边的叫婼羌,他们是西边放羊的人。”
《山海经·西山经》里写了西次三经那边儿的神仙都是羊身子人脸蛋儿,这种羊身人面的形象,正好是古代羌族人崇拜的图腾。古羌人在青海那边儿生活,有的还往东走到渭河,发展出了种地的文化。另外,像婼羌、于阗这些地方的人,他们翻过昆仑山,到了塔里木盆地南边。所以,有不少专家觉得,西王母的国家就在于阗那块儿。这么一来,书里的昆仑山,不就是现在咱们说的昆仑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