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了一冬,三月正是莺飞草长的日子,是适合外出旅游的季节。朋友三家六个老人决定去福建泰宁转转。Day1:武汉站出发乘D3277,到泰宁13:14,游泰宁古城,夜游归,宿湖缘宾馆4晚。Day2:乘游船游金湖野趣园、甘露岩寺、斜线天等,下午参观明清园,夜游古城。Day3:: 上午游览寨下大峡谷,下午游李家岩,晚上三游古城夜景。Day4:上午徒步九龙潭,下午竹筏漂流上清溪。Day5:早上闲逛,乘11:25的D2376,下午15:32回武汉。
三月17日晨,我们六人相聚武汉火车站,乘车去泰宁,一路无话,四小时到泰宁站。出站分乘出租(20元/辆)约十多分钟到金湖西路的湖缘宾馆顺利入住,安顿好后去游古城。据史料记载, 泰宁古称“金城场”,西汉时为闽越王无诸的校猎场所,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建县,宋明两代为泰宁鼎盛时期。泰宁古城曾有“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辉煌,印证此地文脉昌盛。古城入口在金城路过东洲桥即是,一座大水车宣示景区入口。我们走的是宾馆附近的和平南街,过同心桥去和平北街古城出口。其实出口入口没有讲究,古城是免费的。同心桥是座现代大桥,但桥上覆盖着一座巨大的廊桥顶,居然是用合抱粗的原木建造,叹为观止。
过桥不久就到了左手边的红军街。红军街原名岭上街,由于1931-1934年,红军三次到泰宁,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成为闽赣省委驻地,并留下众多遗迹,俗称红军街。
街口有一组红军塑像。中间是周恩来,坐着的是朱德,一旁立着的曾经是彭德怀。
街里有红军曾经的指挥部、朱德、周恩来的旧居,红军井、红军的标语和高大的《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等等。街口有一古老的门楼依旧保留着,门楼上书的“红军街”横匾字迹清晰可见,十分醒目。
沿和平北街继续前行不久右手就是古城,有尚书巷牌坊。泰宁古城以尚书第古建筑群为主体,主要有尚书街、进士巷、九举巷三条街巷,主要景点包括:尚书第、非遗博览苑(周一闭馆)等。穿过胜利街的青石板路,一座高耸的门楼撞进视野。阳光斜斜地打在“尚书第”牌匾雕上,门斗的石阶列一对抱鼓石,高2米,宽0.92米,鼓座雕着双狮戏球、云龙、花卉的图案。
这座宏伟的建筑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邸,也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李春烨(1571-1637年),泰宁本地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晚年因魏忠贤案牵连辞官归乡,耗巨资历时五年建成此宅。其“五福堂”之名源于宅内五幢五进院落,寓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五福临门。五幢并列,各幢间采取传统的“三厅九栋”连片的建筑形式,也就是每幢都有前厅、中厅、后厅,几幢并排相连,幢与幢以封火墙相隔,以廊门相通;厅与厅以封火墙或楹门相分;形成既相隔又相通,既连片又独立的科学性。宅前有甬道,甬道内有五重门楼。甬道和门额上都镶嵌着精美的石匾,包括“尚书第”、“柱国少保”、“四世一品”、“礼门”、“义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谏”等,每一块匾额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入口出来,从东洲桥到同心桥一段挨着金溪河的是泰宁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有十多组“千年古城”铜雕。这些铜像生动的讲述了泰宁的历史。有红军战争、军民一家,古代农耕、金溪河淘金、民间杂耍、朱熹讲学、南宋状元邹应龙骑马游街、私塾教学、民间婚嫁等等。
沿金溪河残存800米明代城墙遗址,城砖刻“泰宁府造”“万历十二年”铭文。
泰宁的夜景也是值得一看的。
二、 金湖泛舟见丹霞赤壁,古园瞻仰看精华国粹(标题有字数限制,移到下面完整)泰宁各个景点比较分散,除明清园有三路公交直达外,其余都只能勉强乘客运车,最好的方法是乘旅游班车。旅游班车去各个景点都是8元一人,但回程是个大坑,要和司机商量接回,金湖30元,寨下大峡谷以及九龙潭、上清溪都是40元。我们经宾馆老板介绍,推荐肖导游(18906081221)的7座车,包接送,到金湖100,明清园60,寨下大峡谷150,弯道李家岩50,上清溪和九龙潭100,送火车站30。肖导热情准时,对泰宁景点如数家珍,值得推荐。今天上午游金湖风景区。肖导7:30就到了,送我们去赶8:00的第一班游湖游船。游船的第一个景点就是甘露岩寺。靠岸上山,居然看到一泓碧水。
上山后方见甘露岩寺,乃是日本世界文化遗产——奈良东大佛殿的“模版”。岩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左边一块红色岩石象一口硕大无比的“钟”,右边那块像一面独步天下的巨“鼓”;甘露寺便在这钟鼓石之间,所以有这么个说法叫“右鼓左钟,庙(妙)在其中”,以这来形容其地理位置。不过我没看出来罢了。
“甘露寺”凌空架于两岩之间,仅靠一柱支撑,是宋代建筑的奇迹;而左侧廊亭则伸出崖外,眺望金湖。可谓“惊见甘露寺,悬空古刹仅凭一柱擎天,香火缭绕述说历史对话;远眺大金湖,碧波翡翠镶嵌赤壁群山,白鹭掠过惊破一湖静谧。”大金湖之美,在丹霞赤壁的壮阔,碧水轻舟间,见赤壁洞穴、蜂窝状岩壁等地质奇观。
第二站是丹霞线谷——斜线天。这是由两座大山之间的一条张性倾斜的小断层形成。经过常年的流水冲刷,断层形成了一条线谷,倾斜度大约为50度,犹如一条倾斜狭窄的大裂缝,因此得名斜线天。斜线天比较陡峭,每次只允许一个人通过,需斜着身子才能通过狭窄的地方。
第三站是野趣谷,只有一个小瀑布可看,其余是游乐设施。
中午回宾馆休息,下午去明清园。原以为就一个古家具博物馆,看后惊诧不已。明清园是中国首家以收藏和展示明清时期各流派大型古建筑、木雕艺术精品、家风家训、福文化为主题的民间收藏大观园,集徽派、闽派、赣派古建精华于一体,珍贵的用料,高超的工艺令人眼前一亮,被誉为“北品故宫院,南看明清园”。明清园 大门就是一座精雕细琢令人叹为观止的古建筑。
明清园大门后面
进去左手是聚贤堂,里面数个极其少见的巨大、珍贵、精美的展品使人目瞪口呆。镇馆之宝是清光绪徐文达家的重达36吨的“聚贤堂”金丝楠木照壁。
正面是“聚贤堂”,背面是“忠信义勇”。长11米,宽2.55米,高4.6米。精雕细琢的“五百罗汉座屏”
八角型的“荧心书屋”里,九个高浮雕图,集聚了朱熹一生的主要故事。
还有书房,儿童床等等不一而足,目不暇接。
出聚贤堂到整座由花梨木建造的碧桂斋,外表简陋,里面梁柱是精美的高浮雕。
再到满挂匾额的德馨书屋。里面除了众多匾额外,还有孔子弟子从颜回到公冶长16位的雕像。
百福馆则是木雕艺术、明清家具、福字文化等的综合展馆。如巨大的金丝楠木“风调雨顺”四季图大座屏、金丝楠木的“时和岁丰”十二生肖守护神大座屏、木雕朱子家训、百福图、楠木百吉图大屏风等等琳琅满目。(不上图片了)关帝庙、乡贤馆、一柴轩等被泰宁3月10日的大冰雹和龙卷风破坏了,目前在维修。最大的建筑司马府第,原建于清乾隆年间安徽歙县,整体迁建至此。
由于防冰雹等,大手笔在整座建筑外套了个罩。
三.丹霞秘境中的诗意行走,悬崖裂隙上的时空对话今天一天的行程是上午寨下大峡谷,下午李家岩。其实两地的景色差不多。寨下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峡谷群。这里因流水侵蚀、风化崩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深切峡谷、壮观的赤壁丹崖和奇特的蜂窝岩洞,被誉为“丹霞峡谷博物馆”。
悬天峡、通天峡和倚天峡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峡谷路线。三条峡谷分别是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构造运动为主的三种地质作用所形成。在这里,你能见到好多地质奇观,有着典型的赤壁、洞穴、巷谷、线谷和堰塞湖,目睹重力崩塌、流水侵蚀、构造地貌等地学现象。流水切割的悬天峡,步道在绝壁挟持间蜿蜒。
天穹岩上垂直水流浸润冲蚀而成,如鬼斧神工般雕凿出数百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丹霞洞穴,是水流与岩层亿万年“对话”的痕迹。
通天峡的“山崩地裂”,能让人的心灵震撼强烈。一条线谷、一道狭窄的裂谷深深切入山体,欲把整座山劈开,又深深向地底凹陷下去。
一座山头由于整体崖壁受90°垂直重力崩塌风化,劈削得如同人工竖立起的一座通天丹霞巨碑,而下面形成一个小堰塞湖—雁栖湖。雁栖湖在壁立千仞的悬崖下,林木笼罩,湖水静谧、冰凉而清澈。
倚天峡两旁危崖突兀,壁立千仞,难得见到阳光。幽深流水,瀑布分流,一跌一跌,走入峡谷中顿生隔世之感,恍若世外桃源。
出寨下大峡谷,返程途中弯道李家岩。李家岩是泰宁丹霞地貌的“隐世明珠”, 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沿崖壁开凿的天梯栈道蜿蜒而上,登顶后可俯瞰泰宁田园风光。
景区内最著名的景点是丹霞岩槽,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丹霞岩槽”,长度达300多米。
转角就到了天台禅寺,原名“天台岩”,因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在此苦读而得名。禅寺内一殿一僧,香火袅袅间仿佛与世隔绝。
四、九龙潭走栈道观丹霞碧水,上清溪乘竹筏揽赤壁奇观第四天我们要去九龙潭和上清溪。九龙潭和上清溪两个景区都在长兴游客服务区购票,可只购买一个景区票,但由同一景交车分别送达。九龙潭景区有竹筏水上路线(还有竹筏夜游)和陆上栈道路线供选择;上清溪只有竹筏漂流一条路线。我们选择上午登九龙潭栈道行走,下午上清溪竹筏漂流休息。泰宁九龙潭因有九条蜿蜒如龙的山涧溪水注入潭中,故名九龙潭。九龙潭融合了泰宁“湖、溪、山、谷、岩、峰、沟”的精华,被誉为“水上丹霞的精品”“丹霞山水微缩明珠”。九龙潭陆上栈道全长约3.5公里,依丹霞峡谷而建,串联“赤壁、碧潭、奇岩、古树”四大主题景观,徒步耗时约2小时。栈道有两段上山坡道,膝盖不好的要注意,但栈道是近距离观察青年期丹霞地貌演化的天然课堂。九龙潭景区入口在仙桃山赤壁脚下,这样的赤壁蜂窝洞穴群一路都有。
赤壁右边转角就一个入口,上山的是陆路栈道,下水的是竹筏漂流。上山栈道称为“青云天梯”,其实并不太高。
登上山顶可以遥望“五柱峰”:一个基座上五座柱状丹霞峰丛并列, 又称“五龙布岳”,同行笑称五个馒头。
山脚下是虬龙峡,两山挟持下虬龙缓行。
下山就见迎面的馒头石,依水栈道沿虬龙而行。
蓦然回首,人面石鼻子下可见我们的下山栈道。
虬龙峡长长的崖壁凹陷处密布蜂窝状洞穴群圆洞,是因差异风化形成,壁立水岸。
而崖壁顶的流水侧形成“仙女晒布” 景观。
力能抗山否?
由虬龙峡在4号码头处转道晴龙峡,两条平行的峡谷溪流形成“工字迷潭”景观。
俯瞰晴龙峡谷最窄处 “水上地缝”:两侧崖壁间距最狭窄处不足2米,阳光正午直射时,矗立崖壁赤红如烙铁,谷底潭水碧绿似翡翠。
岩壁上红砂岩层中清晰可见的波浪状纹理称“岩波画壁”,是1.2亿年前古河床水流冲刷的沉积证据。我们到 “岩波画壁”处就折返,前面风景相似且又要上山。折返到玻璃栈道,玻璃栈道悬空高度68米,透视脚下 “丹霞天坑”:直径40米的圆形凹陷,因岩层崩塌形成。但由于峡谷较窄,所以 并不惊险。
从5号码头开始,水道渐宽,幽长的深切峡谷和深邃的巷谷汇水组成一泓清潭,
“漫步九龙潭栈道,如同翻阅一部立体的地球日记——每一道岩纹都是时光的笔迹,每一处洞穴都是风雨的注解。”ai说的真好,但忘了深谷碧水的美。中午在九龙潭入口处午餐,然后乘景交车去上清溪。
“上清”,道家三境界之一,其义为“仙境”。 自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弃官来到上清溪畔的栖真岩炼丹隐居以来,入山求道者络绎不绝,上清溪于是成为荟萃灵异事迹和神仙传说的道教胜地。两岸人迹罕至,森林茂密,方圆几十里内仍保持原始状态。上清溪漂流在于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这条自始至终收束在深山狭谷中的溪流,在两岸一座座丹崖赤壁挤挤碰碰下,把若大一条上清溪压成了一条歪歪扭扭的曲线。形成了现在的河道弯多、滩急、潭深、峡逼;两岸山高、林密、悬崖、壁峭一路奇观,奇峰异洞、谗岩绝壁比比皆是,丹霞地貌的景观牲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沿途可见“九十九曲,八十八滩”的蜿蜒景致,被赞为“野、幽、奇、趣”。深山幽谷中,曲流千回百转,两岸奇岩跋扈,不可言说。首先是怪石,两岸丹霞地貌在大自然作用下千奇百怪,目不暇接。
河道蜿蜒如游龙,形成“九十九曲、八十八滩”的独特地貌。先看众多的“曲”:
更奇妙的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竹筏尽头又一春。
不时两岸丹崖逼窄仅容一筏通过。
竹筏行其中 壁立一线天
过浅滩竹筏底擦卵石沙沙响而过
深潭处碧波荡漾一泓清溪顺流而行
明代礼部主事池显方有《上清溪游记》,称“转一景如闭一户焉,想一景如翻一梦焉,会一景如绎一封焉,复一景如逢一故人焉”,“兹奇果逾九曲”。诚然如此。漂流时长约2小时,6人/筏,坐到屁股疼时才到终点。“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上清溪用九十九曲写尽丹霞柔情,以八十八滩奏响自然狂想。”第二天,三月21日,乘11:25的D2376,下午15:32回武汉,一阵燥热卸下泰宁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