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坡,甘南草原······
在充满传奇色彩和浪漫神韵的丝绸古道上,
在辽阔的中国西北腹地,
甘肃传承着黄河上游八千年的文化与文明,
丝绸之路两千年的辉煌与梦想!
你知道的甘肃,
或许是黄土一片,是漫天黄沙,
是戈壁滩上久久不见人烟,大地龟裂如同肌理的干枯与荒凉,
但你不知道的甘肃其实绚丽多姿!
是时候抛开那些刻板的印象了,
抛开那些对甘肃的固有偏见。
甘肃,不只有莫高窟和兰州牛肉面,
今天,就和我一起走进甘肃。
兰州
黄河水奔腾不绝,牛肉面日夜飘香
黄河穿城而过的地方,就是兰州。
西北民谣的沉重,听过一次便难以忘怀,仿佛双耳灌进了秋风与黄河。
这里的河水舀一勺有半勺泥,这里的山岭在美学和地理学上都贫瘠得极其彻底。
坐落在几何版图中心,却是西域眼里的中原,中原眼里的西域。荒凉到极致的浪漫,这就是兰州。
“黄河水奔腾不绝,牛肉面日夜飘香”,大概是对兰州最好的注解。“有酒、有肉、有兰州”是每个兰州人骨子里的信仰,满大街的手抓餐厅和牛肉面馆是他们离不开的生活情调。
百年沧桑中山桥,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风雨剥蚀、车船碰撞,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的洗礼。
历经沧桑之后,他依然如一名坚强的战士,用自己钢铁的脊梁,担负起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
“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板;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这座古老的桥梁依然横跨黄河之上,与白塔山相呼应。举头迎白塔,缓步过黄河。对岸两山峙,中流意兴多。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璀璨艺术的画卷!
世上本无佛,拜的人一多,也便有了佛,佛光十万,高卧炳灵,每一窟皆由无名者开凿,高峡之中,丹崖之下,黄河,着一身布衣缓缓走过......
炳灵寺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
炳灵寺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号称全国四大石窟之一,其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随着古“丝绸之路”衰亡,炳灵寺也渐渐地失去光彩,如今丝绸之路又盛起,相信炳灵寺也一定会再次扬名天下!
黄河石林,亘古旷世的独特地貌奇观。黄河拍打着细浪,从耸立的石林中,陡峭的岩石旁流过去,固执地向干涸遥远的北方挺进。
风吹过,水涮过,千万年的岁月,灵动和冥想,一路歌舞狂欢。突然一刹那就是永恒……
山峰如聚,黄河石林以它非石非岩的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托起一个立体的神话。刀锋拥挤,千军涌动,万马奔腾,这俨如一个拼杀的战场。
穿越石林,你会不自主地感知黄土高原的阳刚的躯身,缄默的神态,坚毅的面容,它在风雨中矗立,日复一日,从不愿放弃对大地的眷恋,对太阳的向往。
究竟是风剔刻了,还是水涮铸了这样的景观?凌起的那样刚强凌厉,飘散的又这般呼拥静美,刚柔相济。
黄河石林,背负厚重的黄土,背负着西北的豪放与沉重,守护在这片大地上,守护着一方子民!
甘南
最低调的一个藏族自治州
这里是足以媲美西藏的梵天净土,空气里都弥漫着信仰的乌托邦,远离尘世的圣境天堂、梦中的香巴拉.
《国家地理》摄影师约瑟夫·洛克说:“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你还没去过甘南,就不要轻易说跑遍了西藏。
甘南是中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四川毗邻,属于安多西藏,州府是合作市。除了美丽圣洁的高原风光,甘南还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风情。
这里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
电影《天下无贼》曾经也在甘南取景拍摄,这里如世外桃源般遗世独立,每走一步,如诗如画的美景都涤荡着向往自由的灵魂。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的夏河县,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藏密学院,拥有中国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外墙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廊,转完一圈并触摸到每个转经筒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
如果要在拉卜楞寺找一个俯瞰全景的地方,那一定要去西南角的贡唐宝塔。
郎木寺不是一座寺院,而是位于甘南碌曲县的一座小镇,以寺名镇,镇亦因寺而名!
在四川和甘肃两省的交界处,周围被草原、树林、山丘、红色的石崖围绕,环境优美,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小镇上,一条宽不足2米的小溪蜿蜒而过,将镇子分为两半,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
这条小溪有一个很气派的名字——“白龙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龙江峡谷,景色十分美丽。
镇子西北的一半属甘肃,东南的一半属四川。
在高原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的寺庙金顶和镇里闲适的僧俗众,使得小镇神秘而又充满生活气息。
美丽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风民俗、浓厚的宗教文化…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慕名而来。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逃离的愿望,天堂太远,尘世浮华,那不如去扎尕那。然而知道扎尕那的人却很少,鲜有听闻。
《中国国家地理》曾经评出“十大非著名山岳”,其中就有扎尕那山,位列第四,小五台山、武功山、海陀山也在其中。
可见扎尕那聚集了迭部县甚至整个甘南之精华所在,这里四村一寺坐落城中,群峰拱立,翠柏环绕,山坡上梯田层叠,民居鳞次栉比、幡迎风飘扬,每天清晨云雾缭绕,宛若世外桃源。
陇东南
一直被忽视的甘肃秘境
或许甘肃太过丰富的景观让陇东南难逃配角的地位。然而正因如此,这里还保持着难得的宁静。
横贯的秦岭和纵向的陇山交会,让陇东南可以包揽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和原始森林的山清水秀,这里也是自古以来西出关外和南下蜀地的要塞。
这片甘肃最东边的土地孕育了大地湾缤纷的彩陶,也是传说中伏羲的故里;
丝绸之路的繁盛,不仅留下了天水麦积山这座“东方雕塑馆”,还有南北石窟寺和大云寺的佛舍利;
大自然在这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总有吸引你的那一片独特的风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
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
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麦积山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秦岭山麓之中,周围峰峦叠嶂,游客经过惊险栈道攀爬(说实在,即以我的体力,精神穿行在该栈道之间,都有一种胆战心惊,两股战战之感)
登石窟顶,即可一路观古人留下的文化艺术结晶,又可将美景一收眼底,甚是快哉!如遇云雾天气,还可以观赏“麦积烟雨”的奇妙景色。
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
传说黄帝问道于崆峒山的广成子,因此被称为道家第一山。西经奇观第一山,古朴峻险,崆峒天下秀。文人诗,墨客画,古往今来,千古盛华夏。
河西走廊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河西走廊,一段通往文明的道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当张骞这位极具开拓和冒险精神的汉帝国友好使者凿空西域时,这条绵延在黄河以西的窄长通道,开始成为金戈铁马的征途,商旅绵延的古道,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国际通道。
河西走廊就是“中国道路”的隐喻,它通向的是以中国为本位的大国形象。一个古老的中国故事,开始了她的荡气回肠的全新篇章!
无论是以莫高窟、马蹄寺为首的佛教石窟群,还是汉、明长城的烽燧边墙,抑或是压箱底的一座座古城遗址......即使马帮驼铃已经失,残阳夕照依旧。
“祁连山的历史,看起来好像是那么粗犷,甚至残酷。但祁连山的本质绝对是温情浪漫的。祁连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之山”。迄今为止,游牧在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尧熬尔人仍然叫祁连山为“腾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祁连之美,美在山清水秀,更美在奇峰云雾,“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湿人依“。
夏季的祁连多夜雨,次日清晨,这浓云厚雾像一缕缕银丝素绕在山腰间,忽而又变成滚滚青烟,在山际间飘逸。
不经意中,它会滑过你的脸颊,落进你的心田,身临其境,恍如梦中……
张掖是古时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地理位置险要,正所谓“不望祁连山上雪,错把张掖当江南”。
在张掖,你会发现粗犷的大西北也有柔美的一面。
七彩丹霞地貌最震撼人的便是颜色,在黄昏时间更加变幻无穷。一层黄色、一层红色,层次分明、线条曲折。
红的如火,黄得似金,灰的如钢,颜色相配得异常醒目,看后不由得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好像上帝手中攥着这三种颜色的画笔,随意的一扫而过。
这是浪漫的颜色,是爱情的细语,是大自然的微笑,是只有懂得的人才会明白的秘密。
来河西走廊没有人会错过莫高窟。推开大门,光线穿透黑暗,光柱里尘埃动,沉寂已久的历史被唤醒。当瞳孔适应了光亮的变化,刹那间,满室妙华,宛若琉璃世界:藻井上的飞天、坡顶的千佛、石龛里的塑像、中心的塔柱、两壁的经变图⋯⋯
弹指间,千年生灭,而消失的鲜卑族、令人神往的唐王朝、神秘的西夏国,却都以信仰和艺术的形式,存留在沙山下的这片石窟里。
蔚蓝天空下,七百余洞窟齐齐沉默。沙石的苍黄色提醒着我们身在戈壁的事实。
那些前赴后继的人啊,他们作画,他们修行,他们站在狭窄的洞口,外面是一成不变的荒凉河滩,还有那猎猎不休卷起黄沙漫天的炽烈罡风。
自古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
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充满了色彩和生机,宛如大漠羌笛声中的一段江南牧笛声,婉转清扬,欢快灵动。
当夕阳缓缓消逝,被日光炙烤了一天的鸣沙山遽然降温,坚守天际的晚霞终于被夜色吞噬,喧嚣的人群逐渐散去。
鸣沙山和月牙泉最神奇的时刻也许就在此时。一面是灯火星星点点的村落和城市,转个身就是大漠的孤寂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