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然资源厅出台《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促进我省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4月11日,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强调,全省地质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积极服务国家及省重大战略实施,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意见》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修复与防灾减灾、服务海洋强省建设、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透视山东”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我省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意见》还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环境、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我省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促进

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鲁自然资字〔2022〕47号

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勘单位主管部门,厅属有关事业单位:

为贯彻《自然资源部关于促进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自然资发〔2021〕71号)精神,落实《山东省“十四五”地质勘查规划》,促进我省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现结合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地质勘查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行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我省“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积极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强省、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实施,提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培植发展新优势、新动能,努力构建地质勘查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聚焦需求,拓展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一)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开展黄河流域生态地质调查。调查黄河流域生态地质条件和现状,分析评价地质环境承载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地质支撑。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助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

2.加强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系统调查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赋存状况,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圈定优质地下水富水地段。优化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为科学防治地面沉降提供基础依据。

3.推进黄河流域地热资源调查评价。聚焦黄河流域清洁能源需求,加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开展砂岩热储地热回灌技术研究,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为节能减排提供资源支撑。

(二)服务保障能源资源安全

1.强化矿产基础地质调查。以国家级重点勘查区及重要成矿区(带)为重点,加强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等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提高调查精度,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圈定成矿预测区,为勘查找矿奠定基础。

2.加大金和富铁矿勘查力度。加强深部探测,推进胶东金矿区深部勘查和近海海域金矿资源调查评价,扩大资源储量,助力胶东世界级黄金资源产业基地建设;加快齐河-禹城、莱芜、淄博金岭等地区富铁矿勘查进度,新增一批矿产地,提高资源接续能力。

3.加强“三稀”、晶质石墨等其他战略性矿产勘查。深化“三稀”、铀、钛等矿产成矿理论、赋存规律、找矿方法研究,优选成矿有利区,圈定找矿靶区;加强多金属、晶质石墨等矿产勘查,力争实现找矿新突破。

(三)服务生态修复与防灾减灾

1.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地质调查。围绕全省生态保护格局,根据不同生态功能区建设需求,开展生态地质调查评价,研究生态地质条件和问题,提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2.开展重要矿集区生态地质调查。针对生态地质条件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开展重要矿集区及废弃矿山生态地质调查,为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及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支撑。

3.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1:5万、重点防治区1:1万地质灾害调查,分析评价地质灾害风险,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研究形成机理,为地质灾害防治等提供依据。

(四)服务海洋强省建设

1.深化海岸带地质调查。开展海岸带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环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等调查,分析评价海(咸)水入侵、岸线变迁等地质环境问题,为陆海统筹保护与开发、海岸带生态修复等提供地质支撑。

2.加强重要海岛地质调查评价。围绕重要海岛及其毗邻海域,开展生态环境、地下淡水、地热、地质遗迹等调查,分析评价地质环境承载力,为长岛国家公园创建和重要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3.加快近海海域地质调查评价。系统调查海底地形地貌、地层结构、海底底质等特征,评价生态环境状况,为海洋牧场规划建设和近海海域生态修复提供对策建议。

(五)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1.拓展城市地质调查。探索开展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服务城市规划建设、防灾减灾等;围绕城市周边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资源、环境、空间等多要素综合地质调查,为美丽宜居城乡建设、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等提供支撑。

2.加强城市地质资料集成共享。建立健全城市地质资料汇交更新机制,推进地质调查、工程勘察、人防工程等地质资料的集成,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共享。

3.强化城市地质工作成果应用。精准对接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加强地质成果应用转化,为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大工程选址、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基础支撑。

(六)服务乡村振兴

1.开展特色土壤地质调查。围绕特色乡村产业发展,开展富硒、富锗、富锌等特色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圈定特色土壤分布,加强调查成果应用,助力“一村一品”地标建设。

2.加强旅游地质调查。围绕特色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开展地质景观、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摸清地质遗迹家底,挖掘地质文化价值内涵,助力“一村一韵”品牌创建。

(七)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地质服务。围绕我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港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等地质资料梳理研究,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选址、建设运营等提供地质服务。

2.加强重要断裂带地质调查。围绕沂沭断裂带、聊考断裂、齐广断裂等开展地质调查,分析重要活动断裂、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工程地质关系,为新型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地质支撑。

(八)深入推进“透视山东”建设

“透视山东”建设是自然资源“数字赋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自然资源“数字赋能”工作部署和“透视山东”建设要求,加快推进地质成果资料信息化数字化,集成融合黄河流域、城市及矿产地等重点区域三维建模成果,建成地质信息集成数据库和三维地质模型;搭建地质信息集成与综合利用管理平台,推进“透视山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应用,全面提升地质工作“数字赋能”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地勘行业管理工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指导和促进地勘行业更好融入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二)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搭建地勘行业协调、合作、交流平台,完善地勘工作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地质勘查财政资金引导机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激发市场活力。探索建立地质勘查质量保障体系,落实勘查单位质量管理主体责任,加强项目质量全过程管控,提高勘查质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绿色勘查要求,深入推进地质勘查安全、绿色、高效发展。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地质勘查活动监管,强化地勘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地勘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积极为地勘行业发展服务,营造地勘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业务交流。

(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支持地勘单位加强重大地质问题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快地勘装备更新改造,增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地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数字赋能”水平。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地勘单位加强人才培养,制定优秀人才奖励激励措施,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空间;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积极开展行业技能竞赛和培训,激励和促进高水平地勘人才队伍建设。

THE END
0.断层的这些知识,掌握才是真专业!新用户21158657>《基础地质类》 2023.02.22 湖北 关注 喝“地质魂酒”点击购买敬地质精神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5 26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41 44 45 46 49 转自:地质论坛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9:46Bd328>98B6570nuou
1.太行山太行山东南麓断裂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热成因模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4(03): 43-56 . 8. 卫兴,师红杰,陈松,尚建波,刘明亮. 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以湖北省应城市为例. 地质科技通报. 2024(03): 68-80 . 9. 叶建桥,毛绪美. 高温水热系统中相变时温度和驱动力的变化. 地球jvzq<84yyy4fc{yj/uijgwhg0pku1ns1ctzjeuj1fqo039359;?0fzpz046327729
2.新疆包尔图铜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摘要】: 包尔图铜矿床位于南天山库米什洋盆俯冲变质带的边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围岩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其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特征:∑REE较高,LREE/HREE=2.46~16.86,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且轻稀土相对富集,负铕异常,配分模式曲线向右倾斜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jvzquC41yy}/ewpk0eun0ls1Ctzjeuj1ELLEVxycn/JJ\R7232672:<0jvs
3.曲水矿泉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资源评价1 汪啸;广东沿海典型深大断裂带地热水系统形成条件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年 2 王文娟;基于抽水试验高精度反演水文地质参数的方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年 3 凤蔚;松散含水层水文地质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年 4 张保建;鲁西北地区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D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62;.396897>76;3jvo
4.隧道物探预报实施方案1、地质预报的意义和目的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以TSP-203、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钻孔等仪器,并辅以其它地质调查方法,对隧道工作面前方围岩尤其是隧道掌子面前方一二百米或数十米内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性质、位置和规模进行比较准确、全面、系统的探测和判断,确定不良地质体的空间位置和危害程度,结合监控量测数据jvzq<84yyy4{luv0pgz0C{ykenk0c{ykenk`8@=70jznn
5.关于山体滑坡的报告11篇(全文)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4j|{yfq: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