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学中期试题及答案docx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勘探工作中,用于确定地下结构层位关系的地震方法主要是()(1分)

A.反射波法B.折射波法C.地震偏移法D.地震测井法

【答案】B

2.地质构造中,岩层受力作用后形成弯曲变形,但未断裂错动的构造称为()(1分)

A.褶皱B.断层C.节理D.劈理

【答案】A

【解析】褶皱是岩层受力作用后形成的弯曲变形,岩层整体未断裂错动。

3.勘探中常用的钻探方法不包括()(1分)

A.冲击钻探B.回转钻探C.物探钻探D.冲洗钻探

【答案】C

【解析】物探钻探不属于常用钻探方法,物探是指物探方法,如电阻率法、磁法等。

4.在电阻率测深中,当供电电极距增大时,测得的电阻率值()(1分)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B

【解析】供电电极距增大时,测得的电阻率值一般会增大,因为电极距增大,电流路径变长,电阻增大。

5.地震勘探中,共中心点道集(CSP)主要用于()(1分)

A.采集浅层反射波B.采集深层反射波C.采集转换波D.采集折射波

【答案】A

【解析】共中心点道集(CSP)主要用于采集浅层反射波,通过共中心点叠加来提高浅层反射波的信噪比。

6.地质雷达主要用于探测()(1分)

A.浅层地下结构B.深层地下结构C.地表地质D.空中结构

【答案】A

【解析】地质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浅层地下结构,通过电磁波反射来成像地下介质。

7.地震勘探中,共炮点道集(CSP)主要用于()(1分)

A.采集浅层反射波B.采集深层反射波C.采集转换波D.采集折射波

【答案】A

【解析】共炮点道集(CSP)主要用于采集浅层反射波,通过共炮点叠加来提高浅层反射波的信噪比。

8.在地震勘探中,用于确定地下介质波阻抗差异的方法是()(1分)

A.共中心点叠加B.共炮点叠加C.偏移距叠加D.波阻抗反演

【答案】D

【解析】波阻抗反演是用于确定地下介质波阻抗差异的方法,通过地震数据反演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信息。

9.地质构造中,岩层受力作用后形成断裂错动的构造称为()(1分)

A.褶皱B.断层C.节理D.劈理

【答案】B

【解析】断层是岩层受力作用后形成的断裂错动,岩层发生位移。

10.在地震勘探中,用于提高深层反射波信噪比的方法是()(1分)

A.共中心点叠加B.共炮点叠加C.偏移距叠加D.波阻抗反演

【答案】C

【解析】偏移距叠加是用于提高深层反射波信噪比的方法,通过偏移距叠加来提高深层反射波的信噪比。

11.地质雷达探测的深度一般不超过()(1分)

A.10米B.20米C.30米D.40米

【答案】B

【解析】地质雷达探测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0米,因为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衰减较大。

12.在地震勘探中,用于确定地下介质速度的方法是()(1分)

A.共中心点叠加B.共炮点叠加C.速度分析D.波阻抗反演

【答案】C

【解析】速度分析是用于确定地下介质速度的方法,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来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

13.地质构造中,岩层受力作用后形成平行排列的微小断裂构造称为()(1分)

A.褶皱B.断层C.节理D.劈理

【答案】C

【解析】节理是岩层受力作用后形成的平行排列的微小断裂构造。

14.在电阻率测深中,当供电电极距减小时,测得的电阻率值()(1分)

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A

【解析】供电电极距减小时,测得的电阻率值一般会减小,因为电极距减小,电流路径变短,电阻减小。

15.地震勘探中,共偏移距叠加(COS)主要用于()(1分)

A.采集浅层反射波B.采集深层反射波C.采集转换波D.采集折射波

【答案】B

【解析】共偏移距叠加(COS)主要用于采集深层反射波,通过共偏移距叠加来提高深层反射波的信噪比。

16.地质雷达主要用于探测()(1分)

A.浅层地下结构B.深层地下结构C.地表地质D.空中结构

【答案】A

【解析】地质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浅层地下结构,通过电磁波反射来成像地下介质。

17.地震勘探中,用于确定地下介质波阻抗差异的方法是()(1分)

A.共中心点叠加B.共炮点叠加C.偏移距叠加D.波阻抗反演

【答案】D

【解析】波阻抗反演是用于确定地下介质波阻抗差异的方法,通过地震数据反演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和密度信息。

18.地质构造中,岩层受力作用后形成弯曲变形,但未断裂错动的构造称为()(1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