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变形破坏的类型机制和特征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岩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其最终破坏不外乎剪切破坏和拉断破坏两种主要方式。但是,不同岩性和结构特征的岩体,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其变形破坏过程则是多种多样的,并且过程中时间效应特征和间隙水压力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根据岩体变形破坏的模拟试验和理论研究,结合大量地质观察资料,可以从岩体变形破坏过程中划分出若干基本单元,并用这些单元的特定组合表征岩体变形机制和演进特征,建立岩体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基本的变形破裂单元可分为拉裂、蠕滑(滑移)、弯曲和塑流四种。

基本类型:

拉裂:为拉断破裂,包括以拉应力为主造成的拉裂和以压应力为主造成的压致拉裂,力学特征表现为弹性介质模型。

蠕滑:为剪切变形破坏,包括沿某潜在剪切面的剪切蠕变、沿原有结构面的滑移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蠕变-滑移,即蠕滑。

弯曲:系指弯曲变形,按受力方式可分为横弯曲和纵弯曲;按支撑约束方式可分为简支梁、外伸梁和悬臂梁弯曲等。流变特征一般属黏弹—黏塑性介质模型。

塑流:系指岩体中的软弱层(带)的压缩和向临空或减压方向的塑性流动,包括岩体中原有软弱层的塑性流动,也包括岩体变形破坏发展中的压碎带或塑性破坏带的塑性流动。流变特征一般属黏弹—塑性介质模型。

组合类型:

蠕滑(滑移)-拉裂:可发生在各类岩体中,但以块状、层状和散体状岩体中最多。表现为一定形状的岩体沿岩体中原有的软弱面或潜在剪切面的蠕滑,并伴有向滑移面方向逐渐收敛的拉裂。斜坡坡体中的这类变形可在变形体的后缘直接观测到拉裂缝,它是判断变形的发生和进展情况的重要标志。发生在坝基的这类变形,可使坝踵部位岩体拉裂,从而使防渗帷幕失效。洞室边墙或顶拱围岩中的这类变形,将增高围岩对支撑的压力。这类变形的进展主要由蠕滑的发展所控制,一旦使滑移面贯通或剪断潜在剪切面,即发展为剪切破坏。

滑移-压致拉裂:大多发生在块状或层状岩体中,表现为一定形状的岩体沿软弱面的滑移,并伴以起源于滑移面的分枝拉裂面。这类变形的发展可使岩体碎裂化、散体化,也可因拉裂面与滑移面的交接部位压碎扩容,使二者连成贯通性滑动面而发展为剪切破坏。

弯曲-拉裂:主要发生在层状,尤其是薄层状岩 体中。表现为层状或板状岩体的悬臂梁弯曲、横弯曲和纵弯曲,并伴以层间拉裂。斜坡岩体中陡立的层状岩体经卸荷回弹并在自重应力 作用下发生向临空方向的弯曲,于后缘造成拉裂。坝基陡立层状岩体在坝体水平剪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于坝踵部位产生拉裂,同样可导致防渗帷幕破裂失效。洞室层状围岩的这类变形可引起顶拱下陷、边墙突出、底板隆起。变形的进展可使弯曲的层(板)状岩体被折断,导致拉断破坏。

塑流-拉裂:主要见于硬软相间互层状岩体中。通过下伏软弱层(或破碎带、压碎带)的塑性流动导致上覆岩体弯折拉裂。变形发展可使上覆岩体解体或造成剪切破坏。

滑移-弯曲:主要见于层状岩体,表现为层状岩体顺层滑移并伴以纵弯曲。弯曲部位内部容易出现层间拉裂。变形的发展往往因弯曲部位被剪断或压碎而导致剪切破坏。

THE END
0.拉伸载荷作用下岩石类准脆性材料损伤破坏过程实验研究拉伸载荷作用下岩石类准脆性材料损伤破坏过程实验研究,准脆性材料,拉伸,损伤,数字图像相关,应变梯度,拉应力作用下岩体变形损伤、断裂坍塌等现象在岩石破碎工程和边坡失稳等领域占有主导地位。虽然岩石损伤力学研究已取得很多重大的jvzquC41ycv/ewpk0pku1uzpygt.396;:;:49<3jvor
1.微裂隙变形扩展岩石冻融损伤本构模型.docx阎锡东[15]等,根据断裂力学,建立了单个微裂纹延伸长度与冻胀力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岩石中微裂纹的分布,将冻融条件下的岩石应变分解为初始损伤应变,并增加损伤应变和塑性应变。建立了弹塑性冻融损伤的本构模型。最后,通过岩石冻融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性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不同冻融时间下岩石的应力-应变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4681@5482:52;:2326457xjvo
2.类岩石节理岩体损伤断裂试验研究【摘要】:节理裂隙作为自然界岩体的构造缺陷之一,其构造特征以及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节理岩体损伤断裂机制探究,是目前岩石力学界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也是岩体工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为了研究节理岩体单轴压缩条件下的断裂损伤破坏机制,采用水泥砂 jvzquC41efse0lsmk0ipo7hp1Cxuklqg1EJNF66277;.396853=84:3jvo
3.动力损伤后的脆性岩石静力蠕变断裂模型研究摘要: 应力波动力扰动下脆性岩石的静力蠕变特性, 对深部地下工程围岩变形的评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动力载荷作用导致的局部细观裂纹损伤严重影响脆性岩石蠕变力学行为. 基于细观裂纹扩展与应力关系模型、动力扰动损伤演化函数、静动力载荷演化路径函数与黏弹性本构模型, 提出一种应力波动力扰动下脆性岩石蠕变断裂特性的宏jvzquC41nz~c0lxvco4ptp3ep1io1jwvkerf1mtk136/89:412:6;66:9;3346:;9
4.岩石裂缝损伤演化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层状岩石的性能与特征、在张拉作用下不同层理方向页岩的断裂韧性及抗拉强度及层理性岩石的裂纹扩展机理均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且有了共性的认识,但是关于层理对于页岩裂缝演化在损伤角度的研究,由于该问题的较复杂性,迄今为止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层理对页岩I型裂缝损伤演化的影响jvzquC41erle0lsmk0ipo7hp1Cxuklqg1EVGF]TVCN3CLUM42471395356?/j}r
5.冲击载荷下脆性岩板损伤断裂演化的实验模拟研究在矿山运输系统中,井壁围岩冲击损伤破坏对经济和安全效益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动态冲击载荷对井壁围岩和支护结构会产生严重的削弱破坏作用,室内研究表明,岩石样品如岩板在动态载荷的冲击作用下会失效。为研究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脆性岩石损伤断裂的演化过程,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中压缩气体发射球体子弹对jvzquC41lq{spjq0ue{/gmz0ep5jpot132?:1B;;80nuo
6.北京科技大学大安全科学研究院针对城市地下工程内动载引起灾害的监测、预防、事故控制与救援等关键安全保障技术问题,形成了地下空间围岩动载损伤多参量全场检测理论与技术、地下工程新型数码起爆技术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技术、城市复杂环境地下爆破的振动控制技术、城市地下工程定向断裂控制爆破理论与技术、城市地下工程高效掘进爆破技术等特色方向,为提升城市地jvzquC41ouy/w|yd0gjv0ls1{zy{1lxfzmpbs‚ou1kteg3jvo
7.2025年第四届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讨会经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同意并报请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第四届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讨会将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本次会议将交流近年来我国在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果,会议报告分为大会报告和专题报告等。 大会主席:李惠、冯西桥、薛强 会 jvzquC41yy}/j~n{k/7357hqo1gsvrhng1992A239;4ivvq
8.第三届损伤与断裂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讨会第一轮通知9、基于数据驱动的疲劳、损伤与断裂力学方法; 10、工程材料与结构的疲劳损伤机理与模型; 11、工程结构耐久性与完整性评价方法; 12、智能材料与结构的断裂与损伤; 13、增材制造与智能制造中的断裂与损伤; 14、岩石、混凝土的损伤与断裂; 15、微纳米损伤断裂力学; jvzq<84cuvgn0~xve0kew7hp14635859275d5;76;c<19B<61rghg7mvo
9.东北大学主页平台徐涛中文主页岩石损伤破裂过程与失稳机理 岩石的破裂与失稳是当今岩石力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采矿、水利、交通隧道、石油工程中的岩石工程技术人员将不得不面对大量的包括冒顶、片帮、岩爆、冲击地压、岩层移动、地表沉陷、滑坡乃至地震等岩石破裂问题。即使是固体力学专家,也无不感到固体的断裂破坏问题是固体力学中的难点问题。因此jvzq<84hce{mv‚3pgw4ff~3ep1~vvjt1|jeDP8~lhz587>=61euovnsv139547mvo
10.裂隙岩体渗流损伤主要内容包括:渗流应力作用下裂隙岩体断裂力学特性研究,类岩材料多裂纹体断裂破坏实验与岩石断裂韧度测试、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基于双重介质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模型有限元分析、裂隙岩体渗流损伤-断裂耦合的扩展FLAC3D分析、高压预注水致裂软化煤层的工业试验和数值研究。 《裂隙岩体渗流-损伤-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32=89==5
11.相关文献断裂与损伤力学.pdf断裂与损伤力学在岩石强度理论中的应用 摘要:岩体工程大多数不是赋存于单一的地质环境中,而是处于复杂的多场环境下,如:应力场、渗流场、温 度场以及水化学场,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 的热点问题,即“岩石多场耦合问题”。 随着对岩石本质特征认识的不断深入,岩石强度理论的 逐渐由经典强度理论向断裂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7128911>6353612;62269137xjvo
12.损伤石灰岩单轴再加载力学特性及破坏机理如周家文等[12]通过细观力学分析岩石内部微裂纹,研究了岩石应力应变特征曲线及断裂损伤力学特性,得到了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损伤变量的方法;朱俊等[13]基于不同加载速率对大理岩特征应力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大理岩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特征应力规律;张国凯等[14]分析了特征应力对应的宏-细观表征,从多个角度共同量化了岩石损伤jvzq<84uejupn7ktggqbq‚fp0eun1qjknqthlrfpi1njv8pg{ct04973138.2=4385>7499543753>50ujznn
13.高峰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研究领域: 岩石断裂与损伤非线性岩体力学与工程 个人简介 个人简述: 被评选为原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矿业大学青年学术带头人,1999年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并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副jvzquC41yy}/crx0ep5ngwyqt1sfp}ttFgzbku42eg:bh
14.应变率对经过高温处理的花岗岩动态断裂行为和断裂表面形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还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花岗岩的断裂演化模式从单一的拉伸断裂向拉伸-剪切复合断裂转变,最终形成以热损伤主导的复杂断裂结构。在25°C时,断裂模式主要表现为对称的拉伸裂纹,而在600°C时,裂纹扩展呈现出多点起裂和广泛破碎的特征。这表明,高温不仅降低了岩石的强度,还显著改变了其断裂机制,使其更容易受到jvzquC41o0kckxytcfk/exr1pg}th8724732387247723;5237:12A<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