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褶皱
视域宽度50cm。
图示的白色标志层形成M型褶皱和等斜褶皱。
花岗闪长岩中的砂岩捕掳体
捕掳体呈角砾状,
砂岩的层理结构清晰。
逆冲褶皱
视域宽度1km。
逆冲褶皱
视域宽度1km。
伊朗扎格罗斯褶皱。
不整合
视域宽度1km。
柱状节理
视域宽度60m。
玄武岩的柱状节理。
共轭正断层
褶皱和劈理
视域宽度10m。
膝褶带
视域宽度20cm。
10
不整合面与底砾岩
图中发育多期底砾岩。
底砾岩常见于不整合面之上,
下部为冲刷面。
砾石磨圆度高,分选好。
11
软沉积变形
底部为细粒砂岩,发育平行层理,
其上沉积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
在泥质和粉砂质沉积物固结过程中,
砂质沉积物又快速沉积其上,
形成了底辟和火焰状构造。
12
褶皱中的石香肠构造
图示暗色岩层为褶皱弯曲的标志层,
左下角可见标志层分隔排列。
13
大型向斜
中间部位已被剥蚀殆尽,
可见海蚀拱门。
整体形态需要脑补。
14
爬升波纹层理
动荡的水动力条件下,
砂粒不断供给,
纹层不断向前和向上迁移,
形成的叠覆层理。
15
包卷层理
在某个单层内分布的纹层盘区现象,
未固结之前发生的变形作用。
常见于粉砂岩中,
在浊流沉积中较为常见。
16
不对称褶皱
发生强烈褶皱的变质砂岩,
砂岩富含云母和石英。
17
石灰岩屑锥体
流水和重力垮塌的共同作用,
上部的石灰岩体发生坍塌滑落,
呈锥状分布于坡角。
18
冰川擦痕
浊积砂岩上的冰川擦痕。
19
大型拉伸线理
拉伸线理是由拉长的岩石碎屑、砾石等
呈平行排列显示出的线状构造。
是岩石组分在变形时发生塑性拉长而形成的。
注意左下角的人。
20
微观褶皱
视域宽度30μm。
扫描电镜下的微观褶皱,
图示层状矿物为白云母。
21
微裂缝
视域宽度25μm。
扫描电镜下的微裂缝,
图示为泥岩中石英颗粒受力
破裂形成的微裂缝。
22
逆冲断层
视域宽度20m。
断层角度较小。
由于断层的渐变,
左上角的第四纪沉积物发生同沉积变形。
23
劈理折射
视域宽度30cm。
图示为前寒武纪浊积岩层,
深色细粒沉层中的劈理方向与
浅色粗粒层中的劈理方向明显不同。
24
复合构造
视域宽度8m。
图示岩层可见两种形态,
上下水平岩层中间夹S型岩层,
这是在同一个受力系统内
形成的复合构造。
25
泥裂
视域宽度1m。
26
节理
视域宽度2m。
正交的节理缝将岩层破裂为
近方形的规则岩块。
27
断层面
视域宽度5m。
图示露头清晰可见一个很宽的断层面,
发育大量的岩屑粉末。
28
复杂褶皱
视域宽度2m。
软沉积作用形成的复杂扭曲褶皱。
29
对称波痕
视域宽度1m。
对称波痕反映了波浪的双向振荡作用。
30
鲍马序列
视域宽度1m。
图示为浊积岩中典型的鲍马序列。
31
雨痕
视域宽度20cm。
雨点降落在未固结的泥质、
砂质沉积物表面,
所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凹穴。
可用来判断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32
包卷构造
视域宽度20cm。
在一个岩层发生层理揉皱现象,
表现由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
的组合形式。
33
矿物线理
视域宽度50cm。
岩石中的黄色矿物和灰色矿物有明显的划分界限。
34
重荷模
视域宽度1m。
典型的软沉积构造,
不规则形,识别度高。
35
断层角砾岩
视域宽度50cm。
由于断层错断,
断层面的内岩石被揉碎成角砾,
后期充填的矿物流体将其胶结。
图示的白色为方解石。
36
共轭雁列式张节理
视域宽度60cm。
英文中有vein和dike两个单词,
意思为岩脉。
大致可以这样区分,
vein是矿物脉,如石英脉,方解石脉,
dike是岩浆岩脉,如玄武岩脉。
37
断层
视域宽度25cm。
最大主应力方向近水平,
标志层为纵向的绿色岩脉,
先于断层形成。
图片右上部和右下均可见小的斜断层面。
38
斜层理的规则叠加
视域宽度25cm。
多组层系垂向叠加,
每个层系内均发育斜层理,
可以形成于河流-浊流的任何沉积环境中。
图片显示的流向为从右向左。
39
层面构造
视域宽度2m。
颗粒物在层面上跳动前进留下的痕迹。
40
矿脉
视域宽度2m。
41
水平褶皱
视域宽度75cm。
枢纽近于水平,两翼岩层走向基本平行。
42
褶皱
视域宽度15m,
逆冲推力形成的褶皱凸起。
43
波痕
视域宽度2m。
波痕特点:对称,平直。
44
不同期次波痕
视域宽度3m。
后期的小波痕在前期的大波痕上形成。
大波痕的方向为SE-NW向。
45
褶皱
视域宽度40cm。
褶皱发生在粘度差别较大的两种岩层界面时,
会形成尖状褶皱。
46
断层渐变
视域宽度2m。
图示显示了地层由脆性断裂到韧性变形的渐变过程。
47
断层,矿脉
视域宽度30cm。
48
矿脉
视域宽度40cm。
裂缝中矿物从壁面向空间生长,
而且粒度增大,晶形变规则。
49
羽饰构造
视域宽度20m。
50
线理
视域宽度80cm。
51
窗棱构造
视域宽度1m。
沿着强弱岩层相邻的强硬层的界面出现。
一系列宽而圆的背形被尖而窄的向形所分开,
形成“嵌入”式褶皱。
52
雁列式张节理
视域宽度5m。
区域分布的雁列式张节理,被矿物充填。
53
多米诺骨牌
视域宽度15m。
一系列倾向相同的断层将地层错断,
呈多米诺骨牌排列。
54
滑塌构造
视域宽度15m。
已沉积的沉积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
和位移所产生的各种同生变形构造,
是识别水下滑坡的重要标志。
55
球形风化
视域宽度1m。
砂岩和花岗岩均可发育同心状剥离的球形风化。
56
剪节理
视域宽度2m,
图示岩层发育近乎正交的两组剪节理,
将其分割为方形的岩块,
沿着节理缝还有方解石岩脉充填。
57
大型褶皱
视域宽度200m,
逆冲推覆过程中往往会通过褶皱调节应力。
图示为挤压应力背景下形成的大型不协调褶皱。
58
不整合
视域宽度50m,
不整合面上覆二叠纪水平石灰岩,
下伏晚元古代的倾斜石灰岩,
沉积间断为约300个百万年。
59
劈理折射
视域宽度3m,
劈理穿过不同能干性的岩层时,劈理面的角度会发生变化。
在强硬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大,
在软弱层中,劈理与层理的夹角较小。
图示浅色的砂岩属于强硬层,几乎不发生发劈理,
暗色的泥岩属于软弱层,劈理高度发育。
60
断层面的擦痕和阶步
视域宽度20cm,
岩体发生错断后有明显位移,
接触面也会断层滑动中留下粗糙不平的擦痕,
沿着断层面会有方解石等矿物
沿滑动方向呈纤维状生长,
然后被拉断而形成一些微小阶梯断口和微细断口,
可以用于指示断层运动方向。
61
不对称的S型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1m,
图示为石英脉形成的不对称S型布丁,
与鞘褶皱有关,
主体布丁下可见封闭状岩脉环,
顶部的剪切方向为从左向右。
62
布丁的肿缩现象
视域宽度40cm,
韧性差异相差较小的岩层形成布丁时,
相对强硬层(白色)局部收缩而不断离,
而相对软弱层(灰色)在布丁的颈部收缩处
形成小型褶皱。
63
古水流的线状构造
视域宽度2m,
河流动力拖拽河床底部岩石运动,
留下顺着水流方向长条状凹槽,
后来被沉积物充填,
形成了线状构造的印模,
可以指示水流方向和沉积方向。
64
鱼骨状交错层理
视域宽度50cm,
两套交错层理表现出相反的倾向,
这是水流方向反复动荡形成的典型特征,
一般是潮汐成因。
上面和下面的平行层理表明了很强的水动力。
65
斜层理
视域宽度40cm,
一系列纹层斜交于层系界面,
一般形成于动荡的水或者风动力环境中,
可以指示其流动方向。
图示斜层理的下部缓慢沉积,
与层系界面相切,
上部被侵蚀,与层系界面相交。
66
擦痕
视域宽度10cm,
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时被磨碎的岩屑
在断层面上形成的一系列线状条纹,
有的条纹可能是对盘的硬颗粒在滑动时刻下的凹槽。
可以用于只是断层的运动方向。
67
大型走滑断层
视域宽度100m,
图示为安第斯山脉某处的大型右旋走滑断层,
可以清楚看见断层面。
68
球状构造
视域宽度30cm,
球状结构是岩浆岩中的一种罕见构造。
图中的花岗岩体中,球状体由角闪石和黑云母(暗矿物)、
正长石和石英(浅色矿物)组成。
它们通常包含在由同一种矿物组成的颗粒状基质中。
69
特征明显的劈理
视域宽度1m。
70
方解石脉
视域宽度50cm。
图示方解石充填了产状不规则的张裂缝。
71
布丁构造和蜂窝岩
视域宽度5m。
图示浅色岩层即为布丁构造,
下部还可见未布丁化的浅色岩层。
暗色岩层因自身内部的抗风化和侵蚀的差异性,
出现不同大小的坑洞,形似蜂窝。
72
小型布丁构造
视域宽度15cm,
图示浅色强硬层发生明显错断,形成类似矩形的布丁。
73
韧性剪切带
剪切力所在平面与层面呈近20°夹角,从左下到右上。
74
藕节状的布丁
视域宽度10cm,
布丁连接处可见清晰的破裂和收缩,
连接点处可见充填的矿物结晶颗粒。
75
大型正断层
视域宽度50m,
断层面附近的标志层发育牵引褶皱。
76
重荷模
视域宽度11m,
当泥质沉积物尚未凝固,还处于可塑状态,
上覆的砂质物陷入到泥质沉积物中,
在岩层底面上产生的突起和凹陷,
突起部由粗粒砂或细砾石组成。
常呈圆丘状或不规则状瘤状,
排列杂乱,大小不一。
77
铅笔构造
视域宽度2m。
轻微变质的泥质或粉砂质岩石
高度劈理化形成铅笔状的长条。
78
方解石充填的张节理
视域宽度30cm。
79
断层三角面
视域宽度500m,山前发育的断层形成断层崖,
已经被沉积物掩盖。
80
褶皱
视域宽度10m,重力驱动形成的砂层褶皱。
81
不整合
视域宽度300m,古新世的熔岩沉积在晚白垩的褶皱沉积物上。
82
线理
视域宽度50cm,晚侏罗纪钙质片岩中发育的拉伸线理,
黄铁矿颗粒上可见清晰的方解石条纹。
83
直立褶皱
视域宽度25m,片麻岩中发育的褶皱。
84
紧闭褶皱
视域宽度10m,砂岩和
千枚岩互层的紧闭褶皱,
轴面劈理呈收敛状。
85
收敛的轴面劈理
视域宽度1m,砂岩层和千枚岩互层的一个小背斜,
轴面劈理呈收敛状。
86
尖棱褶皱
视域宽度5m,浅色砂岩和深色的千枚岩互层形成的尖棱褶皱。
87
平卧褶皱
视域宽度200m,上白垩统的钙质片岩和砂岩互层形成的平卧褶皱,
图中所示岩石为低级变质岩。
88
雁列式方解石脉
视域宽度60cm。
89
织物结构
视域宽度400μm,橄榄石碎屑受剪切作用发生拉伸。
90
线理
视域宽度1m,厚层砂岩层中板岩高度线理化,线理和层理有一定夹角。
91
共轭断层
视域宽度2m,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两组方向不同、
剪切方向相反、大体同时发育的交叉剪切带。
92
逆冲断层
视域宽度2500m。
93
复式结构
视域宽度20m,一组断层之间的地层发生叠瓦状排列的复杂结构。
94
层面结构
视域宽度1m,图示为交错层理。
95
逆断层
视域宽度30m,断层面附近的地层发生拖拽,形成牵引褶皱。
96
等斜褶皱
视域宽度5m,两翼具有相同的倾斜度。这种褶皱多生成于岩性均匀的地层如板岩地层之中,是强烈变形的产物,常发育有与两翼地层产状一致的轴面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