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7.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 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 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8.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地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9.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10.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11.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
外力作用表现:
答案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把握关键点是:
(1)准确提取材料所给信息,结合图例,分析三种不同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2)地层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褶皱形成前后看岩层是否弯曲,岩层弯曲说明发生在褶皱之前,岩层连续说明发生在褶皱之后;断层形成先后,看该地层是断裂或连续,如断裂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前,如连续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后。
(3)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地壳运动是主要的内力作用,可分为褶皱和断层。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外力的风化侵蚀、岩层的沉积等过程。
【精讲精析】第7题,根据图例,可判断C层为砂岩,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故所处环境为陆地环境。E层为石灰岩,形成于深海,F层为砂岩,形成于陆地环境,说明从E层到F层发生了下降运动;G层为页岩,形成于浅海环境,说明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第8题,图中显示,N层及其以上岩层未发生弯曲,N层以下岩层发生了弯曲,说明褶皱形成于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第9题,对比图示,可以看出断层M的左侧与右侧相比缺失了H、I、J、K四个地层。第10题,地层O发生了断裂,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前。第11题,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地层发生了升降运动,形成了褶皱、断层,褶皱的顶部被外力侵蚀,使得断层左侧地层缺失。这些运动中,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发生于地球内部,属于内力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地层被侵蚀甚至缺失属于外力作用。
【参考答案】
7. C层表示所处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8.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9. H、I、J、K地层缺失。
10.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11.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7.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 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 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8.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地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9.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10.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11.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
外力作用表现: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把握关键点是:
(1)准确提取材料所给信息,结合图例,分析三种不同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2)地层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褶皱形成前后看岩层是否弯曲,岩层弯曲说明发生在褶皱之前,岩层连续说明发生在褶皱之后;断层形成先后,看该地层是断裂或连续,如断裂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前,如连续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后。
(3)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地壳运动是主要的内力作用,可分为褶皱和断层。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外力的风化侵蚀、岩层的沉积等过程。
【精讲精析】第7题,根据图例,可判断C层为砂岩,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故所处环境为陆地环境。E层为石灰岩,形成于深海,F层为砂岩,形成于陆地环境,说明从E层到F层发生了下降运动;G层为页岩,形成于浅海环境,说明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第8题,图中显示,N层及其以上岩层未发生弯曲,N层以下岩层发生了弯曲,说明褶皱形成于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第9题,对比图示,可以看出断层M的左侧与右侧相比缺失了H、I、J、K四个地层。第10题,地层O发生了断裂,说明发生在断层之前。第11题,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地层发生了升降运动,形成了褶皱、断层,褶皱的顶部被外力侵蚀,使得断层左侧地层缺失。这些运动中,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发生于地球内部,属于内力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地层被侵蚀甚至缺失属于外力作用。
【参考答案】
7. C层表示所处为陆地环境;从E层到F层海平面下降;从F层到G层海平面上升。
8.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9. H、I、J、K地层缺失。
10.地层O先形成,断层M后形成。
11.内力作用表现为: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任答两点即可);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地层、P层受侵蚀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任答两点即可)
3、表现形式 ①地壳运动(最主要形式):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型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凹陷盆地和平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全球以水平运动为主) ②变质作用:是指先已存在的岩石受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成为一种新的岩石的转变过程。 ③岩浆活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 (3)对地形的影响: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使地表起伏。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①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②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
以下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图中示意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依图示信息完成1—2小题。
1、该岛国东、西部的板块分别是( )
A、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 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2、R火山距离首都(甲)约为( )
读“某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三地中,________地有可能找到喀斯特风景区,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处地貌是________地貌,它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这种地形在________地区常常见到。
(2)甲、乙、丙三处易出现涌泉的是________。
(3)试在右图中绘出丙处地下岩层和地貌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加以说明。
宁西铁路东起南京,西至西安,途经五个省,总长约1 075千米,是我国跨世纪铁路建设中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干线。下图为宁西铁路途经某地形区的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铁路选择在图中地形区域通过,主要原因是 ( )
A.该部位为山脊,地势较高
B.该部位为山谷,工程量较小
C.该部位为鞍部,地势较低
D.该部位岩层松软,易于开挖
21.为防止图中切坡处滑坡、崩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砌石护坡 B.植树造林
C.种花植草 D.修建梯田
地壳深处的断层运动会引发地震,并造成地层断裂错位。分析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地震至少 (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17.根据图中断层与岩层的关系,可以推断 ( )
A.c断层早于②地层 B.b断层早于④地层
C.a断层早于b断层 D.c断层早于b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