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下的低角度俯冲和大逆冲构造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院况简介

院领导集体

侯建国

吴朝晖

孙也刚

周 琪

汪克强

丁赤飚

何宏平

孙晓明

王 华

文 亚

王大同

机构设置

创新单元

科技奖励

科技期刊

科技专项

中国科学院院级科技专项体系包括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重点部署科研专项、科技人才专项、科技合作专项、科技平台专项5类一级专项,实行分类定位、分级管理。

文化副刊

诗 歌

书 画

摄 影

散 文

中国科学院学部

中国科学院院部

语音播报

喜马拉雅山脉是地球上典型的活动碰撞造山带。为阐明该造山带的演化过程,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模型。其中,俯冲印度板块的几何形态被视为约束这些模型的重要因素,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中部的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结构,被认为是引发逆冲型大地震及喜马拉雅山脉隆升的关键构造。而喜马拉雅东部尚未明确识别到类似中部的大型逆冲结构。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白玲团队,基于布设在喜马拉雅东端的宽频带地震台站新数据,发现了印度板块壳幔边界莫霍面自南向北横跨喜马拉雅,并以低角度俯冲至拉萨地体北部。其顶界面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在该处呈斜坡形态,震源机制解反演获得的应力场以南北向水平压缩为主。这一研究揭示,印度板块的低角度俯冲及地壳的强烈挤压作用,是控制喜马拉雅东端地震活动和地表隆升的关键因素。

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地壳结构特征与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较为相似,明显区别于喜马拉雅西段及缅甸山弧所表现出的大陆深俯冲特征。印度板块的北向运动与大型逆冲断裂系统的发育相关,该系统包括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所呈现的平缓-斜坡构造,也涵盖位于其上方的高倾角断层,这一发现为理解大地震破裂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下一步,团队将着眼于整个喜马拉雅造山带内大型逆冲构造系统的几何形态展布,以更深入地揭示大陆碰撞背景下地震孕育机制及高原隆升过程的内在控制因素。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支持。

喜马拉雅东部的印度板块低角度俯冲、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斜坡构造与近南北向水平压缩地震应力场分布模型

THE END
0.经典地质图集,彻底搞明白逆冲推覆构造!中心向两侧拗陷逆冲。 小规模背冲式逆冲断层(图源@文献[1]) 当两套叠瓦式逆冲断层 向着一个中心相对逆冲时, 构成对冲式逆冲构造。 对冲式逆冲断层常与盆地伴生, 自盆地两缘向盆地中心逆冲。 四川广元明月峡背斜对冲断层(图源@文献[1]) 产状相近的一套逆冲断层和 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775474a:5547985970jvsm
1.逆冲断层断层倾角小于或等于45°的具有挤压收缩性质的断层。逆断层的一种。 英文名称 thrust fault; thrust 所属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逆冲断层的上盘地层沿断层面推覆距离远,叠置在下盘地层之上,导致较老地层叠置在较新地层之上,水平挤压缩短量远大于垂直位移量是逆冲断层的基本特征。逆冲断层通常发育在上地壳脆性jvzquC41yy}/|pgm0eun1nhrj1}ptmxAUkzfKMB3(KJ>5;6:7;
2.逆冲断层石油百科中文名称:逆冲断层 外文名称:thrust 正文内容:是指断层面的倾角在30°左右位移距离很大的逆断层。逆冲断层有两类: 一类是倒转褶曲或平卧褶曲的倒转翼强烈拉伸以至发生断裂所成,是褶皱-逆冲断层;另一类是直接顺剪裂面发展而成,为冲断逆冲断层。逆冲断层的断层面平缓,断层线在地质图上多数呈弧形或弯来弯去的jvzquC41yy}/rnytqdgjmn3eqo5eql2xkg}.4A>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