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龙门山是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分界山脉,仅在数千米的横向范围内就存在两千多米的巨大垂直落差,整个龙门山地区呈现出受构造控制,沿各级河流切深的高山峡谷地貌。从地质构造上讲,这是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地块向东挤出,受到华南的四川地块阻挡形成的逆断层褶皱带,也就是说龙门山是数千万年以来,伴随着大地震而形成的褶皱山脉。显然,数千年来不断积累的构造变形导致的岩石破碎,不断褶皱变形引起的山体隆升和河流下切造就了陡峭山坡,这都隐藏着巨大的地震、地质灾害风险。
芦山地震发震构造可能为分叉的盲断层,与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由两条断错地表断层构成有明显的差别
a双石镇西南反向隆起导致地基局部垮塌;b双石镇西南,大川-双石断裂附近民居破坏严重;c双石镇大川-双石断裂通过附近道路破损;d龙门乡南田地中见NE向地裂缝;e龙门乡道路挤压变形。
我国的许多破坏性大地震发生在类似芦山地震一样的山区,而山区的城镇、乡村大多沿山间的河谷、盆地分布,一旦发生大地震,不仅直接造成建筑物损坏,还可能引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后果是难以估量的。因此,需要更加关注山区的防震减灾工作。从芦山地震灾害分布的特点看,要有效地防范和减少山区的地震灾害风险,需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山区的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对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山区,开展断层调查与评价,开展滑坡、泥石流孕育条件的评价,预测此类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地段、规模和风险等级。
2.在山区合理选择城镇、乡村、重要设施或建(构)筑物的场地,按相关的抗震设防和避让规范,避开活动断层。还应尽量避开断层附近的陡崖,峡谷及其出、入口,发育中的冲积扇面,存在高临空面的阶地等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地貌部位。
4.需要做好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培养公众自觉贯彻和遵守防震减灾法规的意识,提高防震避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俆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等. 2008 . 汶川 M 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地震地质, 30( 3): 597-629
陈立春,王虎,冉勇康,等. 2010. 玉树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 科学通报. 55 (13 ):1200 ~ 1205
Chen Lichun, Wang Hu, Ran Yongkang,et al. .2014. The 2013 Lushan Ms 7.0 Earthquake: Varied Seismogenic Structure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ume 85 (1 )34-39 doi: 10.1785/0220130109
许冲,徐锡伟. 2014. 2013年芦山地震滑坡分布样式对盲断层构造的反映.科学通报,2014, 59:979-986
冉勇康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原标题:《四川芦山7.0级地震看对防范山区地震地质灾害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