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地理科学-遥感概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单位所属部门: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
一、选择题
1.遥感技术中,利用不同波段的电磁波获取地物信息,属于()
A.航空摄影测量
B.雷达遥感
C.光学遥感
D.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C
解析:光学遥感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等电磁波段来探测和获取地物信息,通过不同波段的敏感度差异来区分不同地物特征。航空摄影测量是获取遥感数据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波段利用的描述。雷达遥感利用的是微波波段,与题目描述不符。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系统,不是获取信息的方式。
2.遥感影像上,水体通常呈现深蓝色,这是由于()
A.水体对红光吸收强
B.水体对蓝光反射强
C.水体对绿光吸收强
D.水体对红外光反射强
答案:B
解析:水体对可见光中蓝光的反射率较高,而对红光和绿光的吸收较强,因此遥感影像上水体通常呈现深蓝色。对红外光的吸收也较强,但不如对红光和绿光。
3.遥感数据获取的主要空间分辨率取决于()
A.传感器的高度
B.传感器的波段
C.地球的曲率
D.地球的旋转速度
答案:A
4.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主要目的是()
A.消除图像的色偏
B.消除图像的辐射误差
C.恢复图像的原始形状
D.消除图像的几何变形
答案:D
解析:几何校正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方法,消除或减弱遥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由于传感器姿态、地球曲率、地形起伏等因素引起的几何变形,使图像具有精确的地理坐标。
5.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A.图像的几何变形
B.图像的亮度差异
C.图像的分辨率差异
D.图像的色偏问题
答案:B
解析:辐射校正是对遥感影像的亮度值进行校正,消除大气、传感器本身等因素引起的辐射误差,使图像的亮度值真实反映地物的辐射能量,解决图像的亮度差异问题。
6.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A.土地利用调查
B.矿产资源勘探
C.森林资源调查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动态、快速的特点,在土地利用调查、矿产资源勘探、森林资源调查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资源信息,提高调查效率和精度。
7.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A.大气污染监测
B.水体污染监测
C.土壤污染监测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宏观、动态地监测环境变化,在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8.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依据是()
A.图像的辐射特征
B.图像的几何特征
C.图像的光谱特征
D.图像的纹理特征
答案:C
解析:遥感影像解译是根据地物不同的光谱特征,结合其几何特征、纹理特征等,来识别和区分不同地物类别,光谱特征是解译的主要依据。
9.遥感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辐射校正
B.几何校正
C.大气校正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遥感数据预处理是为了消除或减弱遥感影像在获取和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主要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内容,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精度。
10.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A.洪水灾害监测
B.地震灾害监测
C.火灾灾害监测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灾害发生后的信息,在监测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方面有重要作用,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11.遥感卫星的主要任务是()
A.提供实时电视信号
B.进行科学实验
C.获取地球表面信息
D.探测太阳活动
答案:C
解析: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获取各种地物和环境的遥感信息,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提供实时电视信号和探测太阳活动不是遥感卫星的主要任务。进行科学实验虽然可能在卫星上进行,但不是其主要任务。
12.遥感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
A.接收和处理信号
B.存储和传输数据
C.解译和分析影像
D.校正几何和辐射误差
答案:A
解析:遥感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辐射或反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再进行初步处理。存储和传输数据、解译和分析影像、校正几何和辐射误差是遥感系统中其他部分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