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找矿勘查步骤与地质标志

岛弧-陆缘弧环境斑岩Cu±Mo±Au矿床勘查:地质标志应用

卿敏1,王文成1,李文博2,张乐骏3,张岱4,韩先菊4

1 中国黄金集团资源有限公司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3 CODES 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Ore Deposits,University of Tasmania

4 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

第一作者:卿敏,博士,高级工程师,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

表3 碱性斑岩铜矿系统蚀变、矿化及硫化物分带特征简表

图1 钙碱性斑岩系统蚀变分带及其套叠关系示意图(a,据Holliday et al.,2007)和斑岩Cu矿系统没有套叠蚀变分带模式图(b,据Sillitoe,2010)

1—复式(多相)斑岩株;2—钾化核;3—青磐岩化;4—青磐岩化晕(绿泥石亚带);5—青磐岩化晕(绿帘石亚带);6—青磐岩化晕(阳起石亚带);7—绿泥石化;8—绿泥石-绢云母;9—绢云母化;10—岩帽及相关黏土蚀变根部带(泥化、高级泥化、绢英岩化及硅化);11—石英-叶腊石;12—石英-明矾石;13—石英-高岭石;14—孔洞残余石英/硅化;15—蒸气加热蚀变岩石;16—富硫砷铜矿高硫型矿化

图2 碱性斑岩铜矿系统蚀变分带理想模型

表4 经典斑岩系统细(网)脉体特征简表

图3 典型的钙碱性斑岩Cu-Mo矿床(a)和斑岩Cu-Au矿床(b)细脉类型及时序示意图

图4 斑岩铜矿系统热液角砾岩与斑岩体关系分布示意图

a.斑岩铜矿系统;b.岩浆热液角砾岩体

图5 斑岩铜矿系统矿化空间分带模型(据Sillitoe,2010)

THE END
0.探讨鲁西铜石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成矿预测NNW向燕甘断裂是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层和中生代岩浆岩的分布,该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早期以张性为主,控制着二长闪长玢岩侵位,中期以张扭性为主,并伴随着二长斑岩侵位,晚期以右行压扭性为主,在其两侧的次级断裂中局部产生隐爆角砾岩和金矿化,目前区内所发现的金矿(床)体,多数与小型次级jvzq<84dk{kmww|gp0kd‚x0eqs0hjsygp5tj~tujk552>9940nuou
1.江西大湖塘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隐爆角砾岩成矿模式近年来,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发现了世界级超大型钨矿床,其矿化类型包括细脉浸染型白钨矿、石英大脉型黑钨矿和隐爆角砾岩型钨(铜、钼)矿。隐爆角砾岩作为重要的容矿构造和找矿标志,与这些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研究集中在石门寺矿区,该矿区以其超大型成矿规模和丰富的成矿岩体成为该矿集区的代表。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与岩相学观察,研究jvzquC41yy}/njx0ce4dp8ktqpz0r{tfwez0fnycknEjfF8cchj::;;9e9k39;7465gg7k6he;geh;
2.隐爆角砾岩.ppt岩浆隐爆作用发生最直接的因素是受热的多源流体或气体,岩浆隐蔽爆破主要作用方式是气爆和浆爆,其次是热液注入。通常气爆发生于早期,浆爆较晚,,而热液注入最晚。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是隐爆角砾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其成因与热液爆破角砾岩相似。隐爆角砾岩特征隐爆角砾岩的角砾成分多与围岩相同,并含有早期侵入岩jvzquC41o0zbqmteu0ipo8u/5;?:2=6;30nuou
3.青藏高原东部碳酸岩多期次隐爆角砾岩化作用及大陆槽断裂相关的构造活动促进了成矿流体的循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大陆槽隐爆角砾岩型和风化型矿石的形成。尽管在大陆槽和牦牛坪矿床可以识别出表生氧化阶段,但这一过程并不伴随稀土矿化,热液阶段才是稀土沉淀的主要阶段。研究还强调了碳酸岩发育的大陆槽No.3矿体和里庄矿床主要出现的霓长岩jvzquC41jvsm0{mj|0tfv8~uzd532:<2928/j}r
4.【原创来袭】含矿隐爆角砾岩筒的分类与其成矿专属性【下篇】隐爆角砾岩筒分类沿革 根据角砾岩(筒)的成因、规模、及其成分特征,前人提出了许多的分类方式,包括1由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角砾岩、2岩浆水气角砾岩喷发角砾岩、3岩浆角砾岩、4侵入角砾岩(Sillitoe,1985);1岩浆侵入作用角砾岩、2岩浆流体角砾岩、3岩浆蒸汽角砾岩、4潜水角砾岩、5熔融塌陷角砾岩、6构造角砾岩(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55367;;d;74?1;=65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