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bitur porta turpis vitae lectus sagittis efficitur. Mauris ullamcorper vulputate urna. Quisque pulvinar diam ac urna maximus, ut feugiat nisi tristique. In volutpat sagittis dolor, eget iaculis ipsum mollis tempor.
会议地点: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楼320会议室
主办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承办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安全保障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河北省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创新中心
“周末专家河北行活动”是省领导高度重视、部署督办的一项重要工作。11月13日,省教育厅印发了《“周末专家河北行”活动工作推进方案》,14日董兆伟副省长就活动开展进行了专题调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主题:深部岩体力学
议题: 多场耦合数值模拟理论与方法
深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深部岩体力学试验与装置
王贵玲,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总地质师,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地热调查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首席科学家,全国干热岩勘查开发与试采工程首席地质师。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地热地质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家科技支撑、“863”、“973”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调查等项目的支持下,在地热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理论技术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获科学技术奖18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地调局地质科技一等奖2项,其他奖项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11部,授权专利12项。
张俊文,1977年8月生,内蒙古凉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煤矿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巷道支护与灾害防治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绿盟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工程学会采矿岩石力学分会理事、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动力灾害预警与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矿山冲击地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矿山安全学会冲击地压和岩爆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咨询专家。主要从事煤炭深部开采方法、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煤岩瓦斯复合灾害防治、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创新提出了结构调控防灾理念及关键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等科研项目10余项。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70余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出版著作5部、主编教材3部、牵头编制团体标准3项。研究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R1)、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R2,R3)及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10余项,曾获煤炭青年科技奖、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
卿龙邦,1982年8月生,湖北天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获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河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燕赵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入选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理事、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混凝土与岩石断裂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大坝工程学会数值模拟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检测与修补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材料及结构断裂与损伤研究,在高性能混凝土强韧性能优化设计、纤维增强混凝土靶向阻裂等核心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了系列突出成果。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期刊杰出论文奖等奖励。
陈再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土木工程结构与防灾实验室主任,曾任土木系副主任、海工学院副院长、哈工大(威海)研究生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江苏省招生组组长。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同行函评专家;兼任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砌体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江苏省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23-2026)、首届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防震减灾青年委员会委员。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著作2本,授权发明专利5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
冯子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西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骨干成员。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采矿岩石力学分会常务理事、高温高压岩石力学专委会委员兼秘书、《煤炭学报》青年编委。主持和参与国家基金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他引12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第1)、山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第2)。
范立峰,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连续多年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全国岩土体非连续变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任《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英文版)》等8个期刊编委。致力于极端环境岩体动力学、岩体内应力波传播、深部岩体破岩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极端环境下岩体内爆炸冲击波传播的分析方法。发表SCI论文135篇,被引用3000余次,h因子33 (Scopus)。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4项实现成果转化)、国际专利2项;出版土木工程专著3本,教材1本,主编团体标准1部。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和其他社会力量奖6项。
刘彦广,男,1980年出生,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学技术处(项目管理处)副处长,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北省地热干热岩资源工程实验室主任(技术负责)、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厦门市高层次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Renewable Energy等期刊优秀审稿人。主要从事深部地热资源探测与开发利用工作,在裂隙渗流传热研究,地热回灌、干热岩勘查开发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4件,软件著作权10件,合著专著6部,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16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
日期
内容
主持人
地点
12/22
全天
报到
王建西 袁维
滹沱
宾馆
12/23
10:30-11:00
王贵玲 院士
地热资源成因分区与基本模式
冯子军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楼320会议室
11:00-11:30
张俊文 教授
结构调控防灾理念及技术
11:30-12:00
陈再现 教授
非完全相似缩尺模型混合模拟数值模拟研究
12:00-14:00
午餐
14:00-14:30
冯子军 教授
高温高压煤岩力学与工程研究进展
张俊文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楼320会议室
14:30-15:00
范立峰 教授
深部岩体动力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
15:00-15:30
刘彦广 研究员
多尺度地下渗流传热研究
15:30-17:30
讨论交流
王伟
17:30-21:00
晚餐
王 伟 15833964950
王建西 15930170825
袁 维 18503212935
(1)特邀嘉宾22日入住滹沱宾馆,23日全天在石家庄铁道大学校本部参加研讨会,举办方安排车辆转场。
(2)校内参会人员无需注册,直接去土木楼320会议室参会,会议资料现场发放。
(3)请特邀嘉宾提前一天将PPT发送至邮箱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或者微信直接传给袁维。